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传来“大爷爷”的消息,永年这家人伤感中觉得很骄傲
“真没想到,竟是在这么多年后,才找到这位爷爷的消息。”6月9日下午,邯郸市永年区刘汉乡刘固三村的52岁村民李现国说,“从几个方面可以确定,在唐山遵化市新发现的石碑上的抗战大刀队烈士李雪成就是我的一位爷爷。”
李现国向李其红询问李雪成爷爷情况。
唐山志愿者打来求助电话
“希望能发动当地群众,根据已掌握的信息查找这位邯郸籍烈士的亲属,给烈士一个交代。”日前,一直在帮助烈士寻亲的“感动河北”人物、唐山志愿者张红琢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说。
张红琢说,今年端午节假期,唐山爱心长城志愿者“梅花傲雪”(网名)前往位于遵化市石门镇国民革命军第29军长城抗战烈士陵园祭扫时了解到,陵园管理员王金从民间收集到一通石碑。“当时是一家农户在翻新盖房时发现有文字的石碑,王金到现场后确认是烈士陵园散落的石碑,遂将之收到烈士陵园内。”该消息立刻引起长期关注长城抗战历史研究的著名长城抗战史家、长城志愿者张保田(网名“老普”)和诸多长城抗战历史爱好者的关注。据了解,该陵园内原有大小约200多块墓(砖)碑,但目前仅存不到20块,所以王金抢救出的墓碑异常珍贵。
志愿者“老陪”(网名)、张红琢等仔细对“梅花傲雪”拍摄的碑文照片进行比对辨认,并请教了几位书法家对其中关键字进行研读,最后在综合张保田等志愿者意见后,初步确认碑文如下:“二十九军第二师一旅一团,第二营第一连,李雪成,年24岁,河北永年县,北刘固村人,阵亡之墓,民国二十二年四月二十日,立。”
对于以上信息,张保田的解读是:石碑碑文中的“第二师”确属国民革命军第29军无疑。1933年,29军的编制为37师、38师和暂二师共三个师,而且守卫罗文峪长城的主力就是暂二师,师长为刘汝明。所以,此次新发现的石碑记录的牺牲者是29军暂二师的一名排以上军官。
老军人李其红(左)与村民李军海讲述记忆中的李雪成。
邯郸多名网友助力烈士寻亲
“永年北刘固村李雪成。”接到张红琢的电话后,记者立即把志愿者“老陪”整理的资料扩散到微信朋友圈,并对这几个关键词进行分析。经过多名网友对地名进行考证,记者了解到,永年并没有北刘固村,不过却有刘固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后经当地老人提醒,几十年前,这四个村统称“北刘固村”。再打听姓李的,有村民表示,这四个村里只有刘固三村有李姓人家。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在6月9日中午通过朋友圈里的热心网友联系到刘固三村的村支书李士明。在电话中,李士明说,其正在就该事进行多方走访,“这名烈士是我们村的可能性极大。”
随后,在刘固三村61岁的村民李社国的家里,记者见到了李社国的弟弟李现国及他们的叔伯哥哥64岁的李红亮。他们告诉记者,他们两家的爷爷是亲兄弟,而他们两家爷爷的叔伯兄弟是哥仨,老二李麦成,老三李和成,老大听说去当兵后再没有回来过。
按照碑文上的信息,李雪成当年牺牲时是24岁,如果活到现在应该是108岁。“麦成爷爷当年比我父亲大三四岁,我父亲如若活到今年刚好100岁,所以从年龄上来讲也符合。”今年70多岁的村民李军海说,他年轻时跟着麦成爷爷干过三年农活,清楚地记得麦成爷爷说过,“他是在收麦子的时候出生的,所以父母给起名叫麦成;而他的哥哥雪成,是在冬天出生的,不过很早就当兵去了没回来。”村里90岁的老军人李其红也对麦成哥仨的事情予以了肯定。
“我们年龄小,那几个爷爷的事情都记不清了。不过这次得知我们的雪成爷爷是大刀队队员,当年是为国捐躯的,虽然为大爷爷牺牲有些难过,但最大的感觉还是骄傲。”李现国说,“麦成与和成爷爷当年都是五保户,我们算是家族里面跟他们比较近的。如果有机会,我们想去唐山给雪成爷爷扫扫墓,以尽后辈之孝。”
李雪成烈士的堂侄、堂孙等。
烈士安眠长城抗战烈士陵园
确认找到李雪成烈士的家属后,记者第一时间与张红琢和“老陪”取得了联系。
张红琢激动地说,“请烈士的家属们放心,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烈士陵园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建设,河北省和遵化市已于2016年开始投巨资整建,目前已经完成了主体建筑的修建,预计今年底全部竣工。陵园还将恢复部分砖碑墓,供后人瞻仰缅怀。沉寂多年的烈士陵园将以全新的面貌缅怀先烈、告慰英灵,成为遵化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后人。”
志愿者“老陪”还向记者介绍了该陵园的一些具体情况:国民革命军第29军长城抗战烈士陵园坐落在遵化市石门镇四村S356省道北侧,是29军阵亡将士的集体墓地。
据介绍,1933年1月至5月,侵华日军进攻山海关、冷口、喜峰口、古北口长城一线,中国军队以长城为阵地,奋起抵抗侵略者,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谱写了壮烈的民族战歌,即是著名的长城抗战。当时,主要参战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将士们在军长宋哲元“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的爱国精神感召下,在喜峰口、界岭口等长城沿线组织大刀队奋勇杀敌,特别在罗文峪长城与敌血战三日,杀敌3000多人,自己损伤1700余人,取得了长城抗战中为数不多的胜利,大刀队从此威名远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革命音乐家麦新为此创作了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怒吼声与保家卫国的精神至今令人热血沸腾。
在那场残酷的战役后,为集中安葬阵亡将士,著名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在遵化石门亲自选址,由国际红十字会捐资,于1935年8月建成了一座占地58亩半的29军抗日烈士陵园,至少安葬了阵亡烈士600人以上,主坟集中安葬了牺牲在喜峰口、罗文峪等战场上的烈士残骸300多具,坟前立“阵亡将士公墓”碑,现碑、坟俱在。陵园还为280多位阵亡的军官、士兵独立成坟,排以上军官立石碑,普通士兵墓均取材长城砖立碑,每一块砖碑代表着一个英灵。
据了解,为了慰藉烈士在天之灵,当地许多志愿者已积极投入到发现和抢救烈士砖碑的活动中,诸多长城抗战历史爱好者也曾多次呼吁重视烈士砖碑的发现、收集和抢救工作。目前,经过遵化当地有关部门、人士和志愿者的抢救发现,陵园已有石碑14块。
(燕赵都市报 记者 乔宾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