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向上,八渡笋

autumn 0

来源:经济日报

24.3万亩楠竹起伏连绵,覆盖在广西百色市田林县的山岭中。竹林之下,一根根竹笋破土而出,沐浴着雨露甘泉尖尖向上,快乐地生长在这绿色的世界里。

因原产地在田林县八渡瑶族乡,它们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八渡笋”。受当地独特气候和土壤影响,八渡笋纤维少,脆嫩柔软,味道鲜美。每年8月,八渡笋迎来采收季,给千家万户带来丰收喜悦的同时,也让世间多了一道美味食材。

自然馈赠

在田林人的记忆中,老人们常常围坐在火炕旁,讲述着关于八渡笋的种种传说。这些故事如竹林清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田林人。

长于偏僻之地,但八渡笋的美味很早就享誉全国。清嘉庆年间,辖今田林等地的泗城府贡的笋便是八渡笋。

八渡瑶族乡博峨村的岩桃山上至今保留着一片老竹林。村里把保护老竹林纳入村规民约,禁止任何人擅自上山砍竹。原始竹林里的竹子在各种杂木中自然生长,村里的合作社每年适当采摘竹笋,用柴火煮熟笋片,放在竹篾上用太阳晒干,以传统方式初加工,保留八渡笋“贡品”的原汁原味。对这片土地和这份馈赠充满敬畏与感激的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老竹林。“保护好老竹林老品种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村党支部书记罗文才说。

过去,偏僻的田林县被大山封锁,如今,八渡笋走出深山,成了增收致富的产业。

与八渡瑶族乡邻近的六隆镇,原来有一大片荒山。1996年,田林县对荒山进行连片开发,建成扶贫易地安置点,安置了百色市7个县的大石山区贫困人口2万余人。为解决群众收入来源,安置点配套新种植14.3万亩八渡笋,逐渐形成一个产业基地。

移民吴再梦最初的想法是能有块土地种玉米。他家承包了120亩竹林,竹林间的玉米解决了温饱问题,而竹笋让口袋有了余钱。本地村民李金荣种植八渡笋30亩,收入比种地翻两番。

第一代笋农靠种植八渡笋实现了脱贫,第二代笋农在父辈种下的竹林里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征途:历经20多年的风雨,竹林渐显老态,病虫害频扰,品种单一,出笋渐稀,迫切需要进行改造。

六隆镇平细村党支部副书记谭刚友,10岁随父母移民过来,如今已成长为田林县兴茂八渡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当他决心对竹林采取“疏密”措施时,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没有了母竹,哪来的竹笋?”老父亲好不容易种出了茂密的竹林,每天看着竹海心里甜滋滋的,甚至有些竹子枯萎了还舍不得砍。

经过多轮“争斗”,父子俩最后各让一步,达成了共识:拿出几亩地来进行试验。谭刚友手起刀落,一根根竹子在声声脆响中倒下。他把竹竿带走,留下叶子在地上等待腐烂成肥料。父亲则在一旁监督,牢牢守住边界,不让他越过去砍一棵竹。

第二年,谭刚友试验的竹林冒出尖尖笋角,而父亲的责任区依旧竹笋稀少。试验成功,父亲服气,种植户纷纷效仿。大家把种植方法编成了“三代不同堂,爷孙不见面”的顺口溜,即砍掉“爷爷辈”的老竹子,让“爸爸辈”的竹子育儿。目前,平细村244户886人,共计种植八渡笋1.3万亩,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后来,谭刚友办起一家竹片厂,专门收购砍下的竹子作为造纸原料。“一棵竹子有100斤,装满一辆三轮车的竹子可以卖200多元。”村民向留雨说,疏密既能提高竹笋产量,又能卖老竹子增加收入,真是一举两得。

“通过推广清除杂灌及老竹兜、复垦培土、施肥、留竹促笋等技术,八渡笋每亩产量从原来最多500斤鲜笋提高到1000斤。”百色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姚秀方说。

自远古竹林走来,从零星生长到遍布山野,12000多户笋农的辛勤耕耘,让24.3万亩竹海覆盖了大小荒山。鲜笋年产量12.15万吨的“中国八渡笋之乡”田林县,赢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金字招牌”,走上了因笋而兴的道路。

保存乡愁

一年年,一茬茬,四季更迭中,八渡笋演绎着成长的故事。

无论清炒、炖汤,还是作为火锅配菜,八渡笋都能为人们带来味蕾上的享受,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它是餐桌上健康美味的绿色佳肴。

可美味不易留。剥皮1小时或采摘1天后,八渡笋的口感鲜味迅速递减。过去,田林人通过制作八渡笋干、腌制八渡笋等方式将美味保存,以解远行游子的思乡之情。

要留住八渡笋的味道,加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田林县把八渡笋加工业列为发展重点,打造八渡笋全产业链。

“要保存鲜笋的味道,加工厂必须靠近林地。”田林县林业局副局长蔡村旺说。

中午时分,在嘻螺会螺蛳粉酸笋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的小广场前,停放着一辆辆装满竹笋的三轮车,早上刚采收的新鲜竹笋有序过磅后被倒入清洗池,洗干净后一兜兜竹笋从传送带出来,流水线两旁的30多位工人用小刀给每一兜竹笋削去残留的老皮……卸下竹笋后的三轮车再过一次地磅,笋农就能获得千元左右收入。“我们每天收购2万斤鲜笋,正好是车间能及时加工的量。”收购员黄艳美边说边开销售单。

透过加工车间的玻璃窗,只见剥好皮的竹笋第二次清洗后用机器切丝,变成一条条鲜嫩的笋丝,最后装入一个个特大的塑料缸里用山泉水浸泡,密封一段时间后就成了酸笋——螺蛳粉的灵魂。

近几年,柳州螺蛳粉走红,酸笋原料需求大幅增长,给八渡笋带来了新商机。在广西森乾食品有限公司、广西泸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当地村民在竹林里就地建设酸笋加工厂10多家;罗秀香从福建返乡创办了开袋即食的八渡笋产品“笋爽爽”,年加工鲜笋2000吨;外地投资者曾海东来此投资办厂,选用当地优质鲜笋,配用当地茶油和辣椒炼成的红油,生产畅销市场的袋装红油笋。

盖笋丝、笋花、笋干、酸笋、清水笋、调味笋……走出竹林的八渡笋,成为可邮寄的乡愁,也成为远方餐桌的美食。

竹林盛宴

自家竹林里,康晓林把富有乡土气息的一幕呈现在网友面前:刀子直插地面的笋底,用力掰笋尖,“吱”的一声,一米多长的笋杆剥离出来。紧接着,剥一片壳,砍刀取嫩圈,再砍一刀弃硬圈,又剥又砍几节以后,在剩下的笋身用刀子竖斜一划,到顶部刀子一扭,拨开整块厚皮,露出洁白笋尖。八渡笋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融入现代生活的情感传递和文化传承。

六隆镇有“吼敢”的民俗文化传统。每年5月至6月,全镇100多个村屯轮流举办活动,演壮剧、唱山歌,请客吃饭等。八渡笋竹林最绿的时节,正是畅饮竹林盛宴的好时候。

沿途穿过一片片竹林,在庞大的笋王塑像拍个照,登上高高的瞭望塔观林海,在农家吃一碗腊猪脚炖竹笋……这便是一条富有竹林特色的农文旅融合观光线路。

除了“吼敢”,六隆镇八渡笋庆丰节也是不容错过的精彩。“铛”一声锣响,参加采笋比赛的人们冲入竹林深处。“笋王”评比、笋产品展示、品笋宴、“中国八渡笋之韵”短视频大赛接连开展。新鲜的竹笋经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在现场被制作成酸笋猪蹄、翡翠竹衣卷、五彩笋丁等美食供游客品尝。

依托八渡笋资源,六隆镇正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六隆镇是八渡笋主产区,我们利用周马峡谷和竹海等资源,打造集‘游峡谷、观竹海、品竹宴’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发展竹林经济和林下经济。”六隆镇党委书记陆富双说。

在加快融入文旅产业的同时,八渡笋产业也加速“触网”。在田林县,许多土生土长的笋农成为直播带货的主力。山脚下,竹林里,一块篷布便搭成一个直播间。

2023年成立的广西高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八渡笋电商销售,免费培育了一批八渡笋代言人和直播技术人员。“有时一天流量达100多万人,订单纷至沓来。”公司负责人兰江说。

笋农不时从竹林深处用背篓背出竹笋,倒出后搭成柴火堆状,然后由人剥皮砍削。几台照相机、手机的镜头分别对准砍笋人和主播梁杏。

“这根刚摘的竹笋,别看它个头高1.5米,但里头笋肉嫩着呢。尖尖的头部是嫩叶,切成片后用水煮开,再配肉类爆炒,最有新鲜竹香味,是用来尝鲜的竹料。”梁杏配合砍笋人的动作,详细介绍着。通过电商直播,八渡笋系列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销往我国港澳台地区,并出口到日本等国家。

“有了现场直播,人们对八渡笋的了解更具体更真实。”梁杏相信,八渡笋今后的名气会更响,香味会传得更远。 (作者:童 政 黄绍碧 来源:经济日报)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高档隔热门窗

品牌系统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