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汽摇篮”到汽车产业年产值达150亿元——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背后的故事
12月22日,冬日暖阳下,座落于大足双桥经开区的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正式开馆(以下简称“重汽博物馆”)。
徜徉在重汽博物馆里,人们宛若置身一条时间的长河里,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扑面而来,一篇催人奋进的奋斗史诗徐徐铺陈。
在这里,8000余件(套)文献资料、12000张照片和228分钟视频资料讲述着重庆重型汽车发展历程。
2021年12月22日,大足双桥经开区 ,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开馆活动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重汽摇篮”落户大足 “红岩”汽车由此诞生
众所周知,大足是石刻之乡,海棠之乡,但很少有人知道,大足还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
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第一个重型军用越野汽车制造基地——四川汽车制造厂(上汽红岩前身)在大足双桥破土动工,大足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造了著名的汽车品牌“红岩”。
大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朝彬介绍,1964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引进法国贝利埃重型汽车技术在四川建设重型汽车基地。1965年9月8日,厂址正式定在大足县邮亭区双路乡彭家院子一带,四川汽车制造厂由此诞生。
“选择大足建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背靠巴岳山,有战略隐蔽条件;二是毗邻龙水湖,有充足水源保障;三是依靠成渝铁路,有便捷交通支撑。”蒋朝彬介绍,四川汽车制造厂是引进技术生产军车的非军工企业,不仅在国家“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使大足成为中国“重汽摇篮”,大足的汽车工业也由此发端,并在此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市民正在参观Cq261军车实车。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历经严苛测试 “红岩神炮”威震老山
在重汽博物馆室外展区,记者看到,一辆看似普通的军绿色卡车在展台上静默无言,但一侧标牌上的“红岩神炮”四个字告诉人们,这辆卡车绝不普通。
“这是大足生产的131辆上过老山前线的CQ261重型军用越野车之一,立下了赫赫战功。”重汽博物馆建设推进协调组负责人邱斌介绍,1966年6月15日,由中国汽研开发设计的我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汽车CQ260装配下线,并历经两万多公里的、各种路况的严苛测试。
根据试验情况,1968年-1970年,中国汽研对CQ260重点改进了18个大项共计54处的设计问题。1971年7月,CQ260成功升级为CQ261,最大功率为200马力,最大扭矩为85公斤米,最高车速为61Km/h,驾驶室可乘坐6人。
1984年4月下旬,老山前线指挥部向炮兵部队下达命令,在部队发起总攻前,所有的重型榴弹炮必须到达指定位置。
漆黑的夜晚,131辆红岩CQ261军车没有开灯,陆续将加农炮、加榴炮、火箭炮等悄无声息的运送到老山半山腰深处的炮兵阵地,在规定时间将全部重炮送达指定位置。
事后部队战斗总结时表示:若当时没有质量、性能可靠的红岩军车,要取得这次胜利我军将要付出惨重代价。为此,部队官兵亲自为红岩军车塑立了“红岩神炮”纪念碑。
重汽博物馆展示的这辆CQ261,正是当年131辆红岩CQ261军车之一,如今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市民正在参观生产线场景。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建有完整汽车产业链 年产值达150亿元
如果说“红岩神炮”记录的是大足汽车工业辉煌的昨天,那么重汽博物馆的“盛世华章展区”则书写着大足汽车产业充满希望的今天和明天。
大足双桥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周树云介绍,作为曾经的“重汽摇篮”,大足历经45年,三次创业,为国防和经济建设提供了22万辆军民两用重型卡车,创汇近亿美元。
“如今,大足已拥有一座特色产业基地,即今年8月2日双桥经开区被重庆市经信委授予专用车特色产业基地。”周树云介绍,大足拥有重庆重型汽车集团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等5家专用车企业,形成了3万辆多种类多型号的专用车(改装车)的生产能力,今年前10个月生产专用车(改装车)2.1万辆,产值51.6亿元。
其次,大足建有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周树云介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大足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承接整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车身件、底盘件、铝合金轮毂、车载电子等关键零部件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目前相关企业达到200余户,拥有中国汽研、双钱轮胎、上汽红岩车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今年预计汽车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21家。
接下来,大足将加大专用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招商力度,着力延伸汽车产业链条,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大足品牌”,汽车产业总产值将在“十四五”期间达到400亿元。
市民正在参观。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