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他买下200㎡昏暗危房,曾被吐槽廉价,完工后别有洞天

John 0

在浙江绍兴古城的核心区,

当地人持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枕水而居,

但大多民居内部,已显得昏暗、闭塞。

2019年,浙江人裘浙锋,

买下挤在河道边的一个危旧民房,

邀请建筑师好友王斌来做设计。

王斌使用了一种“金蝉脱壳”的方式,

严格依照老房子的轮廓线,

贴着老墙“变”出一个新空间。

一栋符合现代生活的建筑悄然立起。

新房外部看着与周围老屋没什么差别,

内部却别有洞天。

两层楼200平方米,

没有墙体,通透敞亮,

空间上下左右,互相贯通,

逛起来就像游园一样。

10月底,一条来到了绍兴,

体验了水乡宅子里温暖的秋日光影。

撰文 叶荔 责编 陈子文

王斌(左)与裘浙锋(右)

绍兴的古城区,窄弄深处,得十分留心才能找到宅子的入口。围墙和墙面虽然是新作,但极低调,古法紫金灰的墙体,除了一叶芭蕉探出头来,路过了也不大会注意到这是一栋新房。

但只消一打开院门,就“别有洞天”。

房子入口侧的窄弄 摄影:Liang Xue

门厅

门厅小小的,铺了青石板,仿佛室外的巷弄感,一路延伸了进来。

会客厅

拐一个弯,豁然开朗,来到一个敞亮的会客厅,两层通高。面宽6.6米,划分成一大一小两个开间。

客厅东侧的河景好,开了一整面窗。向外走到小院,是老墙和老树(一株代代橘),循着河埠头一路下到水边。

另一个端头,是一个临河的茶室。

凡是手能够到的窗户,都可以打开。来往的乌篷船,小桥流水的风景,都反射在玻璃上。

室内楼梯 摄影:Liang Xue

一部混凝土浇筑的楼梯,敦实地伫立在客厅向内一侧,串起一至三层。

顺着台阶向上,每一个转折处,都能向外看到古城独有的风光,标志性的府山,或是连绵的老城屋顶,步移景异。

视线迁回室内,二层的主角是一个长廊,停下脚步,可以凭栏围观一楼。如果正对面的投影布落下,楼上楼下立马转换成小剧场模式。

端头,也是风景最好的一侧,预想的是一个对着河景的琴房,目前只是简单放了沙发椅,用来休憩。

三层的休息区

三层露台

到了三层,还有一间小书房,以及一个休息空间。往外走,通向露台。

整个房子里最重要的窗口,在南边。

从早晨到中午,阳光透过方形窗洞,汇聚起来投射到室内。光斑从墙上过渡到楼梯的地面,很快游走到墙面,直到消失不见。

整个过程有一种精神性,人不自觉会为了光而停下来看很久。

室内空间 摄影:Liang Xue

在不同高度,还嵌套进几个室内“庭院”。

位于二层的合院,直通屋顶天窗,上面的阳光和空气,也随之被引入到相对封闭的底层。

室内几乎没用到墙体,也就没有那种传统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的分割感。不管在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上,空间与空间贯通,视线也很通透。总面积200平方米,显得“空”。

上上下下,低头抬头,向外看向内看,处处有景。

绍兴历史街区

2019年5月,王斌第一次受到裘浙锋的邀请,到绍兴古城区的核心区,旧时的“越子城”所在地,勘场地。

1979年出生的裘浙锋,曾是《绍兴日报》首席记者。他考察过意大利曼托瓦、乌尔比诺、西班牙格拉纳达等众多古城,对那里的古城保护和更新印象深刻。许多房子外部看着是老建筑,内部却设计、改造得现代而舒适。

他想在绍兴老城也做出这样的实践。他熟悉这片老城,遍地老房子,不少已经衰败了。在尊重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改造、功能置换,把破败的民房转变成符合现代功能的新空间。

屋子背后的河道 Bill Hocker摄于1981年

“越子城”是绍兴城市的发源地,已有2500年的历史,傍着府山,四面由一整圈河道围着,形成独特的水乡景观。老城里的人,至今枕水而居。

进到巷子里,最窄处只容两人,电瓶车就在石板路上磕绊着前行。一家一家普通民居相互挤着,经年累月。有的地方,门窗就直冲着巷子敞着,只为透点风。

走到窄弄深处,就是裘浙锋买的这个老破房。东西走向,占地100多平方米。

原来老房的室内

施工过程中

一进室内,就感觉闭塞,两层,上下各隔出四间房,狭小、昏暗。走到最里面,才是景观最好的河景面,前人自己搭的小院就快伸到了河岸。

普普通通的民房,大约上世纪70年代翻建而成,不属于控保建筑,便有了难得的再翻新的机会。又因为落在风貌保护区,限高、限立面,设计审批建造,有一系列严格的要求,操作起来难度也大。

裘浙锋请了很多朋友一起来出主意。第一个很现实的难题,就是老房子与邻居共用南北山墙,也就是说,山墙是不可动的。

施工进行时 摄于2021年1月

王斌很快想到一种“金蝉脱壳”的方式:贴着老墙升起两面新墙,而在新墙之内,就有一整片完整敞亮的、可供自由徜徉的新空间。

于是,俩人一拍即合。边拆边建,边建边改设计。

为了应对老城面临的各种限制,设计、建造上的纠结与反复,方案就改了四版,前后花了近三年。

院子里还能看到一段老墙

整个房子沿着老房子的轮廓线新建,长与宽,屋脊线、屋顶高度,都与翻新前的屋子保持一致,白墙、黑瓦、坡屋顶的做法,也与古城的肌理统一。

土建结束,硬装又花去一年多,直到室内一点点明亮起来。

裘浙锋有很多藏书,王斌设计了一个通高4.5米的书架。同时,书架也在结构上起到加固背后老墙的作用。

没花太多钱,用的都是旧木市场淘回来的老松木。木板宽度大多是30公分一条,切成一块一块地运进来,工人就在现场拼接。

房子里所有的柜子,也都是相同的材料和做法,暖黄色搭配冷冰冰的清水混凝土,平添了温暖。

红缸砖细节

室内特别显眼的,还有用来铺地的红缸砖,“一种自带社会主义感的材料”。

15公分见方的红缸砖,由陶土烧成,密实耐磨,洗刷也很方便, 在七八十年代的老公共建筑,尤其是公用厨房里头很常见。材料本身也很便宜,60块钱一平。施工的时候,甚至一度遭到工人师傅的吐槽:太廉价了……

不同位置的混凝土细节

混凝土都是现浇,分批次从大路上用板车运进来。每一块木板上面的纹理都不一样,这种自然的痕迹,跟机器批量生产下来的感觉,很不一样。

顶灯事先预留了位置

绍兴的建筑传统里,有一种叫“空斗墙”的工艺,指在砖头搭接的过程中,在墙体中间留出空腔,相当于做了两层墙。新房子的排污管,就利用“空斗墙”的空腔来走。

室内找不到任何裸线。所有的电灯、开关插座的走线,都先一步设计,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把管线埋到位,藏进墙体内或地面夹层中。

因为几乎没有软装,不用花时间散甲醛。今年10月,宅子建造完成后,裘浙锋和朋友们的各种活动开始在里头活跃起来。

这片老城的烟火气里,出现了不一样的活力的气息。

王斌与各种超高层模型 2010年

王斌(右一)在长漾里乡邻中心工地 2016年

80后的王斌是苏州人,东南建筑系本科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之后留在美国工作,做过很多超高层建筑,2011年从美国回到国内。“就是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生长的土壤,做一些属于家乡的建筑。”

“小时候住在园林旁边,就记得小朋友跑过一进一进的院子,一明一暗的空间交叠出现……”他也没去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就在苏州开了一个小型事务所,不断实践。

他一直梦想在苏州古城做设计。而绍兴古城的高密度肌理,与苏州古城多少相仿,地域上也隔得不远,能和裘浙锋一起来做这个房子,他很欣喜,“这个机会等了十年”。

楼梯局部 摄影:Liang Xue

施工期间,王斌几乎每周开车去绍兴,盯现场,调细节。设计也逐渐从绝对理性,变得温暖,有人情味。

“不断和老裘交流,和邻居、职能部门打交道,方案发生了蜕变不说,对自己作为一个建筑师更是一种成长。”

室内光影

房子刚做完不久,裘浙锋会时不时赶早去体验房子里的“光”。“最近的阳光很平,透过高侧窗,光还能打到二楼夹层……”他很期待,等到了春天夏天,光影又会变得如何。

室内还有两个小地方,令他特别惊喜。在二楼的卫生间,透过镜子可以看到外面的楼梯、客厅,院子,以及后面的历史街区,景观一路全部都打通。

在三层的小书房,酒红色的窗帘打开,能够看到下面好几层里头人的活动,能够唤起小时候在街边传统的骑楼里生活的回忆。

王斌也常回来看看,每次一进门就要沿着楼梯跑上跑下好几趟,“我的使用方式就是运动起来。”好像有了逛2000平方米园子的那种逛法。

而在一个小小的现代建筑里,能够有无穷无尽的遐想和体验,是他觉得这个房子最大的价值。

部分图片由嘉宾提供

高档隔热门窗

品牌系统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