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海宁丨“三员”服务 盐官镇按下企业开复工“快进键”
连日来,海宁市盐官镇积极谋划、抢抓时机,主动当好企业开复工“指导员”“巡视员”“勤务员”,做到防控、复工“两手硬”“两不误”,助力开复工“列车”驶入“快车道”。截至2月22日,盐官镇规上工业企业在100%开复工基础上,已顺利实现复产率74.3%,到岗率74.7%,达产率74.9%。
当好“指导员”严控“开工关”
早在2月初,盐官镇便下发《企业开复工工作十条》,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对返乡人员落实排摸、观察事项,提前储备集中医学观察点,做到“有章可循、有责必究”。制定《重点疫区员工到达情况》《企业市外返回人员情况》和《企业隔离情况排摸》“三张表”,专人实施日报告制度;成立排摸数据组,逐一核查企业上报开复工人员出行轨迹;多方联动,公安部门联合排查,确保数据精准到位,筑牢“安全防线”。
“开工”标准不打折。盐官镇向所辖企业第一时间明确开复工必要条件,做到“六个到位”,即员工排摸到位、审批材料到位、防疫物资到位、防控细节到位、隔离观察到位及投产条件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三个统一”规范开复工审批,统一员工上岗条件,设置到岗“红线”;统一物资储备标准,“一张清单”列表明细,明确“一人一天两口罩”,厂区必备测温仪,有条件的企业在厂区内设置集中观察点;统一企业复工标准,把牢开复工“审批关”。
“一企一策”不死板。对企业开复工情况进行“体检式”系统评估,每家企业制定个性化复工复产方案,协调解决企业复工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卡脖子”难题。开复工企业统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制定“一企一策”,规上企业累计制定77个个性化防控方案,对企业中市外员工行程登记表实行“一人一表”,出发地、停留地及交通方式全面掌控、不留死角。
当好“巡视员”严把“巡查关”
专员驻企“面对面”。严格遵循受控复工原则,坚持风险受控、有序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施“挂图作战”,分区划片、责任到人,派驻7名驻企专员分片下沉企业,督导开复工准备;专员采用“白+黑”工作模式,详细检查企业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制定、防控职能分工等细节事项,逐一盘点、逐一审核,做到查验一批、成熟一批、通过一批;规范集中医学观察点运作流程,携手把好“观察关”,指导33家企业宿舍设置医学观察点,集中观察人次。
专班巡查“点对点”。企业开复工以后,5组巡查专班相应增加员工到岗率、产能恢复率、返程员工观察点监管等巡查内容。我镇创新采用科技手段,制定“无人机”抗疫巡查方案,高空航拍“四个查”:查是否戴口罩,查厂门是否关闭,企业食堂分餐制人流量是否合规,企业污染设施(废气废水治理设施)是否正常,提高“巡查”效率,累计巡查企业121次,提出整改意见68条(次),实地督导企业落实整改58条(次)。
纪检督查“实打实”。盐官镇纪检部门进企业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查看企业每日体温测量、消毒台账等,督促企业“查漏补缺”,查找复工后企业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相关情况;询问企业主驻企专员和巡查组的履职情况,加强履职监管。平均每天检查5家企业,累计已抽查63家企业,督导企业注重细节、落实整改。
当好“勤务员”念好“服务经”
抱团互助破解企业“物资荒”。依托盐官商会、乡贤联谊会等组织,成立企业开复工物资服务团,政企携手、出谋划策,互联互通做好渠道挖掘、采购运输、统筹调配等各项工作。物资服务团募集100多万元“众筹金”,架起“供需桥”,鼓励企业抱团采购、物资共享。做好“勤务兵”,帮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筹措到最紧急的物资,有效保障了全镇规上工业企业率先、稳妥实现全面开复工,并持续提升产能。
跨域招工破解企业“用工难”。盐官镇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市政府火车专列、镇级包车等方式,从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等地接回盐官企业老员工392人,联合云南楚雄新招录用工157人;派遣专人前往四川宜宾市,接回所辖企业老员工200多名,并在当地11个区(县)发布招聘信息,加强招工领域对接,畅通跨域招工渠道;“心连心”做好员工服务,鼓励老员工“一带一”或“一带多”,专列专车包车返回企业,缓解企业“用工难”。
打通配套破解企业“回血慢”。针对企业上游原材料运输难、配套产业开复工难等问题,政府积极当好“店小二”,一方面帮助企业落实通行证件,打通物流互联互通“经络”,累计发放涉34家企业通行证197张;另一方面抓好“特事专办”,如通过对生产包装配套的企业重点指导,助推其尽快复产,由此梯度式恢复了整个五金产业,为一大批企业恢复产能助力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