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浙江松阳:百年老屋里的新年味儿

Rose 0

新华社杭州1月2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熊茂伶 魏一骏)大锅里的红糖正慢慢融化,蒸笼格子里已铺好了粽叶,雾气腾腾的厨房里,六七个人忙得不亦乐乎——1月22日,浙江松阳县三都乡毛源村一栋刚修缮好的清代老屋内,村民们正在制作当地春节的传统甜点红糖糕。

73岁的徐延周是老屋四位户主之一,他告诉记者,这栋家传的老屋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前不久刚刚修缮完毕。平时住在杭州的徐延周一家,也在过年前回到毛源村,“在老房子里过年才有气氛。”

房屋的横梁等不少部件已有了岁月的痕迹,但精美的木雕工艺仍引人注目。天井里的石头上散布着青苔,熏得微黑的火腿已经高挂,阳光掠过马头墙、沿着齐整的屋檐照进来。

“由于年久失修,以前老屋经常漏水,大部分住户已经搬离,只有过年回来小修小补。”徐延周说,如今,经过一次彻底的修缮,坑洼的地面铺平了,倾斜的墙面拉直了,破损的木制门窗也按原样修复了,在不显眼的位置还新建了卫生间。

“以前每年修补,也要花两三万,一下雨就惦记家里的房子会不会漏雨,这次修缮一次性花了大约20万元,以后再也不担心了。”徐延周和老伴的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徐延周老两口的喜悦,得益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2016年4月在松阳发起的“拯救老屋”行动。两年内,基金会将投入4000万元对当地部分老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保护和开发,基金会补贴每栋老屋修缮费用的50%,其余部分由当地政府补贴、村民自己筹措等组成。

根据摸底调查,松阳县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文物建筑共有200多栋。目前,已有110栋老屋的产权人进行了申报,96栋老屋完成了修缮方案编制,59栋老屋开工修缮,少量项目已经基本完工。

同住毛源村的徐关善也为自家老屋申报了项目补贴,目前修缮已经完成了一大半。这栋始建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老屋,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屋里的厨房冒着热气,两位农妇正在做豆腐。

“49年前,我就出生在这个老屋,因此对它很有感情。”他说,全家在老屋里过完新年后,他将做好修缮的扫尾工作,并考虑经营民宿,不再外出打工。“年纪大了,落叶总要归根。”

在距离毛源村约一小时车程的松阳县大东坝镇横樟村,也有几栋老屋完工了。据大东坝镇副镇长李伟科介绍,大东坝镇目前有明清古建筑32幢,已经开工修缮的有10幢。大东坝镇古建筑多为“大户型”,其中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14幢。屋子大,涉及的户主多,要统一意见开工修缮难度也就更大。

42岁的包加理是横樟村20号老屋修缮的牵头人,这也是横樟村第一个开工的“拯救老屋”项目。这栋屋子有700多平米,20多个房间,10多户人。

“一开始很多村民不理解,但我反复上门做工作。”包加理说,这是祖辈留下的财产,我们有义务传承好。他自己出资18万元带头开工,并逐渐获得了其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在修葺一新的香火堂里,包加理兴奋地展示着新张贴的对联和堂内的布置,“赶上这么好的政策,不修好老房子对不起祖宗啊!”

“祖屋重修华堂瑞,家人同心小院仙。”对联字迹隽秀,颇有深意。包加理说,大年三十年夜饭前,整个家族的人们会在香火堂摆上猪肉、豆腐、年糕等食物,备好酒、茶祭祖,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就在几天前,84岁的老人叶毛娣已经搬回这座她住了一辈子的老屋。2016年6月,当地遭遇暴雨侵袭,老人仍不愿离开,邻居们担心老人安危,将她转移出去。1个月后,老屋修缮工程启动,并在12月底完工。叶奶奶抓住记者的手,用方言不住地表达着自己的喜悦。

“老房子修好了,没有人住也会坏掉。”李伟科说,政府以保护为原则,正积极引导,发展业态,把一些面积较大的老屋改建为美术馆、博物馆等。春节之后,横樟村的廉政文化教育馆即将开门,作为包拯后裔的聚居地,横樟村的廉政文化也有望被更多人了解。

高端隔音降噪门窗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