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推荐】IPO观察|连续四年亏损赶预制菜风口的日日煮冲刺美股上市魔量基金

autumn 0

红星资本局6月25日消息,近日,日日煮食品集团DayDayCook(以下简称“日日煮”)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招股书。

日日煮成立了近10年,其创始人朱嘉盈曾带领日日煮踩中风口,也受到了投资机构的青睐。目前,日日煮面临的连续4年净亏损、所涉赛道竞争激烈等问题,或为其上市之路增添了坎坷。

(一)

一路踩风口

获投资机构青睐

据招股书,日日煮2012年成立于香港,是一个发布食谱和烹饪内容的在线平台。其创始人朱嘉盈,曾任香港上海汇丰私人银行投资管理部证券研究部主管。

2015年,日日煮进入内地,加上高质量、高频率更新的视频,很快在优酷、爱奇艺、腾讯等平台上积累大批粉丝。

2016年,短视频赛道爆发,同年,日日煮获得35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合一资本,MFund魔量基金及500Startup共同投资。同年,日日煮获得阿里巴巴3500万的A+轮融资;2017年,日日煮获得由K11郑志刚和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

2017年,日日煮从内容创作业务扩展至内容电商。2019年又聚焦生产、销售即热、即食类食品,抓住了预制菜红利。

2020年,日日煮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Talis Capital,尚乘数科,Ironfire Ventures。2021年,日日煮完成2500万美元的C1轮融资,由恒基地产和香港中华煤气主席李家杰博士的私人投资基金领投。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日日煮的付费用户数达2450万。

多次融资后,日日煮也通过并购完成产业链的建设。据悉,日日煮在2022年完成了4次收购,2023年至今又完成3笔收购,包括收购了4家拼多多网店的全部权益。

对于上市后募集资金的使用规划,日日煮表示将把50%的资金用于业务扩张,25%用于收购经营RTC/RTE品牌的合适目标,15%用于偿还股东和关联方的贷款,10%用于现金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日日煮首次尝试上市。2021年,日日煮尝试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签署协议合并于纳斯达克市场上市,但该计划最终于2022年被终止。

(二)

站在风口却持续亏损

连续两年毛利润覆盖不了一般及行政费用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虽然日日煮一路赶风口,用户也成功实现了增长,但2019年至2022年,其面临着持续的净亏损。这四年分别净亏损人民币1.58亿元、1.14亿元、4.59亿元、1.22亿元,累计亏损达8.53亿元。

在成本中,日日煮的营销费用、一般及行政费用高企,2021年二者达5923.98万元、6663.64万元,而其2021年的毛利润仅为3645.76万元。

截图自招股书

2022年,日日煮的营销费用减少过半,但其毛利润依然覆盖不了一般及行政费用。

据招股书,日日煮的一般及行政费用主要包括:一般和行政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咨询费、一般办公费用、研发费用以及办公室租赁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日日煮虽在发力预制菜赛道,但其即热、即食、即煮等预制菜商品营收比重在2021、2022年从47.42%降至29.54%,其中,即热类(RTH)食品营收从5678.69万元下滑至1638.19万元,降幅达71.2%。对此,日日煮表示,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决定放弃RTH类别中过度包装的产品,以减少产品包装中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其次是为了提高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因为RTH产品的利润率低于RTC和RTE产品类别,公司未来重点是提高RTC、RTE和植物性肉类食品的营收占比。

但对预制菜品类商品整体营收占比的下降,日日煮并未做出解释。

截图自招股书

(三)

日日煮如何在强敌中突围?

C端对于预制菜的部分需求,或会被外卖、堂食等所替代。

而目前的预制菜行业,已有足够多的玩家参与,如安井、正大等拥有强大供应链和食品研发能力的老牌玩家。一些品牌影响力大的餐饮品牌如海底捞(06862.HK)、西贝、广州酒家(603043.SH)等也纷纷入局预制菜领域。

仅是对比线上销量就可看出,日日煮想要在强敌中突围并不容易。日日煮天猫旗舰店目前销量最高的产品海鲜捞饭月销量为79,而正大的辣子鸡月销量超200,还有不少菜品高于这一数据。

截图自淘宝

另一方面,日日煮内容创作方面的优势,也面临着李子柒、日食记等品牌的压力。目前,日日煮微博平台粉丝量为490.5万,日食记为2025万,李子柒为2610.5万。

“中国的食品和电子商务行业竞争激烈。我们在每条业务线上都与不同的竞争对手竞争。”日日煮在招股书的风险中提到。

红星新闻记者张露曦 俞瑶

编辑 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ogp测量仪测高度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哪家好

上海医疗光学测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