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苦寒之地到富裕之乡 云南蒙自西北勒乡“变形记”
很多人都说蒙自市西北勒乡变了。
的确,这片原本不毛、苦寒的石头地上,以前只生长着产量偏低的本地玉米,如今却换成了5万余亩苹果、8700亩烤烟、4400亩万寿菊;这个原本是“偏僻、闭塞、贫穷、落后”代名词的贫困乡镇,在二十多年里,乡财政收入从不足2000元实现了2000多万元的巨变;农民从一穷二白到现在人均纯收入11532元……西北勒乡正上演着一部精彩的“变形记”。
科学种植 改写低效的耕作方式
苹果种植作为一项富农兴乡的重要产业来抓紧抓实。
在西北勒的山上,苹果树、玉米、烟苗、黄豆、南瓜等不放过任何一处石头缝里可以生长的泥土,坚强、鲜润、蓬勃地吸收着大地的精华、汲取着充足的阳光,组合出一幅幅青翠的画面,让西北勒在这个季节鲜活别致……这仿佛就像生活在这片石头山上的干部群众,正用勤劳和智慧顽强地抒写着一曲动听的“绿色颂歌”。
马光书是西北勒乡政府的一名本地老干部,他见证了西北勒几十年的产业发展巨变。他说,以前西北勒乡传统的玉米品种只能勉强果腹,对此乡党委、政府就对玉米大作文章,推广种植杂交玉米,以求在极其有限的土地上争取获得最大的收益。
对新生事物,老百姓却不敢轻易接受。面对杂交玉米推广难的问题,西北勒乡的党员干部们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试种。在取得较好收益后,老百姓们才真心实意接受种植杂交玉米,并在党员干部及农技专家们的逐户指导下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改写了西北勒低效的耕作方式。
杂交玉米的种植不仅给西北勒乡最初解决温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民日后打开更广阔的思想领域开启了第一扇门窗。
烤烟“上山”助烟农增收
烤烟已成为西北勒乡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3年烤烟‘上山’。”谈到西北勒的产业发展之路,马光书印象最深的要数烤烟。他说:“推广烤烟遇到了和当年推广杂交玉米一样的难题。老百姓始终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但是要想发展必须要有改变。为了鼓励农民种植烤烟,当时的烤烟种子全是乡政府免费提供的,还专门组织了一支队伍帮助农民栽种烤烟,女的点粪、男的挖坑,干部群众一起种烟苗。”就这样,一次次苦口婆心地鼓励动员老百姓,一次次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最终,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努力下,烤烟已成为西北勒乡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8年,该乡发展烤烟8700亩,种植面积位居蒙自市前列,经济收入超过3400万元。
农企合作 助力脱贫
有了推广杂交玉米和烤烟的成功经验后,西北勒乡在推广苹果和万寿菊产业种植时便驾轻就熟了。2007年开始,西北勒乡党委、政府把苹果种植作为一项富农兴乡的重要产业来抓紧抓实。在加强产业扶持培育方面,2012至2013年连续两年实施以苹果种植为主的石漠化治理项目,种植苹果2万亩,并修建100立方米蓄水池53个,连续3年实施1万多亩的低效林改造项目;同时与红河学院、云天化集团等开展“校地+企地”合作模式,引导群众开展苹果测土配方施肥、规范种植,并正在申报“西北勒苹果”地理标识产品认证。在加强产业基础投入方面,2016年10月在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重点县蒙自市建设项目建成后,同步推进苹果核心区8条产业道路建设和西北勒乡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解决了区域内苹果生产用水问题。在加强产业助力脱贫方面,实施以化肥补助形式的产业扶持工作,发放价值167.3万元的化肥13391包,受益农户1800户。现在,全乡苹果面积从2007年的1940亩发展到2018年近5万亩、人均5亩的规模;同时2018年苹果产量达到8000吨,实现经济收入8000万元。
巍巍犁耙山,沧桑古马道。多少蹉跎岁月从犁耙山上流淌过,如今勤劳勇敢的西北勒乡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奋力开拓、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适合西北勒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云南网通讯员 邱娟 陈波 何碧 记者 李树芬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