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崛起到品牌企业闯世界南海过去40年经历了啥?
10月24日,被称为“世纪工程”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在这座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圆梦桥上,南海造的粤海清障车和蒙娜丽莎瓷砖作为“织梦者”的一员,被一同写入历史。南海制造再一次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担当。
不止如此,在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代表着大众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总装车间,每分钟都有一台大众车下线;在全国的15个内衣畅销品牌中,南海盐步占了七个;长于罗村的华兴玻璃以小瓶子闯天下,如今在日用玻璃领域市场占有率已达第一;全球460米以上高楼中,有一半使用南海的坚美铝型材……
品牌南海馆-南海产业展示馆内展出的一汽-大众高尔夫解剖车。(资料图片)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风云激荡四十年,南海从“敲锣打鼓贺富”开始,在“一穷二白”的广阔天地里,创造了“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南海模式,造就了百花齐放的产业集群,形成了战斗力卓著的隐形冠军企业群;奋勇挺进新时代,带着草根力量崛起的那股活力,依托从本土生长起来的品牌企业和来自全球的行业标杆,南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机遇下,正大步走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
改革潮涌
从敲锣打鼓贺富到全国致富标杆
1980年1月10日,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这一日,100万响鞭炮和烟花响彻南海县南沙夜空,犹如一声春雷,炸醒了还在“集体收入中工业大于农业就等于搞内部资本主义”思想观念下的人。春天未到,春风来了!
那一天,时任南海县委书记的梁广大带领干部,带着贺信和鞭炮,专程来到南沙大队贺富。在当时“越穷越光荣”的主流观念下,以小五金制造富起来的南沙大队无疑是个“另类”。
1981年1月26日,时任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前排左二)到小塘公社南沙大队“万元户”徐才家中贺富。(南海区档案局供图)
在备受争议之下,南海全国首创的“敲锣打鼓致富”,让这个“首富村”得到“官方认可”。1981年8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南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配发社论《像南海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一时间,“像南海那样”成为了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民的向往。
这次正名,风起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海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搞活南海经济关键在农村,首先要突破的是思想束缚,要改变不敢致富、害怕露富的心态。贺富之举,在广东乃至全国引起了轰动。
连续三年的贺富,让南海农村干部群众挺直腰杆,放开手脚干了,搞个体、私营、合资企业,不用“犹抱琵琶半遮面”,南海上下掀起了“学富、比富、赶富”的热潮。
到了1984年年底,南海工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翻一番,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农村劳动力务工、商者首次超过半数,人均国民收入首次突破千元,南海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首富县”。
从“六轮齐转”到“专业镇”共舞
1982年,盐步女孩吴艳芬高中毕业,进入丽斯厂打工,此时她绝不会想到,多年后她将拥有自己的内衣王国。丽斯厂是香港“胸围大王”罗杰伦与盐步合资所建的,以“三来一补”形式加工内衣出口。
1988年,学到了技术和管理的吴艳芬,从丽斯厂“毕业”了,她投资5000元买了三台缝纫机,开始了内衣创业路。第二年,何炳祥也加入到创办内衣厂的行列,后来创建了自有品牌——奥丽侬,主攻国内市场。
在“丽斯厂”的影响下,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盐步人从家庭作坊起步,纷纷开始了内衣创业之路,渐渐发展成盐步内衣产业集群。在中国内衣15个消费主导品牌中,盐步内衣就占了7个。
而在西樵,百年前曾诞生过近代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企业,改革开放前就有三家国营纺织厂,后来分化出几家村办企业。1984年左右,大量员工出走创业,拉开了南海民营纺织业的复兴序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西樵裂变出2400家民营纺织企业,形成了“万台机、亿米布”的纺织基地……
为何一夜之间,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原来,1984年,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建立后,“洗脚上田”的劳动力解放出来了,南海大胆提出了“三大产业齐发展,六个层次一起转”的战略和“一手抓粮、一手抓钱、要放开手脚、大力发展社队企业”的方针,让县属、公社、村办、队办、联合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能够“六个轮子一起转”,这在全国首开将个体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同等对待的先河。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成为了南海农村热火朝天搞生产的经典画面。在这个野蛮生长的时代,南海乡镇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异军突起,并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如盐步内衣、西樵纺织、南庄陶瓷、大沥铝材、平洲制鞋等。尔后,依托这些产业集群,南海出现了带有国字号荣誉的“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纺织面料名镇”等专业镇。
开放前行
从“以港为师”到搬来“大树”
早期的南海,改革与开放的步子几乎是同时拉开的。“以港为师”的盐步内衣等产业,便是借了开放政策带来的红利。当年,百废待举、资金紧缺、技术缺乏,为了更好地激活南海经济,南海还搞了另一个“壮举”。
2018南海听音湖百舟竞渡龙舟赛。珠江时报记者章佳 琳摄
1980年端午节,在梁广大等人的精心策划下,中断了40多年的传统民间活动——“半山扒龙船”在西樵山天湖上演,港澳、海外乡亲闻讯而至,锦龙盛会聚集10余万人,盛会让海外侨胞、港澳同胞重新认识了南海,开启了回乡投资办厂的热潮。
林亮便是回乡办厂的人物之一。1982年,在香港玩具界已是“领头人”的林亮,回到家乡南海盐步开办玩具厂,1985年,林亮与美国孩之宝合作在盐步成立永南玩具公司,1988年,风靡玩具市场的变形金刚诞生了,永南公司四年内卖出千万件变形金刚。如今早已绝版的“G1南海版”变形金刚,仍是很多玩家心中最受青睐的收藏品。
开放使南海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劳动密集型低层次产业,真正向上规模、上档次、高科技转变。至1991年底,南海累计实现利用外资1.2亿元,全县有“三资”企业270家,“三来一补”企业905家。
如果说80年代港资、外资来南海投资,靠的是乡情及对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考虑,那么90年代之后的港澳台及外资进驻,则更多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及对内地市场的看好,合作形式不再以“三来一补”为主,而是管理、技术、品牌的全方位移植。
如祖籍南海丹灶、生于香港的邓景衡,便利用多年在商界打拼的经验,在桂城创立女性卫生用品品牌ABC,该品牌目前在华南市场占有率高居第二,并且已进入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前4名。
开放还为南海搬来“大树”。2002年起,南海根据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态势,成功引进本田变速箱等世界500强企业,到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南海的达18家。2010年6月,南海借助良好的产业优势和对企业的贴心服务招来的一汽大众成功落户。现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已成为一汽大众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以它为核心,加速了汽车产业在南海的集聚,充实了南海的先进制造版图。
从草根崛起到“隐形冠军”集群
在南海,比外资、合资企业异军突起更早更壮观的,是本土“草根企业”的壮大崛起,它们的创造者多为“洗脚上田”的农民,但却成为南海民营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正因此,南海被称为有着“中国最完整的民营经济发展史”,南商群体被视为草根经济原生发展的样本。
李兴浩是其中一个杰出代表。这个卖过冰棍、贩过碎布、开过酒楼、开过维修店的南海人,于1992年10月创办了志高空调,十年后,凭借志高空调创造的财富,他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志高是国内空调业最大的黑马,德国威能集团、美国惠而普、LG等都是其合作伙伴。李兴浩身上有南商所特有的韧性,在公司资产被冻结的时候,他还放出豪言——“我今天连开会的钱都没有,但我的目标是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空调”。2005年,志高家用空调跻身行业新4强,2009年,志高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2010年跻身年产值过百亿行列,成为南海为数不多的“月亮”企业。
第123届广交会上的志高空调展位。珠江时报记者谭兼之摄
与志高的高调成长路径不同,南海多数企业则选择在细分市场默默发力、稳稳增长,它们以工匠精神在各自领域练就“独门秘籍”。如,专注于大中型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中南机械,不但生产出装载于国内极地科考号“雪龙号”的共轨单元,还让“南海制造”搭上了国产大飞机;占据国内三分之一清障车市场的粤海汽车,是万众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上的“安全卫士”;致兴纺织做了20多年牛仔布,不断在创新一直是业内模仿对象……
1986年,德国人赫尔曼·西蒙提出“隐形冠军”的概念并推出同名书籍,里面清楚地阐明了其特性:“它们没有爆炸性的成长经历、没有特别辉煌的年增长率,但是能够很长的时间里保持稳定、不断的进步。它们是以一种聚沙成塔的方式,在数十年的岁月长河里实现几何级数扩张的。”
实际上,在这个概念刚刚提出之时,南海的民营经济还是探出地面的嫩芽,经过“以港为师”及国际市场的技术锤炼,在补齐品牌塑造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短板之后,壮大的南海民营企业群,则成为这个理论最好的印证者。用小产品打开全球大市场,它们构成南海的隐形冠军集群。
奋进时代
从产业驱动城市到城产人融合
产业一路高歌猛进,驱动城市不断成长,成就了南海经济腾飞,奠定了南海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但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这条路,终于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走到了岔路口。
2007年初,区、镇两级出动了1500多人,在大沥联滘片区打响了环境整治“第一枪”,对废旧塑料作坊进行了“地毯式”清理。这场“壮士断腕”式的整治,像一阵阵凛冽的寒风,让不少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感觉到:寒冬来了!
《天水一色》霍广良摄于南海千灯湖
随着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要GDP还是要环境”成为了一场零和博弈,撤市设区的南海融入佛山市组团式发展中,也开始以“城市的面貌”、“都市型的产业”来要求自己。一场淘汰落后产能、升级传统产业、改善城乡面貌的战役打响了。以联滘废旧塑料整治为起点,至2010年2月,8447家无证照经营的小作坊企业倒下了,大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迁走了,以建陶行业为例,从108家淘汰到仅剩10家。
阵痛并未带来“空心化”,却迎来可喜的的新生。联滘片区摇身一变,成为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桂城则建起了天安数码城、瀚天科技城等都市型产业载体。2007年在千灯湖挂牌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拉开了南海以发展高端服务业着手开启产城互动的序幕。时至今日,聚集了金融业、高端商业、高端人才,拥有良好环境和都市潮范的千灯湖堪称“名利双收”。
东部在城产人融合中先跑一步,随后南海突破镇域小格局,实施“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通过“借山造城”、“借站造城”、“借湖造城”,实现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
工厂之外,楼宇之间,当以绿色经济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升级浪潮来袭,南海从“产业催生城市”到“城市引领产业”,探索了一条新型城市经济路径。
从品牌军团到高质量发展
而经过40年的积淀发展,当年农田一片、一穷二白的南海,如今已拥有10个年产值超200亿的产业,拥有22万户市场主体,形成了“制造业为主、民营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主”的鲜明产业特色,构建了以有色金属、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智能家电、平板显示器件、半导体照明、家具制造为主导的门类齐全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7年12月5日,南海发布品牌企业行动计划,并隆重为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授牌,包括伊戈尔、科日超声电子、中南机械在内的70家隐形冠军被“官方认证”,以他们为主的南海品牌企业军团,肩负着助推南海五年内冲刺万亿级工业总产值的重任。
当下的南海,正面临着高铁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崛起、广佛超级城市等历史机遇,也存在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水平与综合实力不匹配等问题。如何顺应全球化潮流,参与全球化分工合作,布局更高含量的产业,是当前南海需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全球经济同频共振的南海亦然。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表示,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南海,更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创新南海,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创新,南海正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4月25日,杭州长江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透露,2017年落子的南海氢能源汽车项目,预计明年进行氢能燃料电池客车、商用车的量产。在全球争抢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南海已经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距离丹灶不远的南海九江,去年引入佛山最大外资工业项目——东丽无纺布项目,以高端医卫用非织造材料为领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南海加速崛起。2017年,南海还牵手华为、阿里、京东等一批科技巨头打造大数据产业,助力南海制造企业“上云”。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新起点,南海带着其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升级工业园,建设新都市,发展新经济,全力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南海正以更加昂扬进取的姿态,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努力打造成为全球创新资源与珠三角制造业全方位合作的对接站,以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赵艳丽
文/珠江时报记者赵艳丽、李华
责编/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