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对比佳能C70 - 下集
作者 | 马修.阿拉德 (Matthew Allard ACS)
因本文篇幅较长,分为上,中,下三集发出
佳能C70的实用性评测
佳能C70的外观跟我们印象中的数字电影摄影机相去甚远,索尼FX6长得有点像过去的手持V8录像机,而C70是放大版的单反。
握持手感
徒手握持的技巧,C70跟FX6差不多。
C70纵深长度不及FX6,但更宽。我觉得最稳定的握法跟FX6一样,一手握手柄,另一只手扶稳机身底部。
由于机身矮胖,手肘紧紧贴住身体能够获得四个稳定支撑点。
由于C70的LCD固定在机身背面,要靠在胸口提高稳定度是不行的,看不到屏幕。
机身左侧的大量功能键不容易操作,看不清,需要一段时间熟悉,尤其是放在角落的峰值、波形、DISP和斑马纹。
HDMI的位置也十分不利于手持,手掌只能完全移到机身底部。连接Mini XLR之后,ND和WB按键能够照常操作。
手持状态下,C70的触控屏幕比FX6更容易触及,尽管机身稳定度同样受到影响。我让手肘紧靠身体,左手一边点击屏幕,一边提供必要的支撑,效果还可以,这是因为双手基本在同一高度。而FX6的LCD位置明显更高,力矩不平衡。
屏幕
测试屏幕亮度。我在C70菜单中将屏幕亮度调到最高的+50,然后曝光到100拍摄一张白卡,用测光表测试回放的素材,得到的数据是296尼特。除了亮度偏低,还有一个问题,C70的屏幕调到最亮后画面褪色泛白,基本不能用。
直接调高亮度效果很糟,还有一个明度可调。明度选项只有Normal、+1和+2,调到+2之后测得屏幕亮度299尼特,几乎只有FX6的一半。在阳光明媚的户外,这样的亮度是没法用的。
另外,C70的叠加信息很多,遮挡大量画面内容。是的,叠加信息可以隐藏,但是给一个把信息显示在画面之外的选项会更好(适当缩小画面)。
快速调整参数
直接在触控屏幕上快速查看并修改关键参数非常好,比如调节白平衡、ND、快门速度和ISO,对于提高利率起到关键作用。
C70的主菜单系统也有点复杂,不够直观,用于菜单导航的多功能操纵杆时不时卡顿或失去响应。
侧手柄上的某些控制键,我觉得不太好操作。
小型稳定器能不能撑起C70?
能够撑起FX6的小型稳定器,也能承载C70,只不过C70比FX6略宽,底板不够宽的稳定器调平可能有问题。
利用佳能的双像素自动对焦和兼容的镜头,能够最大化精简C70系统。
白平衡
那么C70的白平衡调整难度如何?C70有两个白平衡键设计在机身左侧,调整白平衡的方式不如FX6直接。
首先按下WB键,屏幕的色温栏出现橙色框高亮显示,然后用手柄上的FUNC滚轮循环高亮K值和CC值。
或是按下WB键后用机身背面的功能转盘选择不同的白平衡预设:
? 日光
? 钨丝灯
? 荧光灯
? 自动白平衡
? 预设白平衡A
? 预设白平衡B
出现橙色高亮的数值,你都可以用FUNC滚轮上方的多功能操纵杆调节,按下以确认,否则不会生效。另外,按下WB键后无任何操作,5秒钟后橙色高亮自动消失。
WB键下方的快捷键2也能调出橙色高亮框。
C70手动校正白平衡:
https://youtu.be/h79hkLQMefQ
手动校正白平衡,首先把灰卡或白色的物体放在画面中央,然后用快捷键2调出A/B设定(你上一次的选择),左下角A或B图标开始快速闪烁,闪烁停止代表校正完毕。
在触控屏幕上也能快速切换白平衡,循环高亮K值和CC值,然后从标尺中选择。奇怪的是手动校正白平衡无法通过触控屏操作,必须使用上面提到的实体键。
C70的白平衡系统设计没有太大问题,但能像FX6那样再简单、直接一点就更好了。
S&F模式
C70的S&F模式: https://youtu.be/AsLGahIA0Lw
S&F是C70快速切换帧率的快捷模式,等同于FX6的S&Q模式。我将C70基础帧率设定为23.98p,录制格式4K DCI长GOP编码,数据码率108 Mbps。
为了从23.98p快速升至120p,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在触控屏幕上把Recording Mode(录制模式)从Normal Recording(常规录制)切换成Slow & Fast Motion或S&F Clip / Audio (WAV)。如果我之前已设定过Slow & Fast Motion的帧率为120p,那么切换模式后不需要重启摄影机,120p立刻生效。
在菜单界面上,你可以长按Slow & Fast Frame Rate这一栏调出帧率标尺,左右滑动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升格帧率必须能够整除基础帧率,也就是说基础23.98p就不能用100p升格。
另外一个小窍门,基础帧率设定为25p,C70依然支持4K DCI或UHD 120p升格,FX6就不行。
C70录制4K DCI或UHD 120p必须使用长GOP编码,I帧编码被限定为30p,因此4K DCI或UHD 23.98p无法直接升格到120p,首先要到菜单中更改编码。
你可以为S&F切换分配一个快捷键,按下快捷键,屏幕上的升格帧率以橙色高亮显示,之后可以用机身背面的功能转盘更改帧率。
全自动模式
C70的白平衡、ISO和对焦都可以设定为自动模式,但是因为缺少自动ND功能,C70的全自动模式表现不如FX6理想。而且,我发现C70的自动白平衡很不可靠。
如果你特别看重全自动模式,FX6是更好的选择。
LUT
不能够导入自定义LUT,甚至没有公开表示支持LUT会让很多人打退堂鼓。尽管固件升级能够轻而易举解决这个问题,但官方没动静,用户心里没谱。
在此澄清一下,C70不是不能加载LUT,但佳能说它是以一种“色彩模式”的方式来套用的,套用的色彩直接烧录到素材里。C70有20个色彩文件保存位。
直出画质
C70的潜在用户里,肯定有一些不想拍Log,或是来不及处理Log素材的。那么C70的直出画质够不够用?够。佳能摄影机的直出画质通常令人满意,C70也不例外。
C70的Wide DR BT.709色彩模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客户催得急,或在网络直播和广电环境,C70的直出素材足以应对。
C70的Wide DR BT.709色彩模式:
https://youtu.be/HnQXCnF66JU
上面是仅调整白平衡和曝光后Wide DR BT.709的直出结果。
Wide DR BT.709的色彩还原十分自然和准确。
放大到白色区域,看不出任何色偏。
顶部手柄
图 | 看出问题了吗?
C70的顶部手柄设计得很差,有它没它都一样。不但没能提供额外的附件固定点位,顶部的冷靴也是多此一举,除非你想加装监视器或必须使用那个麦克风支架。此外,麦克风支架离冷靴那么近,其实根本无法再装监视器!佳能的设计部门不做品控检查吗?要用外接监视器,麦克风支架必须拆掉,画面和声音不可兼得。
C70的顶部手柄是没有经过慎密思考的产物,长长的手柄,一个附件螺孔都没有。
音频
我喜欢C70机身的录音能力,所有功能是完整的,不需要借助手柄附件,保持机身的紧凑。搭配R?DE Wireless GO II无线音频接收器是一个简洁易用的录音方案,而FX6要录音就麻烦多了。
我认为选购小型机的目的就是一直保持它的小型化特征,最好不要添加累赘的外围设备,C70基本满足这要求。如果一定要再加个什么的话,一个小型的顶板会让C70实用度更高。再退一步,利用一个简单的冷靴扩展板,我能够同时安装机顶麦克风和无线音频接收器,而机身体积并没有明显增加。
小结
索尼FX6与佳能C70,实用性必然各有千秋,希望上述评测能让你们了解两款机型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问题。
25. 画面质量
当代数字摄影机只要运用得当,画质水平相当令人满意。假如客户没有强制要求拍摄Log或RAW,索尼的S-Cinetone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FX6的弱光表现非常好,考虑到它与α7S III使用同一块影像传感器,应该不意外。
佳能C70同样有着优秀的画面质量。C70与FX6具备出色的机内编码能力,足以应对4K DCI、UHD、HD项目需求。
关于C70与FX6的画质表现,网络上已经有海量的素材样片,各种试拍应有尽有,没有必要在这里占用篇幅。
26. 内容管理器APP (CBM)
索尼的手机端APP“内容管理器”(Content Browser Mobile, CBM)支持FX6,在移动设备上控制FX6镜头的对焦、光圈和变焦,例如索尼的新镜头FE C 16-35mm T3.1 G,但现在还不清楚是否需要搭配CBK-WA100/101无线适配器。
此外,在Content Browser Mobile界面上能够实时看到画面构图。以下是该APP支持的功能。
实时操控
– 实时监看摄影机/录机画面
– 显示已连接设备的状态
– 遥控对焦、变焦、REC启动/停止等
– 实时日志(重点标记)
浏览
– 显示片段清单
– 播放片段
– 编辑素材片段元数据
传输
– 上传片段到FTP、FTPS或其它服务器
– 打出入点上传片段的部分章节
– 下载片段到移动端设备
– 通过任务清单管理传输工作
故事板
– 粗剪
– 上传部分片段和EDL格式时间线
管理元数据
– 命名片段
– 分配重点标记清单快捷键
– 浏览和上传相关片段
TC LINK
– 同步多台机身的时间码
设备设定
– 管理已连接设备的网络设定
27. 兼容的附件
图 | 索尼URX-P03D双声道接收器(UWP-D系统小蜜蜂)
同在索尼生态环境下,支持FX6的附件产品非常多。
其中就包括索尼采用MI热靴数字音频接口的UWP-D无线小蜜蜂系列,以及索尼的BP-GL/BP-FL系列电池。
28. FX6不会替代FS5 Mark II
尽管你可能觉得FS5 Mark II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索尼并不这么想。FS5 Mark II短期内不会停产,和FX6一起拼4000-6000美元市场。
FX6发售之后,FS5 Mark II的售价肯定还有下探空间。
29. 售价和上市时间
定价6000美元的FX6很有竞争力,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无外乎佳能C70、RED KOMODO、Z Cam E6-F6、Kinefinity MAVO 6K S35、松下EVA1以及BMPCC 6K Pro。
FX6的两种发售版本:
- 索尼FX6(单机身):5999.99美元
- 索尼FX6(单机身) + 索尼FE 24-105mm f/4 G OSS镜头套装:7199.99美元
这个价格比FX9低大约5000美元,比α7S III贵大约2500美元。
考虑到FX6的能力,6000美元的定位算是一分钱一分货。想用半价买一台小号FX9的人别做梦了。
那么FX6的售价和竞争对手相比如何呢:
索尼FX6和RED KOMODO直接打擂台,便宜500美元的佳能C70站在旁边摩拳擦掌,此外Kinefinity、Z CAM和Blackmagic竞品的定价也十分有吸引力。
30. 索尼FX6与佳能C70:实际成本对比
既然横向比对,不妨再来看看两款机型的实际使用成本。假设再购买3块电池、1个充电器、一支机顶麦克风、XLR音频线、4张存储卡以及一个读卡机,一共需要多少钱。FX6使用的CFexpress Type A只有80GB与160GB版本,我选择160GB,便于让两台机器的存储卡容量尽量接近。是的,两台机器都支持用更便宜的低速存储卡,但我只选择了支持所有分辨率与帧率的速度级别。
电池均购买机身标配的对应型号。
在你开始抱怨怎么尽选原厂高价货之前,嘿!以上只是理想状态的对比,调查一整天的拍摄工作大概需要投入的总成本。
FX6 vs. C70优缺点一览
31. 我该买哪一台?
没有人能给你准确的答案,两台机器都有可观的性能,哪一台更适合你恐怕只有你自己知道。
如今,10000美元以下价位的摄影机在画面质量、录制能力以及动态范围方面越来越相似,任何一台机器基本上都能拍出漂亮的作品。
个人建议,假如你正在考虑更新换代,那么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各机型的实用性上。你平常拍摄哪些内容,某某机型的输入/输入端口能不能满足你的需要,实际使用方式是否跟你的拍摄风格合拍?以我30多年的从业经历,我可以告诉你“更好”的机器往往不是纸面参数最漂亮的。
站在个人的立场,以下是我对FX6/C70的总结。
索尼FX6
?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台定价合理的A机,FX6可能比C70更适合。
? 电动可变密度ND系统令人眼前一亮。
? 多机位工作环境支持SDI OUT和时间码IN/OUT十分关键。
? 录音实用性欠考量。
? 在顶部手柄加装监视器后,重心前移,平衡性很差。
? 菜单系统应改进。
? 快捷触控菜单层级太多变得不快捷。
? 监视器支架做工不好,难以固定。
? LCD遮光罩设计得不好。
? 无法在S35模式中录制4K或UHD,4K或UHD仅在全画幅模式可用。限制了镜头的长焦能力,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
? 顶部手柄和机身都提供了附件安装点位。
? 比C70更模块化,但很多时候你离不开那些模块。
佳能C70
? 与C300 Mark III相同的影像传感器(支持双增益输出技术)。C70使用更高端机型的影像传感器,而FX6的影像传感器来自定位更低的无反机型。
? 除了顶部手柄没有别的组件,一体化设计更方便,装上镜头就能开始拍摄。FX6要组装的模块很多。
? 完整菜单设计得不好,操纵杆时常卡顿、失灵。
? 触控调整关键参数很方便。
? S35 4K/UHD机型。
? 假如需要“伪全画幅”美学风格,可以加装Speedbooster。
? 时间码输入,在选择B机的时候,我很看重这功能。
? 机身有3.5mm麦克风输入端口,录制好的音频,同时保证机身的小巧。
? 机身提供了Mini XLR输入,而FX6只能通过顶部手柄获得较好的音频。
? 没有SDI不算是世界末日,但我更倾向于SDI而非HDMI。
? HDMI的位置影响手持。
? 只有一路HDMI输出限制了一些应用方式,除非你另外加装监视器。
? 顶部手柄没有提供任何附件安装点位令人失望和不解。
两款机型离完美还有一段距离,假如结合它们的优点于一体,大概就是一套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了。
其实,本次评测的FX6与C70,其中一台是我买来自用的,你们认为我最终选择了哪一台?欢迎留言讨论。
32. FX6的市场定位
无论你是索尼粉还是索尼黑,这个日本品牌的中低端机型定价一向十分激进。我过去曾不止一次提到,摄影机市场已经开始分化成两个区间:10000美元以下市场和高端市场,卡在中间的永远要死不活。FX6当然是主攻10000美元以下市场的。
索尼把握时机的能力令人称道,几乎从不失手(至少在数字电影摄影机领域)。一半的战绩来自于敢为天下先,看看F5、F55、FS5和FS7,索尼拿出这些机器时,竞争对手一张牌都打不出来。
FX6的上市时间与C70相近,免不了被拿来比个高下。虽然全画幅混合无反机型的选择非常多,但只有FX6才有可能会被视为第一款真正平价的日系大厂全画幅数字电影摄影机。是的,索尼2012年就推出过全画幅E卡口的NEX-VG900,不过咱们都清楚那不是一回事。
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索尼需要用FX6定义一个新的战场,做一个缩水版的FX9是远远不够的。
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不用更高像素的影像传感器,为什么没有4K+,但以我个人浅见,没有必要。选择这个价位区间摄影机的专业用户,其中很大比例并不需要制作4K+内容,4K很完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如是。
FX6肯定会蚕食一部分FX9的市场,索尼不喜欢自家产品直接竞争,但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咄咄攻势,如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他们已经尽力在影像传感器上做文章,但两者的界线开始模糊,可能会让一部分FX9用户不爽。不过,两款机型依然有各自擅长的一面,比如FX9更适合上肩,支持S35裁切模式拍摄4K等。
为了安抚FX9机主,索尼很有可能会解锁FX9的6K和直接通过SDI输出RAW的能力,不再需要加装XDCA-FX9模块。很多对FX9有兴趣的人已经下单了,但FX9在全球一些地区严重缺货,不知道如今有多少人将重新思考当初的决定。
33. 目标用户群
FX6的目标用户群主要是拥有FS5和FS7这类机型的人,以及正在观望佳能C70、RED KOMODO、BMPCC 6K Pro、Z CAM和Kinefinity的潜在消费者。
对于新闻、活动、纪录片和商业宣传片,售价适中的FX6有潜力成为主力机型。它小巧轻便的外形非常适合单人摄影师,尽管要让它舒服地上肩还需要一些附件。
FX6谈不上全能,但这不是它的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需求,幸好目前市面选择相当丰富。
新闻、活动、纪录片和商业宣传片摄影师是不是看重全画幅还值得商榷,但只能拍S35 HD,可能会让你流失不少客户,这也是索尼坚持继续卖FS7 Mark II和FS5 Mark II的原因。另外,很多摄影师在索尼的S35机型上用SpeedBooster转接环,说明全画幅美学肯定有市场。
FX6能够成为你的唯一主机,FX9的B机,或是α7S III的A机。考虑到它的功能和能力,很难说有谁或什么题材是不能用的。
34. FX6 vs. FX9
这里先做个纸面对比。
尽管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FX9拥有、FX6缺失的功能还是很多的,其中包括以下这些:
? 6K影像传感器(与VENICE相同)
? 4K S35模式
? FFcrop 5K(最高4K DCI 60p)
? S16模式(新固件提供)
? 锁定环E卡口
? 两路SDI输出
? 同步锁
? 更好的上肩人体工学
35. FX6 vs. α7S III
基本上,α7S III仅有的几个优势是能够拍照和自带EVF,IBIS应该也算。
36. 相似产品
考虑到外形风格和价位因素,和FX6最接近的机型要算是佳能C70、RED KOMODO和Z CAM E2-F6,老面孔松下EVA1也是一个。Kinefinty MAVO LF和MAVO 6K S35也是可以拿来比一下的。
那么上面四款直接对手相比如何?
所有这些机型各有各的强项和弱点,很难说哪一台占据绝对上风。
下面让我们对比一下FX6与其它几款机型的录制能力。
37. 为什么买FX6而不是α7S III或FX3?
尽管影像传感器相似,很多帧率和录制选项也差不多,但FX6是一台完全围绕视频工作设计的摄影机,不是混合式无反相机。
如果你的工作主要是拍视频,那么像FX6这样内建可变密度ND、XLR输入、SDI输出、时间码功能,有更好的冷却系统、支持LUT、外形风格更易搭配附件的工具带给你的使用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有些人偏偏觉得无反的外形用来拍视频更顺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存在绝对的对错。
前文提到FX6的种种特点,如果正是你喜欢或追求的,那么FX6肯定是专职视频创作更加合理的选择。不过要获得那些独有的功能和设计,必须要比α7S III多付出2500美元。
38. 索尼PXW-FX6基本参数
39. 结语
索尼FX6的综合实力毋庸置疑。功能特点、外形尺寸、重量、实用性以及市场定价,各方面都平衡得不错。
世上没有完美的摄影机,FX6距离“完美”也很遥远,但它有能力满足许多人的特定工作需求。我在评测中不止一次强调,近年问世的几乎每一款摄影机都拥有极为接近的动态范围和录制性能,你应该把选择重点放在实用性、总体成本、I/O、菜单系统的易用性以及是否适合你的拍摄风格上。
参数是片面的,你无法通过参数真正认识一台摄影机。实用性是我选择摄影机的第一考量,假如机器难用或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我根本不在意它是否拥有爆棚的帧率/分辨率,设备不应成为我完成工作的阻力。
不要被天花乱坠的营销话术、参数、高帧率、高分辨率等等冲昏头脑。你应该选择最合适你的摄影机。归根结底,这笔投资是否合理,只有你说了算(已婚人士就是你家领导说了算)。你手里的摄影机或正想买的新机器能够替你付清每个月的账单,又让客户满意,那么它就是最适合你的。
我们容易对新机型的期待过高,有时候脱离现实。我自己的判断是,FX6几乎满足它的目标用户一切需求。如果满足不了,说明你其实是FX9的目标用户。
有些人还是会抱怨FX6没有内录RAW,没有变形宽银幕模式,没有6K。我在前面已经分析过,FX6的大多数潜在消费者用不到这些,也许他们想要,但真的需要吗?
以免有人一目十行,我再说一次:想用半价买一台小号FX9的人别做梦了。
从纸面参数很难给FX6挑刺,FX6半只脚结结实实踩进了FX9的地盘,我觉得它吸纳了同期发布的α7S III和FX3的许多功能,很像FX9与α7S III/FX3的混血儿。如果你一直关注α7S III/FX3,又对可变密度ND、SDI、时间码、XLR有急切需求,非常需要一台专门围绕视频功能打造的机器,那么索尼用FX6给了你最好的答案。如果你想要FX9的影像传感器和FX9的高阶功能,那就去买FX9。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