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断桥铝合金门窗厂家电话
文章目录:
1、启东育锋新材料申请低导热耐高温玻璃纤维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专利,具有质轻、无落粉等良好隔热保温性能2、「卓越广中 精彩故事」“老边”边兴元:一腔真爱 一份宽容 成就学生未来3、既能增产又能防虫 启东“土专家”潜心20年配出植物“营养餐”
启东育锋新材料申请低导热耐高温玻璃纤维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专利,具有质轻、无落粉等良好隔热保温性能
金融界2024年11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启东育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低导热耐高温玻璃纤维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 119017788 A,申请日期为2024年9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导热耐高温玻璃纤维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由A层和B层组成,其中A层为66.67wt%的玻璃纤维毡,B层为33.33wt%的纳米气凝胶材料;玻璃纤维毡由以下组分组 成:52~56wt%的SiO2、12~16wt%的Al2O3、15~25wt%的CaO、3~9wt%的B2O3、1~4wt%的MgO、0~1wt%的K2O、0~1wt%的Na2O和0.05~0.4wt%的Fe2O3;该低导热耐高温玻璃纤维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质轻,无落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并在长时间振动环境下能有效地防止气凝胶粉流失、飞逸,延长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
本文源自金融界
「卓越广中 精彩故事」“老边”边兴元:一腔真爱 一份宽容 成就学生未来
视频加载中...
【人物名片】
边兴元,物理高级教师。广元市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高考显著成绩学科教师。从教24载,坚持宽严相济,以诚育人,以心换心的育人思路,着重培养学生诚信、坚毅、勇敢、清白做人的品质,谦虚好学、踏实肯干的精神,兼容并包的胸怀。
李康 封面新闻记者刘彦谷
漫步广中校园,一定会见到这样一位老师:短头发、圆脸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在苍松翠柏的影印中,笑容可掬的他,簇拥在学生堆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他是广元中学物理老师边兴元,同学们嘴里的“老边”。从教24年,他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用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成就学生的未来。
融“景”课堂
让学生感“悟”物理魅力
边兴元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曾相继在江苏启东、广元旺苍任教,2004年调到广元中学,担任物理教学工作。
“物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它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和数字计算能力。”边兴元说,不少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甚至不愿去学,作为一名物理老师,首要任务便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轻松学、愉快学。
在边兴元的课上,他坚持教学相长,通过学生讲课、生活情景展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受物理的“形”和“魂”。在讲授抽象物理知识点时,比如向心力,他会对学生说,“什么是向心力呢?有同学在上课的时候爱玩转笔,转笔的时候产生的就是向心力。”“什么是反冲运动?生活中有哪些反冲运动?”……课堂上,他常将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和场景搬进课堂,让生涩难啃的物理变得生动有趣。
“物理学习,最重要的还讲究一个‘悟’字。”边兴元为了让学生悟懂物理的奥妙,他每讲完一个知识点,总会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在脑海里回放知识点,重新梳理知识框架,像是回放电影慢动作一样,帮助他们理解和消化知识。不仅如此,边兴元还把自己大学时期的学习体会讲给学生听,帮助他们整理读书笔记,构建知识网络。
尊重信任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同伴”
从教24年,边兴元当了20年班主任。“无论是带班还是教学,老师要走进学生心里,尊重、信任、理解他们,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同伴’。”
早恋对于高中生来说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遇到这种困惑,一般学生都不愿与家长沟通交流,更不会对“严防死守”的老师诉说。但“老边”班上的学生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却愿意主动与其进行沟通,甚至主动寻他“谈心”。
每每这时,老边会选择一些开阔的环境。“比起狭小逼仄的室内,操场、校园环道等地方,会让人视野更宽广,也更容易让学生卸下包袱、打开心扉。”
在老边的班上,曾有一名男生,因早恋变得敏感又冲动。好几次找到“老边”想倾诉烦恼,却欲言又止。老边理解明白那名学生的顾虑后,利用春游的机会,和他漫步在南山上,边走边聊,行走了七八公里后,男生向老边倾诉了所有的烦恼。
听罢后,老边轻声细语道:“谈恋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每一个时间段都有应该要做的事情。你们现在还是高中生,抛弃学生学习的本分,沉浸在感情纠葛里,真的是你想要的吗?”男生沉默不语,认真思考着老边的话语。
“相信你们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回归到正常轨道!”老边的话让人如沐春风,他眼里流露出的信任,也给予了那名男生莫大的鼓励。
后来,男生收起那份青涩年华里的懵懂,将重心放在学习上,高考考取了重点大学。“走进学生心里,就要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想法。”
真爱宽容
带学生秒杀“拦路虎”
“一腔真爱、一份宽容。”这是老边的QQ签名,也是他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一直坚守的教育理念。
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倍增,在高压下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问题,老边却有特别的解压方式。这种特别的方式就是将学生“带出去”。
每学期老边都会向学校申请,同时征得学生和家长的同意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出去游玩。“在放松的状态下,和关系好的玩伴聊聊天,做做游戏,也是一种解压。”
有一次,老边所带的9班考试成绩很糟糕,班上学生惴惴不安,情绪也非常低落。老边见状,并未批评班上学生,而是将全班学生带到了川北民俗文化园散心。其中有一个活动是跨断桥,当时很多学生怯场了,见此情境,老边拍拍胸脯,挺身而出,第一个站出来,为同学们做起示范,当跨过去后,他笑着鼓励大家,“勇敢一点,没有什么可怕的”。
“老师就应该以身作则,你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必须做到。”有了老边打头阵,后面的学生也陆续咬紧牙关跨越了断桥。
事后,老边指着那座断桥,对学生们说道,“现在我们回头再看,当初以为自己做不到、甚至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大胆地坚持走下去,就会将拦路虎秒杀掉。”听罢老边的话,学生们都笑着点点头。通过类似的校外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凝聚起了大家向前冲的劲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既能增产又能防虫 启东“土专家”潜心20年配出植物“营养餐”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稻秆粗壮,谷穗饱满,预计亩产超过1300斤,试验通过!”10月25日,启东市北新镇冬娟家庭农场农场主杨永金站在田埂上,看着10亩金灿灿水稻的随风起伏,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滚滚稻浪中间,立着一块醒目牌子——新型减量增效多功能复混肥示范田。
说是示范田,其实是试验田。几个月前,黄永飞带着自己研发的“禾三金”复混肥上门自荐时,尽管开出了免费用的优惠条件,种了730亩水稻的杨永金也只敢拿出这10亩地来试用。一条田间路就是对比试验的分界线,记者观察发现,“对比田”里水稻的个头平均比“示范田”要矮几厘米。种地“老把式”杨永金一眼就下了结论——亩产低100多斤。 两块地施肥量相同,产出却明显差异,复混肥有什么特别之处?“市面上的复合肥大多是磷、氮、钾原肥的简单再加工,尽管磷氮钾含量超过45%,但植物吸收利用率很低,肥料沉积在土壤中,不但易使土地板结,还会污染附近水源。”黄永飞介绍,复混肥的磷氮钾含量仅有25%左右,但加入了很多微量元素,在大大提升吸收利用率的同时,还能改善土壤、减少污染。“就好比一桌菜,如果全是大鱼大肉,很容易让人消化不良。我把鱼做成汤,肉做成冷切和红烧,再加上蔬菜和冷盘,效果就明显不同了。” 道理说起来简单,但要开发出符合植物“口味”的肥料,却并不容易,对完全没有专业基础的“土专家”黄永飞来说更是如此。黄永飞年轻时就爱动脑、肯钻研,1982年参军入伍,在部队自学自研了多种应用型技能,在防治建筑湿害、研发混凝土外加剂方面取得成效。1996年,他转业到启东一所职校任教,不久便申请停薪留职创业,获准继续研发外加剂技术。 1997年的一天,黄永飞在出差途中,发现路边一座垃圾堆正在往外冒烟气。灵感由此而生:垃圾堆之所以往外冒气体,应该是有机物在生化发酵释放热量,如果将这个发酵物利用起来,作为上好的有机物用于农作物,既能降低肥料成本,又能改善土质!黄永飞一头扎进书海,土壤含多少种营养元素,各种元素有什么作用,他都牢牢记在心里,并常常泡在田间地头,向农民虚心请教。 做研究免不了要花钱,黄永飞说服家人,放弃买房,一家三口挤在一个20多平方米没有隔热层的平顶车库里生活。资金紧张时,妻子把陪嫁的项链、耳环等都典当了。6年后,就在逼仄的车库里,黄永飞研发的第一代新型多功能复混肥诞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黄永飞依然不满意。一年夏天,启东几名农民在田间打农药时不慎中毒,使他深受触动:能不能发明一种肥料,既能使农作物增产,又能有效抑制病虫害?黄永飞以中医“治未病”的思路研究虫害,发现市面上农药大都针对成虫,见虫治虫,事倍功半。而成虫是从虫卵转化而来,在复混肥中加入杀虫成分,不就可以直接杀灭土壤中的虫卵了吗? 沿着这一思路,黄永飞再次投入试验,经过无数次失败,成功研发具有防病虫害功能的新型复混肥,可应用于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多种农作物。启东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470平方米玉米地作试验,对比复混肥与市面上4种常见化肥的效果,结果显示:使用复混肥的玉米,病虫“地老虎”的危害程度比其他地块减少70%以上,产量比其他地块增加21.7%。
去年,黄永飞的专利技术在启东科技创业园孵化,开始小规模量产,逐步从实验室迈向田野。但农民并不相信试验数据,只认可看得见的效果。黄永飞带着销售人员挨家挨户走访启东、海门、崇明等地种粮大户,开出诚意满满的条件——免费试用,有效果,再合作! 从满目葱绿等到遍地金黄,今年秋天,潜心耕耘了20多年的黄永飞终于迎来收获——试用复混肥的100多家种粮大户绝大多数愿意购买使用,他已实现销售100多万元。“复混肥做成大产业不是遥远的梦想。”现在,黄永飞又打起了农村常见的青秸秆的主意,探索将青秸秆中的养分转化为作物易吸收的蛋白质,在他的眼里,广袤的田野里到处都生长着希望。 交汇点记者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