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推荐】48小时Hackathon见证新生代AI创新的发生魔搭CreateAIHackathon创新工场基金

小智 0

“没有什么比开始行动更加重要。”

在生成式AI的浪潮之下,7月4日,由中国最大AI模型社区“

魔搭社区

”主办,

CCF开源发展委员会

担任指导单位,

阿里云

英伟达

联合发起、阿里云天池协办的

魔搭Create@AI Hackathon

拉开帷幕,从3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的56支队伍集结上海。

在7月6日的DemoDay中,达摩院智能计算实验室负责人丁博麟开场分享。他表示, AI浪潮带来的影响将会比互联网革命更加深远和广泛,这股浪潮并非偶然,而是经历了工科学家、工程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打磨和生产。“不要对自己做任何的限制,也不要对技术做任何限制。”丁博麟强调。

本次大赛设置了创新应用赛道、模型开发两大赛道,经过48小时的极限编程挑战,入围团队带着他们的产品Demo走上了路演舞台。

本次比赛特邀技术专家、行业大咖以及AI赛道投资人组成专家评审团,从产品、技术、市场、创新、团队多维度进行综合评分,最终有多支优秀队伍获奖。

We Create, AI Generate!

一等奖 获奖项目

CodeSwitch:模拟真人外语教练

团队简介:

CodeSwitch是一组在语言和科技交界处创新的产品团队。成员来源于字节跳动、LinkedIn、卡内基梅隆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项目介绍:

队长王宇16岁求学海外,看到很多人因缺乏真人英语对话经验,难以流利沟通,他也曾试图通过与Uber司机对话来锻炼口语。由此启发,他期望通过大模型生成虚拟外语教练,帮助用户进行口语练习。CodeSwitch通过特殊的语料和声音数据集对大模型进行训练,真实还原真人语音语调,模型Copilot可以根据语境提供对话提示,帮助用户随时随地聊任何话题。

嘉宾点评:

CodeSwitch能够48小时内呈现出一个比较精致的Demo,令人动容,也看到了这个产品未来的拓展性,例如与数字人进行结合,也期望队伍能够继续打磨产品,并实现落地。

二等奖 获奖项目

Chat凉宫春日(ChatHaruhi):打造动漫版Character AI

团队简介:

Chat凉宫春日的队伍组建于DataWhale6月的学习期间,成员包括来自商汤科技、浙江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一名独立开发者。

项目介绍:

队长李诚是一位深度的问答社区用户,面对社区上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希望能提供一个语言模型来帮助回复,ChatHaruhi应运而生。ChatHaruhi是从文学/影视作品中抽取和建模人物IP从而形成整套语言风格、性格塑造的对话方案,可巧妙将角色扮演问题划归为语言风格模拟+阅读理解问题,从而更适合调用小模型进行学习。结合本次Agent赛题,衍生分支项目Chat哆啦A梦(LLM之如哆啦A梦,能根据大雄的需求从百宝袋里掏出各异的小模型道具)。后续项目将立足于用LLM把动漫人物带到现实,持续对30个IP人物进行模拟,并发布开源模型和数据集。

嘉宾点评:

其多模态语料输入和输出的能力令人眼前一亮,相比传统静态人设相关项目提供了更多动态元素,还具备一定的Agent智能助手方面的能力。十分期待看到其模型带来更多人物的成长历程和Code Experience方面的体验。

找工作Copilot:虚拟人格+AutoGPT代替真人面试

团队介绍:

「找工作Copilot」队在报名期间成功组队,由几个技术背景的黑客、CTO、连续创业者、猎头组成,在AI、算法、Web3D、人力资源行业有丰富的经验。

项目介绍:

很多公司没有一万个HR去面试所有人,有能力的求职者想直接跟老板聊。面对招聘场上的这些难题,找工作Copilot从人与信息匹配效率的角度选题,基于ChatGPT模型打造招聘Agent,通过虚拟人格+AutoGPT的技术来代替面试或招聘,实现30分钟可以面试100场。他们所演示的Demo可以根据行业背景提出针对性问题或回复。

嘉宾点评:

找工作Copilot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带来完成度非常高的一个项目,同时可以针对生成式模型的应用场景进行合理设计,非常期待未来的项目落地。

三等奖 获奖项目

Free Guy:将智能体与游戏角色相结合

团队介绍:

由算法、全栈工程师与资深玩家组成的Free Guy 团队,对于打造智能NPC丰富游戏体验充满热情。

项目介绍:

Free Guy基于开源LLM模型,将智能体与游戏角色相结合,使游戏角色能够自由交互,并在决策时相互传递信息,打造可视化的游戏。在这个项目中,Free Guy模拟生成了30万字剧本和1200人的对话。技术方案方面,使用ChatGLM进行全参数微调,deepspace zero2进行训练加速,8卡A100用18分钟完成8k样本训练。

嘉宾点评:

Free Guy 在短时间内展示了在微调模型方面的卓越技术和效果。通过加速训练和探索多智能体之间的交流,展示了许多有意义的应用场景,在选人和评价角色之间共享信息方面展示了更多的可能性,未来可期。

失控玩家:打造NPC可视化平台

团队介绍:

失控玩家由一群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游戏设计和心理学等,是一个致力于创造生成式智能体,并打造可视化NPC平台“东土大唐”的创新团队。

项目介绍:

队长阮浩栋希望能打造类似虚拟小镇的“东土大唐”世界,但发现创造NPC的灵感有限。失控玩家团队使用图片上传和链接人物来生成角色,并通过一键生成的方式扩展角色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AI构造生成式代理和世界观,使NPC可以根据环境进行反应。与Character.AI 和 Inworld AI的区别在于,用可视化的关系图谱呈现游戏资产之间的关系,并会随着时间自我演变进化。

嘉宾点评:

团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非常精美的作品。无论从算法还是产品挖掘角度来看,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充分挖掘了代理人模型中的个性元素。此外,游戏中还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玩法,值得期待。

CAAI:通过模型实现图像风格化

团队介绍:

成员来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长期开展人工智能艺术实验创作和审美研究,探索科学艺术的边界。

项目介绍:

具有艺术背景的CAAI团队,选择了文生图任意风格定制赛题进行挑战。采用平台和本地结合的方式进行模型训练,实现小计算量下的高效轻量模型的训练。通过多个LoRA 的叠加使用实现多风格的融合,训练出的模型可以实现图像的风格化和分层控制。在视觉领域,这些模型有着广泛的商业应用前景,如风格化电影制作、定制化游戏设计和多风格艺术创作等。

嘉宾点评:

赛题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且开发的时间短,CAAI团队完成度做得很好。此外,基于其美学背景,团队可以更进一步融合一些自己对美学的创意,从而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创作能力,这也是一个未来值得期待的事情。

最佳技术奖

元芳:48小时实现Special LLM for Agent

团队介绍:

团队成员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具有扎实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背景,专注于开发一款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智能助手产品。

项目介绍:

元芳团队基于百川7B中文语言大模型和BLOOM7B多语言大模型,结合给定的API候选集(地址识别、语音生成、通用信息抽取、图片生成),设计和优化LLM的计划能力、插件机制,通过LLM SFT、Prompt优化等手段,通过prompt直接调用魔搭社区的开源模型实现了地址解析、职业属性提取、诗歌生成并语音朗诵等多模态多任务处理场景,并在脚本验证和答辩环节均体现了较高的完成度。

嘉宾点评:

这个赛题期望以大模型作为一个中枢,利用不同小模型弥补大模型原本存在的一些可能性。考验多种技术融合,包括从大模型的微调训练,再到和小模型的一个结合,以及小模型本身的一些部署服务,整体完成度很高,最终呈现的效果契合赛题。我觉得有大模型的协同,在整个Agent 的系统下,这个智能体很有可能是在GPT推出之后的下一代更先进的AI模型之一,也期待元芳队伍能够继续研发。

人气队伍奖

文丑:构建高性能类GPT和数字人算法

团队介绍:

文丑团队由北京星续科技有限公司领衔,成员来自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机器人领域“双一流”高校,是一支专业从事移动设备类GPT和数字人算法研究、推理优化和部署、装置和设备设计的硕博团队,是IOS端/Android端/PC端高交互性能类GPT应用的创新者和实践者。

项目介绍:

高性能、高精度的数字人对话系统,是AIGC产业竞争重中之重,潜在的市场规模大概有25亿元。文丑团队围绕有限推理时间下基于低算力设备的类GPT和数字人算法部署难题,构建高性能类GPT和数字人算法。本次比赛中,文丑基于 MySQL中的一个Demo,开发了AI孙燕姿唱歌的功能,并将数字人对话的功能加入原有的文创IP中。

人工智能创意工坊小分队:用AI创造身临其境的法考教习体验

团队介绍:

人工智能创意工坊小分队汇聚了一支包括教育技术、信息科学、法律等多学科背景的伙伴,旨在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理论,创作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让学习成为享受。

项目介绍:

受到《逆转裁判》的影响,面向法律专业的学生、从业人员在现有单一的背法条备考模式下,提供场景式趣味教学方案的补充。项目围绕LLM应用,提供了考点提示词生成(提示词工程技术)、本地知识库对话(Langchain+Chatglm)能力,生成场景式的题库,通过律师调查和庭审核心环节场景的设计,让用户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悬疑推理和戏剧化的法庭对决的场景中,深入理解法律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达成循环的正向反馈,提升对法条的掌握程度。

Chat凉宫春日(ChatHaruhi )

打造动漫版Character AI

(团队&项目介绍见前文)

“第一批AI应用大概率会成为先烈,但是先驱大概率出现在第⼀波动手的人里面,因为先行者能够更早积累宝贵的经验。”

在比赛开幕式中,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戴雨森提到的这句话,在整个Hackathon期间被选手们反复提及。“没有什么比开始行动更加重要。”

在3天的比赛中,我们看到了有从卖假发行业转而投入AI浪潮之中的连续创业者;有看到全员音乐爱好者的团队,将大模型应用于乐器练习的场景;有看到AI从业者不断地探索方向,最终在比赛中拿出为老年人遵医嘱场景提供服务的AI创新应用;有从小白完全新手入局,利用魔搭上的教程在2天内show出了自己的demo,再一次证明大模型时代下,AI应用可以更简单。

魔搭Create@AI Heckathon圆满落幕,感谢所有评委、支持单位以及每一位为AI创新投入的选手。

感谢以下评委、技术专家、投资人,为每一支参赛队伍提供了专业的建议(排名不分前后)

创新工场联合CEO&兼管理合伙人汪华、创新工场执行董事暨前沿科技基金总经理任博冰、李政博

达摩院技术专家团:丁博麟、高金杨、李晨亮、李雅亮、林俊旸、毛超杰

九合创投合伙人谢振亮、九合创投投资总监赵福珩

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刘勇 、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石建平

澜舟科技合伙人、首席科学家武威

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郑灿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袁彬航

源码资本董事总经理郝毅文、投资副总裁骆绎

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投资副总裁张世璞、高级投资经理李一豪

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戴雨森、投资人谢岩

AI的创新仍在继续,欢迎加入魔搭社区,为AI的模型和应用添砖加瓦,共“搭”新世界。

3次元测量仪

影像式测量仪

光学测量公司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