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纵论十二五改革走向
专家纵论“十二五”改革走向
专家纵论“十二五”改革走向 更新时间:2010-11-1 7:24:03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点和挑战是什么?改革如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政府职能转变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如何推进?来自国内外的专家30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十二五’改革国际论坛——发展方式转变与改革选择”上,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长期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从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今后3至5年出现一定幅度下调,进入次高速或中速发展阶段。面对经济增速从10%向7%左右转变带来的需求规模相对收缩,中国的速度效益型经济面临转型。二是随着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能否实现竞争优势由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三是全球流动性过剩下,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正在加大。过剩的流动性主要流向不可再生、不易移动、与土地资源关联性较高的物品,比如铁矿石、石油、黄金、农作物以及房地产行业。
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尔夫·朗哈默尔说,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市场更加脆弱,全球经济结构面临重新调整,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外需缩减要求中国经济增长必须转向更加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拉动上来。”
“不要把金融危机的去杠杆化变成经济上的去全球化,这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大考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说。
他认为,在当前的复苏进程中,发达国家持续以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引发各国货币波动,在原先不平衡的全球经济结构中增加了新的不平衡因素。过度泛滥的流动性冲向发展中国家,造成汇率利率波动以及贸易摩擦升温。未来数年,这一挑战会长期存在。
从国内看,曹远征说,与过去30年相比,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以及资源环境成本的内化。“内外环境的变化下,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将有所减缓,政策安排应着重考虑如何控制这个过程过快、幅度过大。”
以改革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动力
挑战的背后,折射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董事局主席高尚全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长期滞后,有其深刻的体制机制原因。
“从资源配置看,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健全,要素价格形成仍受过多行政干预,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从市场主体来看,不少地方政府过多地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有的直接成为市场投资主体,在偏重经济增速的政绩考核制度下,投资结构扭曲,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失衡;从财税体制来看,不利于节约资源、实现集约发展。”高尚全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随着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初步实现“四大转变”:即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从工业化主导转向城市化主导,从中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从公共产品短缺转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使改革真正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高尚全建议,应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改革的主线,加快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加快以政府转型为目标的行政体制改革;加快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制改革;加快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相关领域改革。
收入分配、政府职能转变:重点领域改革备受关注
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收入分配、政府职能转变等重点领域改革,与会专家给予高度关注。
曹远征认为,在内外环境出现新变化的情况下,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以收入分配改革为导向推进改革。他指出,中国经济目前已从经济总量导向转向国民收入导向,这样一个导向如果能调整好,将为今后五年、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增长提供稳定可持续的基础。
迟福林强调,收入分配改革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并与财税体制改革相联动,其难度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以往。他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尽快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为改革攻坚起好步、开好头。
他同时建议,要以政府转型为重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积极推进政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使政府重返公共利益代表者的定位。这是政府转型最具实质性和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刘世锦说,要加快中高级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包括大学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科研机构和优势产业的结合、金融改革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流动性以及竞争导向的产业政策等。“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就会有实质性进展,发展方式的转变才会见到实效。”
相关文章:
樊志刚:推行绿色信贷支持低碳经济温家宝抵达上海东亚系列峰会之行取得三大成果中小企业发出《大连宣言》争做低碳经济先锋我3产品被征反倾销税半个月美对华贸易调查24起发改委宏观院专家表示中国需要有“三高”马云:创业板本身也是创业者上创业板绝不是目的马云:创业板本身也是创业者上创业板绝不是目的风险渐放券商理财开始布局李稻葵:货币政策不能根治通胀李稻葵:货币政策不能根治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