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高周转背后:中小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转速”更快
总资产周转率地产大佬不算靠前;2017年大龙地产资产负债率同比增长最多;碧桂园称安全事故与高周转没有关系
碧桂园近期因多起安全事故站上了风口浪尖。8月3日,碧桂园召开媒体发布会,集团总裁莫斌鞠躬道歉。此前业界有声音质疑其高周转模式是引发事故的罪魁祸首,莫斌称,安全事故与高周转没有关系。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高周转企业更要注意质量和风险把控。
实际上,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和回款周期从而提高收益,高周转已经成为了融资压力逐渐加大的房企的运作方式。记者梳理136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发现,万科、首开等房产巨头虽然体量大,流动资产多,但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在整体排名中并不算靠前,反而是南都物业、深物业等成为了“黑马”。
记者注意到,华润、保利等多家房企都被爆出过项目安全问题。
2017年中小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周转率居前
据了解,房地产企业追求的“高周转”,一般会通过缩短项目开发周期、提高存货周转率、提高总资产周转率来实现。其中,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企业资产的运营能力。
同花顺i问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总资产周转率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南都物业、三木集团、宁波联合、世联行、国创高新、数源科技、空港股份、亚通股份、莱茵体育、深物业,周转率在1.18至0.48之间。
而业内耳熟能详的地产大佬们排名并不算靠前。同花顺i问财数据显示,保利地产资产周转率0.25,排名第49,万科资产周转率0.24,排名第53,华侨城资产周转率0.23,排名第58,华夏幸福资产周转率0.19,排名第83,首开股份资产周转率0.17,排名第90。
从流动资产来看,这项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指标,直接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如果计算流动比率,地产巨头们仍不占优势。数据显示,广东明珠、中迪投资、中房股份分别以9.00、8.61、8.41的流动比率居前三名,前十还有中珠医疗、三湘印象、海南高速、铁岭新城、哈高科、全新好、凤凰股份。
泰禾集团流动比率2.03,排名第49,首开股份流动比率1.96,排名第53,保利地产流动比率1.78,排名第68,招商蛇口流动比率1.71,排名74,万科流动比率1.20,排名第123。
除了上述参考项之外,存货周转率用于反映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周转次数越多,企业产品销路越好。
同花顺i问财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136家房地产概念股中,存货余额最高的是万科,达到5980.88亿元,其次是绿地控股达到5146.83亿元,保利地产的存货为4390.40亿元,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华夏幸福、招商蛇口、首开股份、泰禾集团、阳光城、荣盛发展和中南建设。
不过,如果按存货周转次数来看,上述几家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不算高。根据同花顺i问财数据,截至2017年底,万科、绿地控股、保利地产的存货周转次数分别为0.3、0.5和0.27。存货周转次数最高的房地产类企业是南都物业,存货周转次数为1131.67,其次是世联行和ST慧球,存货周转次数分别为396.64和295.45。
根据亿翰智库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上市房企存货周转率T100中,知名大型房企排名并不靠前。碧桂园排名第14,苏州高新第15,绿地控股第19名,珠江实业第26名,招商蛇口第42名,保利置业集团第44名,华润置地第53名,万科第57名,保利地产第63名,华侨城第72名。
亿翰智库通过统计房地产企业年报得出结论,2017年,存货超过1000亿的企业有24家,而2016年存货超过1000亿的企业仅有14家,同比增长71%。2017年整体存货相较2016年同比增加36%,其中有69家企业存货同比处于增长状态,31家企业存货有所减少。
进入存货周转率前100的企业平均存货周转率为0.35, 而2016年企业平均存货周转率为0.36,同比下降3%。房地产行业周转让资金更容易向规模房企汇聚,同时规模房企补充存货的增加让房企的周转逐步变慢。
鲁商置业资产负债率最高
多位专家指出,高周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和回款周期、提高企业收益,而纵观136家房地产概念股,截至2017年底营收最高歌猛进的,并非万科、保利等房企巨头,而是一些中型企业。
同花顺i问财数据显示,从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幅度来看,2017年,荣丰控股的同比增幅达到了1976.51%,稳居第一。中房股份和粤泰股份分别达到606.54%和487.12%,分别位居第二第三。排名前十的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还有国创高新、铁岭新城、广东明珠、荣安地产、广宇发展、空港股份、华丽家族,营收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而2017年营收达到千亿级别的三家公司:绿地控股、万科、保利地产营收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17.4%、1.01%、-5.46%。
在业内人士看来,降低资金成本是房企追求高周转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房地产企业通过基金、债券进行融资后,需要支付相对较高的利息,如果项目可以快速开盘,让资金尽快回笼,企业就能将利息稳定在可控范围内。
亿翰智库分析2017年房企周转率时称,自2017年融资渠道收窄以后,部分房企开始面临着资金压力,即使在今年4月中旬央行宣布降准,所释放的信号对房企有所利好,但是部分房企资金面的压力依旧偏紧。而且房地产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开发需要大量资金,面对这样的情况,房企开始在拿地、开发、销售上加快周转来应对资金压力。
同花顺i问财数据显示,2017年,资产负债率最高的十家企业分别是鲁商置业、中南建设、绿地控股、云南城投、中交地产、泰禾集团、天津松江、广宇发展、信达地产、新城控股。上述公司的资产负债都超过了85%,其中鲁商置业2017年底的资产负债率达到93.96%。
2017年,资产负债率同比增长最快的十家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分别是大龙地产、广东明珠、世联行、电子城、宋都股份、我爱我家、皇庭国际、绿景控股、中弘股份、财信发展,上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同比增长率都达到了14%以上。其中大龙地产的资产负债率同比增长高达53.65%,降低资金成本是上述企业的迫切需求。
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幅度较高的企业中包括华联控股、深物业、中房股份等,分别下降了28.85%、28.15%、10.17%。
有业内人士指出,通过控制销售费用来降低营销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是大部分房地产企业所追求的,不过有时为了提高周转率,企业不得不增加销售费用。
同花顺i问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136家房地产类企业中,销售费用最高的依次是62.62亿元的万科、59.67亿元的绿地控股、38.66亿元的保利地产、19.63亿元的华夏幸福、18.08亿元的金科股份、17.76亿元的新城控股、14.68亿元的招商蛇口、14.45亿元的华侨城、12.45亿元的蓝光发展、12.43亿元的金地集团等。
不过,根据记者计算,上述这些房企,销售费用比都保持在2%至5%之间,反而是一些中小型房企的销售费用比相对更高。如绿景控股和同达创业的销售费用比例达到16%。
华润保利等房企曾因安全事故被住建部点名
此前,碧桂园在业界一直流传着一些公司规则,如“4568”,即4个月卖楼,5个月回款,6个月现金流为正,8个月再投资。除了碧桂园之外,还有不少房企也都有过类似规定。
据报道,数年前,万科曾奉行“5986”原则,即是拿地5个月动工、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售出八成、产品必须六成是住宅。2012年3月,时任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曾称,万科对于地产项目第一个月售出八成难以为继。不过前两个数字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万科的高周转。
资料显示,融创曾实行“5-9-12-15-30”办法,即拿地5个月开工、9个月开盘、12个月收回集团资金投入,实现15%的净利率及30%的内部收益率。
为了实现上述规则,奖惩是各家公司较为常见的办法。前不久曾引起争议的也正是碧桂园对于高周转的奖惩办法。今年4月,碧桂园对于部分城市提出要求:“设计当天内出图(通宵)”“项目摘牌20天后开工罚款”“3个月开盘有奖”“大于7个月开盘撤职……”
今年7月,住建部通报全国上半年建筑安全事故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13起、死亡52人,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8.75%和10.34%。
据中国建设报报道,住建部最新通报的今年7月建筑安全事故报告中,7月,全国在建工程安全事故涉及俊发地产、北辰置业、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保利地产等多家知名房企旗下项目。
而在2016年上半年,住建部通报中,中交集团、蓝光发展、和记黄埔、华润置地、福星惠誉、北辰置业、融创中国、新鸿基地产、中天城投、路劲地产、凯德置地、龙光地产等房企旗下项目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8月3日,碧桂园举办全国媒体见面会,碧桂园总裁莫斌在回答“公司安全事故是否与高周转有关”问题时表示,安全事故与工程质量没有关系,与高周转没有关系,公司一贯强调有质量的高周转。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称,高周转企业更要注意质量和风险把控,不能盲目下指标,压缩工期,要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以免欲速则不达。
新京报记者 林子
linzi@xjb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