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住房变迁看里下河人民生活质量的逐年提升
#头条创作挑战赛#
里下河广袤的平原上,湖荡遍布,芦苇成片。当我们的先人来到这块蛮荒野荡时,他们插草为标,开垦种植,取鱼裹腹,就地取材,搭成茅棚栖身。
先人们当时住的草棚开始是三角形的草棚,我们可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里下河田里看瓜地看草田的蜗棚看到雏形,后来发展到拱棚形状。
茅草小棚
上世纪六十年代,这种原始的茅草拱棚还在乡村中存在,在我们家乡许多老人口中将这茅棚叫作“三道拱芭”。并且有一年我的远房表舅家人口多房屋住不下,在附近的空地上搭了这种拱棚,我亲眼目睹了整个制作过程。
具体就是选用好些粗些的芦柴扎成三个直径约10公分的长柴把,然后将其弯成三道拱圈,立在地上,并用竹篙、树杆做立柱,再用竹竿做桁条,将其扎成个框架。然后再打长柴笆从顶部向下围起,最后将后部和前部用柴笆拦上,下脚用土填实。前面开个门洞装上笆门。最后还要再用茅草将拱棚上覆上一层,层层披下,有利于雨水流下来。
那时大多数人家,特别是乡村的农户,除了极少数祖上曾是殷实户留下的小瓦房。大都户都是住的草屋。草房最大的隐患就是遇到刮狂风的天气,屋顶上的草容易被刮跑,所以经常要重新换草“扒脊”。
茅匠盖草房
盖草房修草房的工匠在里下河地区叫作“茅匠”,茅匠都是农民出身,他们基本不下地做农活,专门从事盖房修房的活,而且一年忙到头,非常吃香。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兴化市周奋乡时堡村,活跃着一批茅匠,为首的工头叫蒋纬君,他手艺出众,名气很响,人们总是上门预约,在他手下聚集着一帮徒子徒孙,常年在周边地区做活。
柴芭草房
草屋用杂木做屋架,屋顶用厚厚的细柴草或麦草铺设,屋身一种是用柴芭,再用抹上一层黄泥;另一种就是用“土脚”垒成,最后再用黄泥抹上缝口。土脚是用黄土加麦屑、草末搅和,倒入长方形模具中,然后脱模晾晒而成。
土脚加黄泥盖成的草屋室内潮湿阴暗,对雨水的抵抗能力极差,常年累月的雨水对房顶和墙壁的冲刷非常严重,屋顶的柴草容易受雨水浸蚀腐烂,强壁更易损坏。
黄泥巴粉的草房
从建国后到上世纪六七十代,客观地说,里下河农村老百姓的住房没有什么进步。
相对农村,居住集镇上的居民家的住房稍好些,一般人家房屋的墙身用红砖或青砖空心打斗,有的内外墙皮用整砖,中间用碎砖填充,屋顶盖草,称为“砖墙草盖”。由于历史上富商们留下的大量旧瓦房,许多人家都住在这些房子内,但普遍存在空间狭小拥挤的现象,有的甚至一个院子内住上六、七户人家。还有许多没有房子的人家,只好租房栖身。
旧时人们的住房
到了七、八十年代,由于乡镇企业的兴起,人们的生活条件略为改善,一些人家开始改建房屋,房屋依然是旧平房。一般都是七架排山梁,木桁条,钉木橼。砖墙空心打斗,屋面盖大瓦,俗称“洋瓦”。一般都是三间正屋,中间是堂屋,宽约一丈二(4米)两边为房间为木尺六尺六(2米多)只能容纳一张传统的古床。
主屋右侧建上一座锅屋,支上三眼土灶,再围个院墙,开个大门。这种房屋俗称“三间一灶”。
三间带一灶式房屋
之后的多年间内,里下河人们的住房大多是这个模式,只是在布局上略微有所升级,有的人家将房屋的进深加大,两个房间凸出,堂屋缩进1米做走廊。这种模式俗称“锁壳子房”。
带内廊的锁壳式房屋
那时的木材是计划经济,人们买不到盖房的杉木料,排山改成了砖砌的硬山,桁条只得用杂棍,刺槐树来代替,因此房屋屋面用不了几年就成了马蹄形。一度时期还用上了水泥桁条。
到八十年代后期,国家进口了不少美国花旗松,人们购买花旗松做桁条、做门窗。由于花旗松圆木不但长而且直径大,这时的锯木厂生意火红,后期又有一批锯木船应运而生,不但固定加工,还能流动经营。
这段时期由于有了花旗松木方,开始流行双层门窗,不仅有木门,还有了木纱窗,防蚊防尘,即舒适又利于健康。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土地承包制,农民的生活逐年改善,口袋里有了点余钱,开始考虑告别旧房建新房。这段时期里下河地区掀起了一股建房热潮。
农民自建的楼房
改革开放推进了市场物资流通,首先木材拿钱买得到,各种新型建材也如雨后春笋地出现,这时的里下河人们对房屋的样式再也不是三间一灶的平房,有的人家建起了楼房,浇起了大平台,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用上了铝合金门窗、不锈钢门窗。农村里的农户家也在不断地更新房屋,传统的房屋户型进了历史博物馆。
总之,人们对房屋的追求不但是宽大,而是在功能上布局合理、舒适、气派。
到了上世纪末,一部分人家开始装修房屋,改建的厨房、卫生间贴上瓷砖,堂屋房间地下铺瓷砖、地板和地毯,墙脚贴上护墙板,更新家具。一时间带动卖家具的行业时兴火爆。
到了2000年后,许多进城做生意、包工程、开工厂、创企业的农民赚到了钱,成了老板,他们衣锦还乡纷纷大建土木,房屋的发展向更大、更好、更舒适的方向发展。他们带回了江南的新式房屋的图纸,建了别墅豪宅,歇山顶上用上了琉璃瓦,封闭阳台、落地大窗,贴外墙砖,铺大理石地块,装古铜色的大门。室内装修更是材料高档,富丽堂皇。其豪华的装修与江南人家的别墅相比已经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盐都区农民住房
自新农村建设工程开展以来,各地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对村庄建设进行布局,统一建设,统一样式,,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创塑了一批美丽乡村典型,农民的住房无论在布局和功能上,与城市的房屋不分上下,使得农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质量一下子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兴化市沙沟镇董庄村农民别墅
里下河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有着宜人宜居的生活环境。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里下河人民的住房条件会不断改观,人们的生活质量整体水平也会与日俱增。
宝应生态田园特色村美丽环境
条友们,你们看了本文有什么想法?你们家的住房是怎么变迁的,你有关于家中房屋的故事可和大家分享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