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市场对负利率存误解建议现阶段不宜加息
专家称市场对负利率存误解 建议现阶段不宜加息
专家称市场对负利率存误解 建议现阶段不宜加息 更新时间:2010-9-27 6:49:42 市场对负利率存在误解,负利率与加息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目前对中期通货膨胀还存在分歧,而政策当局也不会仅依据CPI来决定加息与否。
9月13—9月17日加息传闻再起,上证指数下跌了2.4%,是7月份以来单周最大跌幅。
8月份统计数据的公布,按惯例统计局应该是9月13日公布,但却提前到了9月11日周六公布。加息的传闻自此出现,而8月份CPI同比上涨3.5%,创22个月以来的新高,无疑加重了市场的担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9月15日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央行应该采取非对称加息。9月16日《中国证券报》刊登了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判断,马骏认为负利率会加剧通胀预期和鼓励过度投资,目前有必要适当提高存款利率。
从历史的经验看,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负利率与加息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市场上通常用当前的CPI来分析负利率,很容易犯概念上的错误。货币当局不会仅考虑CPI来做出利率调整,它还承载着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任。贸然加息,惯性上不容易刹车,一旦有方向性问题,后果更加严重。
负利率的误解
市场上通常讨论的负利率指的是实际利率为负,也就是说基准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为负。基准利率一般指一年期存款利率,而通货膨胀率则用CPI来衡量。
8月份CPI同比增长3.5%,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以此计算则得出实际利率为-1.25%。这似乎意味着,中国已经连续7个月处于负利率区间。而解决负利率的办法无疑就是加息,这也是市场传闻加息的最重要依据。
从理论上来说,实际利率为负,会催生资产价格泡沫,而低融资成本又会导致投资的过度。但从实际的政策操作经验看,负利率与加息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自2001年以来,中国共面临过三次负利率时期。第一次是从2003年11月至2005年3月,共持续了16个月。负利率在出现了11个月之后,央行才决定加息0.27个基点。
第二次负利率是从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共持续了22个月。此次央行动作较快,在出现了两个月的负利率后,央行就开始加息。
第三次负利率就是从2010年2月至今,目前已经持续7个月处于负利率,央行依然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从之前两次负利率经验看,央行可能容忍很长时间,负利率与加息并没有太必然的关系。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也许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美联储是如何看待负利率的。从美国2001年以来的经验看,也经历了三次负利率。第一次从2002年8月至2005年10月,共持续了35个月。美联储在经历了22个月的负利率之后,于2004年7月份才开始加息,甚至在这一负利率时期,美国处于降息通道。
第二次则是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1月,持续了11个月。第三次则是从2009年11月至现在,已经持续了10个月。这两次负利率时期,美联储的利率调整处于降息通道之中。
在计算实际利率的过程中,用当期的存款利率和CPI之差是存在概念上的错误的。北京大学CCER教授宋国青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CPI同比增长针对的是过去的事情,负利率应该考虑的是通货膨胀预期。”
8月份一年期存款利率是2.25%,表明你现在存100元,在一年以后将获得2.25元的利息收入;而8月份CPI同比增长为3.5%,指的是8月份的价格与2009年8月份的价格水平相比增长了3.5%。这两个概念在时间跨度上是不匹配的,所以正确的度量实际利率的方法是,用8月份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减去8月份人们对一年以后CPI的预期。
所以,实际利率是否为负取决的不是现在的CPI高低,而是取决于一年以后的CPI大小。参加“远见杯”宏观经济月度预测的机构认为,2011年8月CPI同比增长的均值为1.8%,以此计算的话,8月份的实际利率就是0.45%,仍然是正的。
宋国青甚至预测,2011年8月份CPI可能会回落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