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陟产业新城三年 看郑州都市圈未来三十年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以及人口汇聚程度的进一步加强,大城市定位、大城市群产业协同,成为了产业规划领域的前沿课题。
而在国家已经规划的城市群中,中原城市群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其区位不可谓不重要。2016年,国务院批复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不仅仅是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进入国家七大城市群行列,更标志着河南省全面进入城市群发展时代。
同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十三五”规划》,正式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事实上,相比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来说,中原城市群目前典型现状可以说是郑州一地独大。因此,这也就决定了郑州自身城市的建设、产业的发展,是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发展质量的核心关键。
在河南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中这样规划到:郑州大都市区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核心,既承担着支撑带动中部崛起、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重大使命,又承担着引领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任务。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未来中原发展看河南,河南发展看郑州。
产业协同决定城市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家级战略文本中出现针对都市圈发展的详尽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国的大城市与特大城市正式进入都市圈发展建设新时代。
对于郑州来说,这也是在中原城市群、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对当地的进一步赋能。
从此郑州变成了大郑州。
所谓大郑州,即是以郑州为中心,包括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共五座地级市在内,涵盖国土面积超过3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万,地区GDP过2万亿元。
而从本质上来讲,大郑州的概念就是郑州都市圈。如此庞大的都市圈规划,必然要由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小城镇及卫星城共同构成城市体系。而这其中,华夏幸福所建设运营的产业新城在这个体系里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且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各地产业发展差异性大,互补性强,恰恰是中原城市群的优势。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城镇化过程中,在产业讲求高度协同分工的当下,郑州及周边城市的功能定位变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了郑州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所以有专家认为,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可积极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以高端制造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洛阳则可以把大型成套装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装备、轴承及基础件等五大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为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许昌可以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电力设备、烟草、金刚石、发制品等。
焦作可进一步突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封占据着农产品和旅游业的优势。
此外,漯河的支柱产业是食品,平顶山的优势产业是煤炭,济源可大力发展电力和铝工业……
这种产业异构性,有利于合理分工,形成互补,更有利于在合作中形成合力。
而各地如何借助自身优势,打破藩篱,积极向郑州靠拢,从而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同样也至关重要。从这一点来说,焦作,特别是武陟产业新城的成功,具有典型示范效用。
武陟产业新城样本
近年来,焦作围绕建设郑州都市圈门户枢纽城市,积极构建郑焦综合交通体系,有效跨越黄河天堑阻隔,承接郑州的引领辐射带动。而去年,焦作与郑州签订的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则标志着郑焦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
武陟县则属于焦作市,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距郑州市政府直线距离约30公里;距郑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仅20多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直线距离约66公里;乘坐城际高铁20分钟即达郑州火车站,属于郑州“一刻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郑州都市圈内,如果说郑州是名副其实的中心城市,那么焦作显然就是次中心城市之一,而地处郑州与焦作之间的武陟县,在都市圈城市体系中,天然具有节点城市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武陟县向与郑州、焦作形成功能互补作用的卫星城发展是最优选择。
产业层面的结合度同样密切,都市圈的产业体系分布正需要武陟这样区位位置优越、经济基础良好、交通运输发达的节点城市来充当都市圈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关键环节。
产业要素的积累,为产业新城故事的发生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同时,随着一批卓有见识的企业入驻,让产业新城彻底释放了动能。
3年前,即2016年的6月,华夏幸福与武陟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武陟产业新城正式启动。
据了解,这是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在中原落子的首个产业新城,充分说明了对郑州大都市区黄河以北发展前景的看好。
新城分为西部智慧产业集聚区和东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造的不仅是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新区,还是一个可与郑州对接的产业平台。
资料显示,武陟产业新城建设三年以来,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累计引入优质企业100多家,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交通路网、公园绿地、规划展览馆等一批公基建与城市配套服务项目建成投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累计为武陟县新增财政收入超过13亿元,助力武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排名从河南省第68位(2017年)大幅提升至第11位(2018年),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有力助推郑焦深度融合提质提速。
城市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的背后,城市运营商功不可没。
从三年看未来三十年的逻辑
近些年来,在中国各大中心城市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都市圈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更多的谋求在核心都市圈布局产业新城,抢占价值洼地的同时推进地方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和新城建设,是华夏幸福重要的战略方向。
同时,华夏幸福坚持产业新城异地复制的逻辑、坚持核心都市圈聚焦战略从未改变。
据年报显示,华夏幸福重点布局了15个核心都市圈,形成“3+3+4”的格局。即重点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3个高能级核心都市圈,同时加快布局郑州、武汉、成都3个高潜力核心都市圈,以及长沙、西安、贵阳、沈阳4个潜力核心都市圈。
特别要指出的是,华夏幸福的异地复制模式并非是像其他企业那样大跃进式的“抢地盘”,而是更便于针对一地一市的单点精细化管理和进一步促进产业协同。
仍以郑州为例,除了有上述武陟产业新城的成功,华夏幸福进入河南后,还相继启动了郑州都市圈范围内的长葛、新郑、获嘉、新密、开封祥符等另外几座产业新城。
目前,在这六座产业新城内,已签约企业27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占3成,落地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都市食品、现代物流、专用装备、生物医药等12大产业集群,在建及运营产业港15个,在建产业园14个,引入阿里云、创客邦国家级孵化器5个;建设宜居幸福城市,新建公园绿地345万平方米,城市公共服务设施9.2万平方米,景观水系112万平方米,交通路网60公里,城市运维人员超过1300人,新增就业3.5万人次。
由此可见,华夏幸福秉持产业优先策略,结合郑州大都市区各县域区位与产业实际情况,真正是来推动每座产业新城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如果只有产业落地而没有人才导入,产业新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了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生活好,华夏幸福每座产业新城从成立伊始,就秉持“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在充分发挥自身产业聚合优势的前提下,对标一线城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为企业入驻和居民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营造宜居宜业的“三生”环境。
三年来,武陟、长葛、新郑、获嘉等产业新城城市核心区建设加速,交通路网、生态公园、城市配套项目渐次落成,新城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吸引力与魅力持续提升。
武陟产业新城的龙泽湖、凤仪湖构筑起了城市中轴水系景观带,成为了武陟乃至焦作的城市“封面”,是大郑北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地标。其中,城市中水再利用技术甚至获到国家水利部、国家生态评估调研组的称赞。
高品质的新城环境,自然也引发了学子归乡创业热潮。4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慕名而来,进驻智能硬件产业园,阿里云在武陟的首个县域双创基地也正式启动。
而这一切,也正是为什么说能从华夏幸福进驻当地三年,却足以看到城市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背后的逻辑。
只有当一个人不仅愿意在这里工作,更愿意在这里生活,将自己未来人生三十年绑定在这里的时候,这个地方才能叫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