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客”走上新闻岗位的辛秀梅
编者按:本文作者读了《中国记者》“那些影响我的采访对象”系列后很有共鸣,专门为本刊撰稿,讲述了记者辛秀梅的故事。她是从DV拍客逐步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多年来,一直满腔热情、心怀大爱地帮助采访对象。
本刊将继续刊发“那些影响我的采访对象”稿件,欢迎继续来稿讲述您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故事!
□ 文/张遂旺
从用DV拍摄自己孩子开始
“新闻记者能扶危济困,让人佩服,我要能当一名记者该多好啊!”在河南省安阳县农机局办公室工作的辛秀梅,虽然有份令人羡慕的舒坦工作,可她却十分喜欢记者这个职业。当一名新闻记者,成为她心底的梦想。
1998年,辛秀梅儿子出生。为留下儿子小时候的美好记忆,她买了一部微型摄像机。平时看到电视上的新闻,也很想尝试拿手中的DV拍摄,向梦想靠拢。
带着这一想法,辛秀梅开始求索之路。她不仅在上下班的路上拍,休息日也走街串巷拍,有时还拉着丈夫一起拍。窨井盖破损或缺失、汽车乱停放、乱穿马路闯红灯等生活不文明细节都进入她的镜头;她还抓拍消防队员救火,年轻人帮助老年人,希望捕捉和记录这些生活细节,见证文明行为,为树立文明风尚、杜绝市民陋习做贡献。
从拍孩子到拍别人,从拍日常生活到拍新闻,这可以说是辛秀梅新闻工作生涯的起点。她抓拍身边小事的片子,频频被安阳电视台的民生栏目采用。每当辛秀梅看到自己名字出现在荧屏上,都有一种成就感。
编外特约通讯员,拍片不“编外”
2004年夏,安阳电视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闻报道员。辛秀梅因为是DV新闻高产作者,被破格聘为编外特约通讯员。虽然名义是编外,但具有极强责任心的她认为拍片不能“编外”,总是动脑筋捕捉新闻。
一天,辛秀梅在街头四下寻找新闻线索,有辆军车从身边驶过,让她突然想到一个点子:春节马上就要到了,那些远离家人的军人们,怎么在异地度过春节呢?我为何不能去部队拍条新闻呢!
于是,她来到安阳郊区驻地部队,在军营门口却被警卫拦住:“请问你是干什么的?”
“我想拍一下咱们部队的子弟兵们如何在异地过新春!”
“你是哪里的?”
“我是安阳电视台的特约报道员。”
“请出示你的证件。”
一说证件,辛秀梅有点心虚,因为当时还未发给她证件。怎么办?无奈中,她急中生智地说:“我没带,要不你给安阳电视台的王安祥主任打个电话吧,这样可以证实我的身份。”
这招果然管用,不一会儿,警卫对她说:“你可以进去了。”辛秀梅用镜头记录了子弟兵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包饺子的团圆景象,用废旧钢盔做游戏的场景,在演练中步枪实弹射击,等等。同时,她也记录了战士们思乡的点点泪花、欢声笑语挂灯笼、给家人打电话度新年。
她一口气拍了整整40多分钟,拍完后争分夺秒地骑着电动自行车往回赶。当她披着雪花,走到电视台值班室时,值班主任心头一震,真没想到一位编外报道员如此敬业!此片受到观众好评,电视台领导也对她这位编外特约报道员的成果打了高分。
打那之后,电视台的同行们也格外偏爱辛秀梅。编辑们给她授课,告诉她如何选择新闻的角度、画面如何构图,还让她参加培训班。辛秀梅如虎添翼,更加勤奋,她拍摄的新闻片不仅在安阳电视台播发,不少新闻片也上了河南电视台。2008年,辛秀梅还被河南电视台《DV观察》栏目聘为特约DV通讯员。
2009年,中央电视台十套《人与社会》栏目向全国征集《DV我们身边的故事》,辛秀梅将自己为山东老太太寻亲拍摄的新闻片《68年姊妹重逢》寄上。此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发轰动,在6万多名的网民投票中,她以第三名获得“全国十大榜样拍客”的称号。
助人为乐的职业新闻人
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与执著,让辛秀梅终于被安阳电视台聘为《一帮到底》栏目记者,正式成为一名职业新闻人。辛秀梅有一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每当在工作中见到求助者期待的目光时,她都尽心、鼎力相助。
2008年冬,辛秀梅接到热心人的电话,说在滑县牛屯镇王鸭固村,有位孤残老人收养两个弃婴,蜗居在村头破庙里,很是可怜。于是,她决定去看看。辛秀梅挤在一辆满载猪崽的三轮车上,啃着两个烧饼一路颠簸抵达目的地。经询问,得知这位老人叫王进海,收养了一个叫王一平的男婴,以及一个叫王顺心的小女孩。
一下午的短暂时光,让辛秀梅见证了老人既当爹又当妈的艰难。临走前,辛秀梅买来纸给老人糊好了窗户,给两个孩子量了衣服尺寸,并对老人说 “大爷,我过几天还会来!您相信我,我会帮助您和娃娃们的!”
随后,辛秀梅和爱人将王一平送到安阳市人民医院。小一平最终确诊为心脏病,并伴有疝气和脊椎裂。医生还告知,王一平的心脏病再不治疗恐怕时日不长,而这病只有出国治疗。辛秀梅当时想,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也要去努力救救这个孩子。
她除了把拍好的新闻片在安阳电视台播发之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发帖,讲述王进海老人与王一平的故事。经过三年呼吁,2010年冬,辛秀梅终于收到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发来的电子邮件,他们表示可以免费对小一平进行医疗救助。
目前,王一平也完全恢复健康,两个孩子都已被美国夫妇收养。每当身边人谈起小一平,辛秀梅心中就充满幸福和温暖!
因为爱,辛秀梅走上新闻岗位。她在岗位上以自己乐观的心态感染着周围的人,也以满腔热忱在新闻工作中将自己的爱撒向四面八方。
林州市东岗镇少年付子扬在6岁时不幸失去双臂,辛秀梅自2007年开始跟踪拍摄。她还专门请来老师教子扬用脚刷牙、写字、叠被子、洗衣服。得知子扬喜欢画画,又帮助子扬在安阳找到一家书画学校学习书法和水彩,子扬的水彩画还荣获了一等奖;双休日,子扬妈妈母子来安阳都住在辛秀梅家里。不少人夸奖辛秀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09年元月,辛秀梅拍摄的新闻片在电视台播出以后,平顶山体育局郭占伟教练,打来电话想教子扬学游泳,因为他曾经训练过残奥会一名失去双臂的男孩获得了冠军。河南假肢中心负责同志打来电话,决定为付子扬免费安装假肢,付子扬所在的文峰区教体局以及东门小学的领导们为子扬捐款一万三千多元。
子扬母亲开心了,子扬也笑了,辛秀梅的辛苦换来了无数的热心人相助!目前,无臂男孩付子扬也快乐地生活着,还被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选为游泳种子选手,到河南郑州残疾人联合会进行集训,即将参加悉尼奥运会的选拔。
辛秀梅用朴素的镜头记录着百姓的苦与乐,用自己的执著和爱心让更多的生命绽放光彩。她不仅帮扶了很多人,而且在新闻业务上也精益求精,成为年轻记者学习的榜样。辛秀梅采制的《爱在身边》《寻亲》《寻子疑云》等专题片先后在央视十套《人与社会》中播出。2011年,辛秀梅的作品《妈妈日记》还获得河南省新闻一等奖。
奉献爱的力量
“爱是有温度的,一个人的爱心可以唤起千千万万个人的爱心,千千万万颗爱心可以温暖整个世界。”这是辛秀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在干好本职工作外,还向无数素不相识的人传递着爱心,传递着温暖。
例如,辛秀梅在采访中得知22岁女孩孙晶晶右腿患先天性血管脂肪瘤,小腿几乎和腰一样粗。这个花季姑娘的梦想是治好病后能穿上洁白的婚纱,走进婚姻的殿堂。辛秀梅在拍片中被深深地打动,当场将自己身上的200元捐给晶晶,并告诉她要坚强。为帮助孙晶晶确诊怪病的缘由,辛秀梅先后给全国各地知名医学专家写求助信,并带领孙晶晶奔赴济南、郑州进行专家会诊。经过多方奔走,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奉献爱心,把孙晶晶接到郑州进行治疗,并成功为孙晶晶实施手术,让她摆脱病痛。她最终也收获爱情,实现穿婚纱的梦想。
辛秀梅在安阳广播电视台《直播安阳》栏目担任记者,每天都要接到很多寻求帮助的电话,她都会耐心一一记下来,再逐个了解和处理。
有位84岁老人将家里无钱治疗的智障儿子锁在牢笼里长达34年。辛秀梅得知此事后,主动与辖区内民政、残联、社区等联系,并发起对这家人的捐助,将其儿子送到精神病医院治疗,还为老人捐款万余元。
一位六旬老人求辛秀梅帮忙寻找离家出走半个月的孩子。辛秀梅找遍安阳市区30余家网吧,并同派出所民警一起在内黄县网吧找到玩游戏的孩子,让孩子回家并重返校园。
像这样的爱心扶助案例,还有很多很多……
一路走来,辛秀梅获得河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助人为乐好人”候选人、2011年安阳市十大感动人物等等荣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辛秀梅并没有陶醉和满足。因为帮助更多人,才是她永恒的目标。
心怀大爱,才能实现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辛秀梅一串串动人的故事,展示了当代新闻工作者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也展示了新闻人崇德向善、传递正能量的人文情怀。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作一部乐曲,那么辛秀梅就是它一个跳动的音符!(作者单位:安阳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