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吕梁铝合金门窗代理电话

spring 0

文章目录:

1、吕梁精神:望不穿的大山深沟,说不尽的不屈故事2、聚焦高质量发展丨在吕梁山,感受发展旋律的“变奏”3、山西交口信发铝厂赤泥库渗漏疑云

吕梁精神:望不穿的大山深沟,说不尽的不屈故事

【探寻精神源头彰显时代价值·第二十九期主题:吕梁精神】

【光明日报社主办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协办】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丹 周晓菲 李建斌

在河套平原大拐弯后,黄河一头撞上吕梁山,掉头与其并行一路向南,出壶口,过风陵渡,向东而去,浩浩荡荡。

纵贯山西全境的吕梁山,还有东西两侧流经的汾河、黄河,共同孕育了这片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吕梁,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撤地设市的历史尚不足20年;这也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见证了“三家分晋”“红军东征”,碛口古镇骡马运输队的马蹄声、最先从石楼县传出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穿越时空,久久回荡在表里山河的上空。

就是这片黄土遍布、山峰耸立、沟壑纵横,完全算不上富足的土地,在烽火岁月和艰苦建设年代,锻造出宝贵的“吕梁精神”。当地人这样概括从他们脚下的土地中生长而出的精神之花: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

2017年6月,在山西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郑重地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他动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都说伟大源自苦难。吕梁山片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贫困痕迹是如此之深刻。然而,一代代吕梁儿女与恶劣的自然和发展环境做斗争,不服也不屈于“命运的安排”,凭着一股子劲儿,一点点搬走贫困的大山,向着更明亮处坚定前行。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资料图片

1.为信念,至死不渝

吕梁山脉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是由晋入陕的门户。表里山河的地形构成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山这片“天地之脊骨”,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机关所在地。

1936年初,毛泽东同志、彭德怀同志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境内,“以发展求巩固”。这次东征历时75天,但只在吕梁境内就有3000多人加入红军,筹集到30余万银圆,极大缓解了陕甘根据地经济困难的问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之后,信仰的力量在集结,信仰的火炬熊熊燃烧。

在联合国所谓“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山西省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艰苦的自然环境让这里的人们磨炼出异于平常的豪爽和悍勇。他们倔强的脊背似乎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只要有一束希望之光扫过,便迅即爆发出更大的能量,不顾一切去追逐希望。

这或许可以解释,在条件十分艰难、斗争极其险恶的情况下,从这里分别通向晋东南和延安的“钢铁走廊”何以能突破敌人的重重分割与封锁,成功运送1000多吨重要战略物资;

吕梁市方山县村民在采摘辣椒。资料图片

这或许可以解释,在抗日战争的“反扫荡”中,当地民众何以能创造出那么多攻击敌人的“土办法”,与日军殊死搏斗;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这里会涌现出临终前大义凛然喊出“怕死不当共产党”的英雄刘胡兰,为何这里会写下“养兵十万、牺牲一万”的历史悲壮。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947年,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经《晋绥日报》报道后,毛泽东同志挥笔疾书写下这八个大字。直到今天,人们仍震撼于她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山药蛋派’作家马烽和西戎以吕梁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为基础,写作小说《吕梁英雄传》,展现了吕梁人民浴血奋战、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吕梁人民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的写照。这部小说也一度成为吕梁的代名词,是对吕梁精神的生动诠释。”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馆长梁明德说。这部小说自1946年出版以来,多次重印,印数保守估计超过200万册。

革命时期,为了风展红旗,刘胡兰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建设时期,为了拔掉穷根,梁宝们将“小我”无限压缩,与贫穷这个敌人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山西,名字中带“垣”的地方,多是坐落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山峦之上的小村庄。梁宝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石楼县灵泉镇薛家垣正是这样一个地方。1986年,上海第一座地铁车站动工兴建,而在薛家垣,点灯依旧用油,吃水依旧靠担,出山依旧靠腿。

“我们土山上没理由修不出路,就是用手刨也要刨出一条路来!”誓要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的梁宝,不要命了似的“榨干”自己的所有精力和时间,不信穷命、不存侥幸。28年过去了,薛家垣电通了,水通了,路通了,村民人均纯收入翻了22倍,但梁宝却因罹患肺癌不幸去世。患癌期间他仍不忘工作,被乡亲们赞誉为“当代吕梁英雄”。

吕梁临县白文镇李家湾村总面积4000亩的生态扶贫造林工程。资料图片

在刘胡兰的家乡文水县刘胡兰村,为纪念她而建造的刘胡兰纪念馆,60多年来已陆续接待1600多万人前来参观。刘胡兰纪念馆馆长任应福介绍说:“70多年来,刘胡兰的英名与事迹深深铭刻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中,是激励我们做到‘一句誓言、一生作答’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距它将近200公里处的薛家垣,庭院种植、光伏发电等多元产业让村民更富、乡村更美。“事业需要发展,精神需要继承。从刘胡兰到梁宝,他们活着是一面旗帜,逝去是一座丰碑,这种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会迎难而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辜负村民的期待,不辜负前人的牺牲与付出。”薛家垣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梁珍说。

2.识大局,倾力奉献

2018年6月,一列车厢内外印着“蔡家崖号”字样以及八路军卡通敬礼形象的火车开进吕梁兴县蔡家崖村,带动老区驶入发展红色旅游的快车道。

作为革命老区,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晋绥分局、八路军120师和晋绥军区、晋西北行政公署所在地,被誉为“小延安”。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面对外族入侵、民族危亡,吕梁儿女奋起反抗,他们拿起大刀、步枪、火枪,与装备精良的日寇伪军进行战斗,谱写了一曲不朽的“吕梁英雄传”。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吕梁地区伤亡人数便达9.8万余人,占晋绥边区伤亡总数的近40%,吕梁人口由40万减少到25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共产主义信仰的贺昌、“一身赤胆为革命”的张叔平等仁人志士。他们将个人的生命和财产置之度外,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像一盏盏明灯,给今天的人们以光亮。

吕梁山大沟深、坡陡地瘠,十年九旱。面对生存困难、自顾不暇的艰苦条件,吕梁儿女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保证根据地的粮食需求,彰显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气质。

据不完全统计,1940年至1945年,晋绥边区人民共缴纳公粮1686.35万公斤,晋绥根据地支援中央的经费一般要占到边区财政的50%~60%,而吕梁几个专区则占到了70%。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在投身抗日战争、共御外侮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刘少白主动将自家土地和多余住房交给政府;牛友兰先后捐资35000块银圆,捐粮两万多公斤,以及大量棉花、布匹等物资,这几乎是他的全部家产……吕梁儿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取得革命胜利贡献了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吕梁作为晋绥边区的腹心地区,承担了供给中央和西北财政、物资等支出的主要任务。1947年9月至11月,为西北野战军运送粮食281万公斤。1947年10月24日,为西北野战军筹备运送棉衣6.5万套、棉鞋16万双、棉被2500床。

1949年春,随着我军解放城市的增加,接管干部严重不足。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吕梁区域先后抽调1087名区级以上干部,组成1套地级班子、5套半县级班子、23套区级班子分赴陕西、青海、宁夏、四川、云南、湖北、福建等地开展工作。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国家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点亮了全国一半的灯”。而吕梁作为山西重要的能源产地,煤铁产量居全省前列,默默支撑着中国速度。

一串串数字,彰显了吕梁人民以国家大局为重的胸怀与格局,诠释了吕梁人民对党忠诚的政治立场,书写了吕梁人民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号声响起,全员集结。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吕梁儿女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干出一番天地。

人们记住了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为了成立杂粮合作社带大家致富,自己贴钱给农户送白面的小米经纪人贺虎平;从来没有过农村工作经验,最后却被村民拽住不让走的机关干部李玉昌等。这些扎根基层、为脱贫攻坚事业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把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展现了弘扬吕梁精神决战脱贫攻坚的勇气和担当。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庄严承诺,也是各级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临县县委书记张建国说。

截至2020年2月底,13个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全部脱贫摘帽,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第一次摆脱了区域性绝对贫困。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吕梁闻令而动,10家医院的34名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加入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逆行出征,驰援武汉。人们感动于白衣战士们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也向谱写新时代吕梁英雄传的他们致敬。

3.搏未来,不懈创新

头上扎着帽子,腰间围着汗巾,挥起镢头准备向下刨去;旁边的人压低上身,像纤夫一样拉着犁。看着这座雕塑,耳边似乎能听到“嗨哟”“嗨呦”的号子声。

这座名为“一百把镢头闹革命”的雕塑,坐落于吕梁山东麓汾阳市一个叫作贾家庄的村庄。

20世纪50年代前,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四分之三的耕地都是湿泽盐碱地。在创办合作社初期,眼看着因为雇不到足够数量的牛,要误了农时,贾家庄的后生们索性撸起袖子自己干,100多个劳动力披星戴月干了4天4夜,终于按时完成春耕。

人可以被贫穷打倒一时,但不能一直被贫穷按在地上摩擦。说话都如石头叮当脆响的吕梁人,知道穷则思变的道理。

倔强的贾家庄人憋着一股劲儿,坚持23年改碱治水,开展农机具改革运动,搞集体经济办水泥厂、开焦化厂,愣是把一个“春天返碱白茫茫,夏天雨涝水汪汪”的不毛之地改造为适合机械化耕作的沃土良田,让一穷二白的山窝窝蜕变为亿万富村。就在前不久,贾家庄将“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村镇”的荣誉收入囊中。

贾家庄的奋斗及蜕变,是吕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断攀登发展高峰的一个缩影。但对于“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吕梁来说,蜕变之路似乎要艰难得多。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地下接近50%的煤炭储量,让吕梁轻而易举就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市域GDP多年保持省内第一。然而,当时间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随着煤炭产业迎来动荡,吕梁发展短暂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省内排名一落千丈。

长期“一煤独大”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观念及思想上的路径依赖和较为薄弱的发展基础,这些曾经被繁荣所遮蔽的问题,一项项“顶”上台面。自此,痛定思痛的吕梁开启了又一段艰难的创新求索历程。

5年前,在层层重压下,吕梁开始了“9换1”的调整,并咬牙承受转型的阵痛。所谓“9换1”,就是重新结合本地实际,聚焦并利用铝工业、现代农业、白酒产业集群、光能产业集群等优势,加速经济转型,突破“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2018年,吕梁非煤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52.4%,工业结构实现反转。

如果说“9换1”是吕梁创新发展迈出的第一步,那么“挖数据”“培训护工”就是创新发展的第二步。

稳定的地质机构、山区低温的环境以及丰富的煤炭资源,让吕梁成为数据灾备中心的理想选址,而数据中心的落地以及一大批相关人才的聚集,又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近水楼台的便利。

如何让大量的贫困人口、富余劳动力有事儿干,有好日子过?培训后助力他们走出大山去就业!吕梁市各级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务,从宣传发动、技能培训到跟踪服务,一条龙全包,随着更多护工走出大山实现就业,“吕梁山护工”的牌子也越来越响。

“我们打造‘吕梁山护工’品牌,不是为了品牌而品牌,而是要让老百姓能够实实在在地就业,并且通过一个人的就业,实现全家人的幸福、全家人的脱贫。”吕梁市市长王立伟说,“‘吕梁山护工’成为吕梁脱贫攻坚三大品牌之一,是吕梁精神的弘扬者和传承者,是吕梁的自豪。”

回溯历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并不缺少创新的基因。1937年,共产党人刘少白创办兴县农民银行,这是中国红色金融史上股份制银行的首次尝试;改革开放初期,下辖的离石区率先搞起了包产到户,是山西省内最先实行这一政策的地方;1992年,吕梁率先在全国进行了“四荒”(荒山、荒坡、荒沟、荒滩)拍卖,开创了山区小流域治理的先河……

正如2019年2月在全市上下开展的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为主题的大讨论所取得的共识,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僵化保守、打破思想藩篱,才能真正求变求新、赶超发展。眼下,吕梁虽然已经摘掉了穷帽,但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依旧待解,“资源诅咒”仍未彻底破除,脆弱的生态仍不时发出警报……虽然已经翻过一座又一座山,但在前方等待吕梁人民的,还远不是坦途。

“人说山西好风光……右手一指是吕梁。”几十年间,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无数人对吕梁心驰神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吕梁人民将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让这片土地升腾起更多的希望和魅力。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4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在吕梁山,感受发展旋律的“变奏”

视频加载中...

新华网太原6月15日电(王亮)夏日的吕梁山,树木葱郁,满眼皆绿。行走在山西省吕梁市,看到的是资源型地区转型的火热,感受的是乡村振兴的步履铿锵,听到的则是发展旋律的“变奏”。

生态变奏!从“荒山秃岭”变身“绿水青山”

端午时节,吕梁市临县胜利坪62岁的高大爷一家三代来到城区东山上放风筝。抬头看见蓝天白云,放眼望去树木葱郁,低头瞧见绿草花红……“以前山上树不多,一下雨沟里都是泥水;现在种上树了,下雨天河水都不浑。”

临县的山上种满了绿树。新华网 发

吕梁地形以黄土丘陵为主,境内沟壑万千,深度贫困与生态脆弱曾相互交织、互为因果。脱贫攻坚战以来,吕梁推动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探索出购买式造林、合作社造林、贫困群众管护等模式,走出一条增绿与增收的双赢之路。

“‘十三五’期间,临县累计造林12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18.3%提高到2020年的25.1%。”谈起植树造林,临县林业局局长刘新明滔滔不绝,临县采取阔叶树与针叶树混交,林下种植中药材,既有美丽景观,又有林药经济。

航拍夏日吕梁山。新华网 发

来吕梁旅游的陕西游客原以为这里是荒山秃岭、树不生叶,看到的却是满眼皆绿的绿吕梁;钟情鸟儿的摄影师拍到苍鹭、白鹭等候鸟在碛口翩跹、留恋吕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吕梁是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称,吕梁要统筹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根本性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吕梁。

产业变奏!从“一煤独大”转型“四梁八柱”

同样质量的铝水和铝合金,价值有多大差别?在位于吕梁兴县的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研究院(山西)有限公司,这个差距是100倍。

“公司的3D打印能生产高精度的配件,用在航空航天领域,附加值高。”公司副总经理贺玉龙介绍称,2021年落户兴县延伸了当地铝工业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后年消化铝水12万吨,助力当地实现“铝水不落地”目标。

这是资源型地区吕梁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吕梁市市长张广勇表示,吕梁推动煤、焦、铁、铝、电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氢能、白酒、新材料、非常规天然气、文化旅游五大战略新兴产业规模集群发展,产业结构从“一煤独大”向“四梁八柱”转变。

转型也是吕梁资源型企业的“关键词”。

鹏飞集团氢湾项目。新华网 发(冯宇 摄)

在吕梁孝义,氢湾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鹏飞是一家从事煤焦化工全循环产业链的企业,在炼焦过程中有大量的氢气释放,同时煤焦行业有氢能重卡应用场景。”鹏飞集团总裁郑鹏表示,企业抓住优势上马焦炉煤气制氢,并延伸到汽车制造、电堆、电池等全产业链布局。

数据显示,2022年吕梁市经济实现了首季“开门红”,煤炭工业增长11.2%,非煤工业增长1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5.0%,装备制造业增长39.7%。

生活变奏!从“连片贫困”奔向“乡村振兴”

“香菇菌盖做食材,香菇腿做香菇酱,香菇脚做药材。”临县白文镇史家滩村高青香的工作是用剪刀让一个个香菇“物尽其用”。

张峰投资建设的香菇大棚,让乡亲们有了工作。新华网 发(冯宇 摄)

高青香靠自己劳动挣下家里日常开销,这与在省外卖钢材、重回故乡种香菇的“90后”老板张峰有关。2021年以来,张峰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35个养菇棚、65个出菇棚,养菌、收菇,一年到头也闲不下来,“看着出外打工没活干的年迈乡亲,在这里找到了事情做,我就心满意足了。”

食用菌是脱贫攻坚以来吕梁壮大起来的产业。吕梁山里夏天气温低,补充了市场上夏季香菇的缺口,食用菌稳定在1.25亿棒。临县县委常委、城庄镇党委书记孟飞时常来到香菇基地,与张峰一起谋划延长香菇产业链,一条香菇脆的生产线正在酝酿。

昔日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吕梁整体脱贫后,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回乡的张新勤,已将“青塘粽子”做得有声有色,现在谋划依托前青塘村的水资源、红色资源、古建资源等,在乡村旅游等方面发力,“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吕梁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

民之所愿,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

老百姓“有学上”了后又想“上好学”,吕梁市委出台了“办好人民教育的行动方案”,其中就包括引入黄冈中学教育资源。2022年上半年的疫情对服务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吕梁近期发放1000万元消费券,以此激发市场活力、加速市场回暖……

山西交口信发铝厂赤泥库渗漏疑云

4月8日,原则沟赤泥库内,施工人员在进行抽水打钻作业。

4月8日,俯瞰原则沟赤泥库。赤泥库坝下游正对沟口有10户村民,两侧300米范围内约有25户。

村民举报赤泥库坝面裂缝,碱液漏出,企业否认;政府承诺尽快采取措施,改进问题

“头顶赤泥,脚踩污水”,这是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回龙乡群众对生活现状的一个说法。

近年来村民们多次联名举报当地一个氧化铝项目的赤泥库坝面裂缝,碱液漏出,渗水横流河道,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引发对可能溃坝的担忧;企业方则回应该赤泥库安全,不可能渗漏碱液,并且正在申报赤泥库加高增容。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该氧化铝项目在为当地解决就业、带来大量税收的同时,一直因“用地”不合规存在“带病”生产的问题。而在国家重视环保、确保耕地红线,地方又寻求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该问题似乎陷入“难解”状态。

怕做“襄汾第二”

在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回龙乡,回龙河以北、S224省道(桃甘路)以南,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300米的狭长河谷地带,热电站、煤气站、回转窑炉、铝土矿仓、石灰石仓等沿回龙河一字排开,塔库林立、管道横亘、蒸汽弥漫,大型运输车穿梭往来,扬尘蔽日。这是山东信发铝电集团下属的交口肥美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发铝厂),是交口县招商引资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也是交口县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

距信发铝厂8公里左右,西北面的王润圪垛村的沟谷深处,是一座面积约1200亩、高88米的赤泥库,在当地被称为原则沟赤泥库,铝厂方则称为二号赤泥库。信发铝厂从厂区管道输送来的赤泥浆先通过压滤机进行脱水压滤,压滤后的滤饼(干赤泥)自皮带卸入赤泥库。

赤泥是铝土矿在生产氧化铝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渣,呈暗红色泥状,含水率高。赤泥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但赤泥渗滤液的含碱量很高,如果渗漏,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赤泥库通常是采用筑坝拦截山谷口以形成库容,用来存储赤泥。

自2011年氧化铝项目开工,彼此相安无事6年后,从2017年开始,当地群众开始反映赤泥库隐患问题,2018年11月30日,王润圪垛村民小组集体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关于解决王润圪垛村赤泥库堤坝渗液安全隐患造成村民恐慌的请愿书”。请愿书讲及,原则沟赤泥库堤坝从2017年8月开始发现渗水,现象逐步严重,村民的房屋距离堤坝脚最近40米,最远300米。村民因此常常夜不安眠,提心吊胆,尤其联想到“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更是恐慌不安。

让村民们害怕做“襄汾第二”的那起“特别重大溃坝事故”发生在2008年9月8日,由于尾矿库所属的矿业公司擅自在已经封闭的旧库上挖库排渣,造成尾矿库大面积液化,坝体失稳,在当天1.5毫米的微弱降雨量下发生溃坝,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踪,33人受伤。这起事故最终被国务院调查组定性为“责任事故”。

2019年1月,王润圪垛村民小组的村民再次向回龙乡政府和交口县各职能部门反映情况,称原则沟赤泥库坝体多处裂隙渗漏,碱液流出,严重污染环境。目前企业还要给坝加高增容,超负荷承载,村民居于库坝下游,生命及财产处于随时可能溃坝的威胁之中。

4月7日,记者在信发铝厂项目地看到,赤泥库坝下游正对沟口有10户村民,两侧300米范围内约有25户。村民赵爱珍说,村外原本有一条已经干涸了的支沟槽叫宝岩河。赤泥库渗水从去年秋天开始越流越大,今年一二月份,渗水一路而下流到宝岩河河沟里,形成大坑,车都过不来。

交口县回龙乡乡长李春艳告诉记者,2018年11月底在接到王润圪垛村民小组关于赤泥库堤坝渗液安全隐患的集体请愿书后,乡里立刻上报县安委办,县里召集各职能部门和企业多次实地勘查和督查,责成企业聘请中蓝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勘查设计,提出治理方案。

勘查公司于2018年11月22日分别在库内西侧积水处、库内排水斜槽积水处,以及坝坡两处渗水处取得4个水样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库内外水样中钠离子均明显高于库区水源本体值,自然界中水源钠离子浓度很难达到这么高。”

相关专家认为,赤泥库是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看,渗水点距原始地面有三四十米,渗水点所在的坝肩为独立山体,汇水很小,所在地雨水较少,地下水埋藏很深,外界水源仅存在从坝肩绕渗的可能。总的来说,坝坡渗水从库内渗过来的可能性较大。可以认定是赤泥坝泄漏。

交口县应急管理局出具的《2号赤泥干堆场初期坝渗水治理方案设计》(2019年1月)显示,“原则沟赤泥库在初期坝外坡1020米和1035米标高平台存在两处渗水点,坝面出现沼泽化。”

《2号赤泥干堆场初期坝渗水治理方案设计》称,通过渗水点水样分析、钻孔内联通试验、物探等方法进一步确定渗漏原因及通道:“可判定,渗水来自堆场内赤泥渗滤液渗漏,渗漏的主要原因为防渗膜发生破损;目前初期坝内湿润面积较大,且埋深较浅,若长时间浸泡坝体,可能出现管涌、坝体失稳等危及坝体安全的情况,需立即对其进行治理。”

“信发铝厂”办公室主任潘斌告诉记者,原则沟赤泥库不可能发生强碱性液体渗漏,不然坝面上怎么可能长草?从原始地面打井要打到460米才能打出水,渗滤液要污染地下水更是不可能。潘斌说,村民所说的渗水充满河道可能是坝面浆砌石护坡下的雨水汇聚,或是村子里的饮用水蓄水池出现裂缝,但赤泥库目前肯定是安全的。

“维修堵漏”还是“增高扩容”

交口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明钰表示,在认定赤泥库发生渗漏后,勘查公司提出了上堵下排,钻孔防渗帷幕灌浆治理方案。治理工程结束后,县应急管理局将组织专家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4月7日,王润圪垛村村民刘建文等人正在坝上维修坝面,记者注意到,这座赤泥库总共6个坝肩,正在维修的是第3个坝肩,坝肩水泥表皮大半脱落,截水沟里有水流动。刘建文告诉记者,坝体建成后第二年坝面就开裂,年年需要维修。另一位张姓村民说,坝肩水泥又酥又薄,一凿就碎,他在铁路干过活有比较,这里的质量低劣。

站在坝顶看到的赤泥库三面环山,四周高中间低,像巨大的彩色人工天池,暗红色是正在卸料的干赤泥,白色的是赤泥表面的碱结晶,黄色的是覆土。

目前一支来自河北建勘的施工队伍正在紧张施工治理。施工人员告诉记者,100多人的施工队在春节前15天进驻现场,上游坡用于堵水的防渗帷幕已经铺好;水平排渗管也已设置好,用于排除坝体内的渗水,这些渗水最终通过设置在坝坡及坝肩的排水沟导入回水池。

赤泥库内,工人们正在用旋挖钻机引孔(为了让孔钻到准确位置而事先预打的一个小洞);施工人员介绍说,正式钻孔后会压水,用高压方式把水压入钻孔内,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岩体裂隙发育情况和透水性;之后是灌浆,将水泥等固化材料灌入地基岩土中,以堵塞裂缝和孔隙来加固坝体。施工队从正月十五以后开工到现在,估计还要干一个多月。

氧化铝行业里,输送含水率75%-85%以上的赤泥为湿法堆存,含水率41%-47%的为半干法堆存。含水率小于35%的为干法堆存,湿法堆存危险性最大。在中蓝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做的监测报告里显示,原则沟赤泥库赤泥压滤后的含水率则是53.4%,含水率偏高。

被压滤后的赤泥进入赤泥库后,赤泥和渗滤液通过重力作用分离,库中心有穿孔排水竖管,这些竖管通过排水干管连接到坝脚的回水池,将赤泥渗滤液和赤泥库里的雨水回收进回水池,每三天返回厂里沉降槽。

“信发铝厂”办公室主任潘斌不认可当下的施工是对赤泥库维修堵漏的说法,他说施工是赤泥库计划增高扩容,为三级库升为二级库做申报准备。

“带病”上马的项目

由于每生产1吨氧化铝要产生0.6吨-1.5吨赤泥,赤泥的堆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农田,这也是赤泥库常被诟病的问题之一。

资料显示,信发交口肥美24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是由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在原山东东岳能源交口肥美铝业公司80万吨氧化铝项目的基础上技改扩建而来。

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在全国铝业中排行第二,2010年6月,以10.37亿元收购了山东肥矿集团下的山东东岳能源交口肥美铝业有限责任公司100%国有产权。

交口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明钰说,由于氧化铝属“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属国家核准投资项目,国家严格限制该行业的扩张。收购后,山东东岳能源交口肥美铝业有限公司一直没有更名,但当地老百姓习惯称其“信发铝厂”。

资料显示,从开工建设到项目试运行只用了半年时间,信发铝厂24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在山西被誉为“信发速度”、“信发奇迹”,当地媒体称该项目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

信发铝厂240万吨氧化铝项目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由山西省发改委承报给国家发改委,但手续一直处于待批状态,之后国家将氧化铝项目下发至省批复,该项目在2015年8月由山西省发改委予以备案。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5月,山西省环保厅发布《关于全面清理整改环境保护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通知》,对截至2014年12月31日未取得环评批复的在建和已建成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信发铝厂24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被列入其中,在此之前,2005年4月3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2007年1月8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2012年6月5日24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因未依法报批擅自开工、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发生变化却未更改环评等原因,总共被国家环保部叫停三次。

信发铝厂办公室主任潘斌说,最终处置办法就是参照《建成违规项目环保备案条件》,经吕梁市环境监测站监测达标,市环境检查支队检查确认,专家评议,满足现行环境保护要求后予以备案,这种环评也叫“现状环评”。

2016年12月,信发铝厂取得吕梁市环保局发出的对项目(包含两座赤泥库)进行环保备案的函。

在记者采访时,交口县相关部门和信发铝厂都承认,信发铝厂的赤泥库一直未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可以说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带病”生产。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对尾矿库单独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尾矿库,不得投入生产运行。

据媒体公开报道,2017年11月17日,信发铝厂发生对赤泥堆场死亡一人事故瞒报的情况。

对此,张明钰表示,当时经吕梁市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和交口县政府查证核实后,已对公司进行了处罚,并对企业责任人和县职能部门监管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

政府和企业的难处

张明钰解释,2003年前后,氧化铝行业被分为两部分进行管理,国家安监局管理的八大行业和煤炭部管理的非煤矿矿山行业,企业的机械生产系统归安检管,而排放系统尾矿库归煤炭部管。

2010年6月,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在收购交口肥美铝业后发现,生产系统的安全设施设计都有,就是废渣排放到哪里没有规划许可。于是开始着手赤泥库安全许可证的申请。

而此时,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张明钰说,交口县国土部门曾向省里上报了一批用地申请(其中就有信发铝厂的赤泥库用地申请),都没有批复。尾矿库用地的批准文件办不了,赤泥库的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也就无法继续。

“解决”的方式是,原则沟赤泥库的用地不是征地(所有权属于国家)而是租用(所有权属于村民集体)。在王润圪垛村村民刘越铭出示的土地租赁协议上,王润圪垛村同意将原则沟1280亩土地(其中耕地606亩、非耕地674亩),租赁给信发铝厂使用,用于氧化铝项目赤泥场用地,从2013年1月1日起期限30年。土地补偿费每亩每年2000元,共256万。担保单位交口县人民政府。

潘斌说,“三通一平”(建设项目前的水通、电通、道路通和场地平整)是当年县里对企业招商引资做的承诺,但是没有全部做到。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矿产资源法律事务部主任曹旭升表示:正常的法律路径是在这个项目签约落地之后,办理相应的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如果企业属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地方政府一般会承诺办理相应用地手续,现在没有合法土地手续多因政府违约,但从法律角度上讲,企业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只要未取得土地使用权排放即属于非法排放,应该停止生产,造成的损失由违约方承担。

曹旭升认为,最好的解决路径是,按当时的政策结合现有政策,由政府协调给企业补办相应的土地使用手续,消除污染,消除危险隐患,然后通过环评和安评,再进行生产。企业在没有取得相关安全生产许可的情况下,继续排放赤泥,就是非法生产,法律风险巨大。

信发铝厂安环部部长刘洋称,这两三年企业在脱硫、脱硝、超低排放、焙烧炉改造等环保设施上共投入6亿元,在周边企业里屈指可数,企业是环保关注的重点,每半个月就接受一次中央环保督察组的检查,县、市级生态环境局的检查就更是数不清。

刘洋认为,信发铝厂为交口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和民生改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铝厂曾一年缴纳地方税收12亿元,占交口县地方税收总量的85%。即使去年氧化铝市场价格在每吨2700元低位以下,缴纳地方税收也近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还带动了当地采矿业、加工制造业、交通物流业等行业快速发展,回龙乡因此繁荣,人均年收入早已过万。

潘斌说,近些年氧化铝产能过剩,氧化铝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企业赚不到钱,肥美24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原本预计10年收回成本,现在15年都收不回来。

记者了解到,2016年4月8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6~2020年)》。根据方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将推进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改革试点、探索尾矿库节约集约用地管理新模式等8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交口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马保明告诉记者,目前,关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指标交易已有明确的实施办法;但尾矿库用地管理模式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成熟的明确实施方案,相关部门都还在探讨中。

居民急待搬迁

国家发改委中国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曲睿晶认为,赤泥结合的化学碱难以脱除且含量大,又含有氟、铝及微量放射性物质,大量集中堆存会产生放射线,对周围人畜也会产生危害。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堆存本身就有时间和数量限制,何况是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都达不到的堆存。对于信发铝厂赤泥库项目来说,现在需要的是处理好遗留问题,进行库区修复,而不是变本加厉加高增容,一错再错。

为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日前,交口县政府决定对原则沟赤泥库下游沟口的10户居民,两侧范围内的25户居民实施搬迁。

回龙乡乡长李春艳表示,信发铝厂聘请的评估公司入户摸底工作已完成,顺利的话,5月底开始就可实施货币补偿搬迁。

李春艳说,目前没有见到企业要增高加容赤泥库的书面材料,周边群众必须先移民,否则坚决不允许企业加坝。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老百姓的安全问题。

原则沟赤泥库坝脚回水池旁二三十米就是村民刘越铭家。刘越铭告诉记者,2013年原则沟建赤泥库,小组村民开会讨论,有的村民说这是好事,有的村民认为危害性更大。但当时也有意见说不管怎样也一定要建成。

刘越铭说,当初,全体村民相信政府会对环境保护及施工质量做出全面考虑和全程监督,因而在获得部分土地补偿外,未提出任何其他要求。然而,赤泥库占地五六年,种种险情已暴露,既污染了生态环境,又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的情况让大家难以面对。

村民尹月桂说,现在下雨的时候,村里没人敢在家里待。按企业说法,赤泥库接下来还要加高20米。本来就渗液漏水不安全,现在还要加高到100米以上,简直要人命。去年10月,乡政府开始来人说要将村子整体搬迁,今年4月初又有人来专门做了测量和统计,但赔偿价格和何时搬迁都还没说。如果搬不了,尹月桂打算自己想办法,“下雨的时候搬回到山上那些废弃的破窑洞里住”。

村民赵年爱说,大家已经在这里住了二三十年,全靠种地生活,“如果不搬,坝要是决堤会把人都推(卷)走;如果要搬,我们原本有地有粮,搬出去这些都没了,没法生活。”

4月13日,交口县委、县政府就信发铝厂环境保护事宜做出了《情况说明》。《情况说明》称,交口县是山西吕梁集中连片贫困区的贫困县之一,在2018年底全县已经脱贫摘帽,全县为此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项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确有存在,目前正处于脱贫成效巩固的关键时期。对于存在的问题,将认真分析研判,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改进和提高。

文/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旻

图/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断桥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端系统节能门窗

铝合金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