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彬彬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9月24日上午,经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决定任命戴彬彬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免去靳伟的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职务。
戴彬彬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曾在建筑工程类国企任职27年,2017年当选海淀区区长
戴彬彬,男,53岁(1968年1月生),汉族,江苏昆山人,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大学毕业,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戴彬彬曾在北京市建筑工程类国企任职27年,2014年12月起任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建工集团成立于1953年,是一家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跨国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公开消息显示,戴彬彬曾带领北京建工集团参与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北京新机场等重大工程建设。
在北京建工集团工作期间,2000年4月,戴彬彬任北京市设备安装公司副总经理;2001年任建工集团副总经理,兼任北京建工地产公司总经理,成为当时北京市城建系统最年轻的副局级干部。2001年,戴彬彬主持组建了建工集团的环保工程公司,2003年,他获得“北京市十佳杰出青年”称号。
2017年6月,时任海淀区委书记的崔述强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兼)后,于军任海淀区委书记。其后,于军不再担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职务,戴彬彬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9月,戴彬彬任海淀区委副书记、提名区长人选。
在任海淀区区长期间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称政府是为科技创新主体服务的
2017年11月21日,戴彬彬在海淀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当选海淀区区长。他在这一职位上工作至2019年6月。
在任海淀区区长期间,戴彬彬对北京市媒体最常提的工作就是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和海淀区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8年,戴彬彬曾对媒体介绍,海淀成立共建联席会,把大学、中科院、研究机构、创新机构、资本机构等,与创新要素有关的方面纳入进来,共同组建平台,共建共享。戴彬彬说,要让科技创新主体成为中关村科学城的主人,而政府的作用则是为他们做更多更好的服务。
2019年,戴彬彬又谈到原始创新的话题,他表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尤其到了现在,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会越来越重要。
此外,戴彬彬在任海淀区长期间还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专访,谈到了海淀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创新“城市大脑”的建设。作为科技强区,海淀在全市率先建成“城市大脑”。
戴彬彬解释,城市大脑由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发展而来,城市大脑的核心是服务于人,并以市民生活满意为评判标准。海淀“城市大脑”建设就是要建立一个将海淀区政府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信息等进行融合,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模拟人类思维,将区内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所需要的公共安全、城市环境、交通出行、环保生态等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解决。
如今,城市大脑已经在海淀区的城市治理中发挥作用。
任怀柔区委书记期间,构建怀柔“以科学城为统领”的融合发展格局
2019年6月2日,北京市怀柔区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宣布关于常卫、戴彬彬、于庆丰同志职务变动的决定。北京市委决定:戴彬彬同志任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常卫同志不再担任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员会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于庆丰同志任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区长人选。
戴彬彬到怀柔任区委书记期间,正是怀柔科学城全面建设的启动之时。对于北京市委的部署,和建设怀柔“百年科学城”的定位,怀柔区委提出“构建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的发展目标。
2020年1月,在北京市人代会上,戴彬彬向媒体介绍了怀柔几方面的工作,包括集中力量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构建科学创新生态和新型城市形态,做足做实“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等方面内容。
近年来,怀柔区科学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9年6月,按照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编制的《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以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科委分别牵头编制的《怀柔科学城规划(2018-2035年)》《怀柔科学城科学规划(2018-2035年)》,怀柔科学城深化科学城中心区、雁栖河生态廊道、雁栖小镇等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方案,科学城将打造无界共享街区。
当年7月,“十三五”时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正式开工建设。这个项目开工建设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意味着国家在怀柔科学城布局的五个大科学装置。
据怀柔区官方网站最新信息,怀柔科学城科技创新生态已形成,科学设施平台建设全面提速,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落成启用,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首台加速器设备电子枪安装、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试运行,8个交叉研究平台和11个科教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持续发力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正加快发展。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