财富全程

【推荐】IPO造富潮与乐山帮相撞小通威能否复制奇迹2008年中国公司赴美ipo

Lisa 0

武骏光能追赶IPO造富潮,“和邦系”在培养新的奇迹

撰文 | 戏台

出品 | 光伏Time

6月19日晚,华润电力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将拆分新能源公司在A股上市。而就在几天之前的6月15日,A股最大的新能源IPO——华电新能正式过会。

进入2023年之后,光伏产业资本市场浪涛汹涌,大批企业开始排队上市。除了央企新能源公司外,正泰电器将拆分正泰安能上市、天合光能拆分天合智慧上市,还有递交招股书、曾估值200亿的高景太阳能等。

在一众排队等待IPO的名单中,武骏光能的名字对光伏行业来说有些陌生。这家“和邦系”企业背后大佬来自“乐山帮”。而一旦武骏光能成功上市,“和邦系”将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版图进步扩大。

同样来自四川、母公司从事农业化学行业、跨界光伏……,武骏光能身上的诸多标签不免让人联想到如今的光伏龙头——通威股份。

武骏光能能否为“和邦系”、“乐山帮”开疆拓土,成为第二个通威?

拆分:一举多得

武骏光能的母公司和邦生物跨界光伏不过2年时间。

2021年10月和邦生物发布公告,子公司武骏光能拟与佟兴雪、海南省仁爱文化中心、天津昊鼎新能源合伙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安徽阜兴晶体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光伏发电用硅片,投资总额30亿元,首期注册资本为4.55亿元,全部为现金出资。本项目生产模式主要是采用高纯太阳能级硅材料,通过晶体生长、切片等制成工艺,生产出硅片。

在正式切入光伏赛道之前,和邦生物已经布局了光伏玻璃业务,并在重庆、乐山、攀枝花陆续发展光伏封装材料及制品项目。

彼时的和邦生物业绩绝对可称亮眼。根据2021年10月发布的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和邦生物营业收入为70.68亿元,同比增长81.52%;净利润为20.13亿元,同比飙增1112.42%。第三季度营业收入高达31.56亿元,同比增长了117.45%,净利润为10.99亿元,已经超过了上半年的盈利9.143亿元,单季盈利更是超过了过去三年的盈利总和,一个季度赚了过去3年的钱,业绩爆表。

业绩长虹的和邦生物自然在产能投资建设方面没有太多限制。2022年11月,和邦生物披露,公司子公司阜兴科技(武骏光能子公司)与皇氏绿能签订不低于25亿片单晶硅片的长供合作协议,销售金额总计约195亿元。

根据2022年半年报显示,据半年报显示,和邦生物重庆8GW光伏封装材料及制品项目、阜兴科技10GWN+型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等项目在按计划投产中。

和邦生物在光伏领域的成功推进也让武骏光能的业绩表现不错。

武骏光能目前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单晶硅片已经盈利,

据和邦生物的2022年报告披露显示,武骏光能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已达 1.89 亿元。

目前,武骏光能还处于温和发展阶段,据和邦生物年报显示,重庆武骏(武骏光能全资子公司)年产8GW光伏封装材料及制品项目,其中1000t/d光伏玻璃面板线已正式投产并转固,其余按计划实施中,例如阜兴科技(武骏光能全资子公司)10GWN+型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目前项目在建。

从扩产节奏和幅度来看,武骏光能的发展并不激进。

不过,随着上市后融资能力提升,武骏光能可能会迎来产能的加速扩张。

从和邦生物的业绩表现来看,目前主营业务尚处于正处于上升期,2020 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41亿元、30.10亿元、37.51亿元,成逐年递增态势,而涨幅较大。

通过本次分拆,和邦生物则将实现业务聚焦、突出主营业务,专注于传统化工及农业领域的发展;同时分拆还有利于武骏光能专注于光伏领域的业务发展,可以直接借助资本市场增强自身及所属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和邦系”整体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分拆完成后,和邦生物仍为武骏光能的控股股东,武骏光能仍为和邦生物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仍然将反映在和邦生物的合并报表中,也就是说归属股东净利润或将大大提升。

(武骏光能股权信息)

“和邦系”与“乐山帮”

根据201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布的一份相关报告的定义,“资本系族”是指两家及以上的上市公司,被同一实际控制人控股或实际控制的现象。和邦生物、武骏光能、巨星农牧实际掌控人均为贺正刚。

也就是说,武骏光能是标准的“和邦系”。

“和邦系”一向低调,却在今年的2月登上各大媒体新闻的头条——董事会秘书莫融被带走协助调查,与他一起被调查的还有两名上市公司高管,一时间资本市场震动不已。

据公开资料显示,董秘莫融是和邦生物元老级人物,在十五年前,和邦生物还未上市时便在公司任职,此前履历丰富,曾在多家事务所任律师。此外,莫融2010年时任职一家教育公司,据悉被带走调查也与此段经历有关。

消息所指似乎并不涉及和邦生物,但武骏光能拆分上市的进展也突然杳无音信,直到今年6月9日,有投资者问询上市进程,和邦生物回复目前在正常实施状态。

如果说“和邦系”是低调的大佬,那么其背后的“乐山帮”就是幕后的庞然巨物。

“乐山帮”骨干包揽和邦集团、巨星集团、海天股份、德胜集团等四川一线企业,唐光跃、贺正刚、费功全、宋德安等掌门人均在其列。

2014年,应在成都投资兴业的乐山籍企业界人士要求,成都乐山商会正式成立,被外界俗称“乐山帮”。

它的第一次亮相,应当属2019年9月的一次借壳上市事件——巨星农场借壳刚上市两年的振静股份。一众四川乐山籍商界大佬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乐山帮”的概貌才得以公之于众。

根据资料显示,“乐山帮”涉及业务众多,包括房地产、养殖、建筑业等,成员之间互相帮扶,业务上互相交叉,资本关系上相互渗透,无论是2019年的借壳上市还是这次的拆分上市都有唐光跃、贺正刚等人的身影。

“小通威”,大烦恼

四川、跨行光伏、主业升温向好,难免令人想起一个熟悉的光伏龙头企业——通威。通威选择进入光伏行是在2006年,彼时通威的农牧产业,尤其是饲料做得如日中天。

据当年年报显示,通威净利润收入比上年增幅高达22.51%,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达31.46%。主营业务的蒸蒸日上,是跨行的底气。

在当时,光伏前景无限,中国本土光伏企业多有赴美上市者,稍有实力的玩家都为了抢占利润,选择沿产业链上下游扩张。

当时积极寻找通威下一步业务扩张方向的刘汉元看中了光伏行业,从当时上游需求巨大、价格暴涨的硅料行业开始了新能源的征途。

不过很快,2008年“双反”开始,成群的光伏巨头倒下,通威在农业资金的支撑下顺利过关。2013年,“双反”逐渐式微,国内的光伏圈也处于百废待兴的残局。蛰伏已久的通威收购了深陷泥潭的赛维LDK合肥工厂,成为发力的转折点,逐步走向光伏龙头巨企的行列。

同为四川企业的武骏光能与当年的通威相同点很多

,同样是跨界玩家,同样拥有过硬的主业支撑。据和邦生物2022年年报显示,和邦生物连年营业收入大幅上升,这一点与当年的通威不谋而合。

近几年又是一次光伏行业发展的盛况,随着双碳政策一步步落实,光伏的巨大需求意味着巨大商机,跨界玩家蜂拥而至,头部企业争相扩产,并同样呈现出向上下游延展的态势。

盛况之下,杀机四伏。当年有“双反”,当下有产能过剩。

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了武骏光能面前,现在的光伏圈挤进去还可以站稳吗?

仅今年上半年有多家巨头豪掷百亿扩产,意指以战止战。

作为老牌光伏企业的他们拥有规模化效应、先进技术、巨量人才,可以忍受低价,正如有业内人士曾戏谑的那样就算从硅料价格腰斩接近50元/公斤,通威、隆基还是有得赚。

而实际上,截止6月20日,本周硅料价格已下探到60元/公斤,当初的戏谑已不得不认真对待,目前已有部分硅料厂家不得不暂停出货。

产能过剩不会停留在某个环节,整个产业链条都面临这一问题。

即便是武骏光能最突出的制玻领域,也内卷严重。

根据中邮证券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350.6GW,对应光伏组件需求量421GW,推算全球光伏玻璃需求量为2323万吨,折算日熔量约7.17万t/d。

据华泰证券统计,截至12月28日,国内在产光伏玻璃产能达到7.48万吨/天,同比增长81.5%。供给已经可以覆盖需求,而企业扩产却并未停止。

仅光伏玻璃巨头福莱特、旗滨多座1200t窑炉已在路上,预计2023年底福莱特光伏玻璃产能将达2.54万吨/天,可满足全球三分之一的预估市场需求。

如此背景之下,武骏光能虽然赶上了IPO热潮,但究竟能否再创通威神话还言之尚早。

影像测量仪器

ogp-cnc光学影像测量仪

影像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