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从“不敢烧”到“不舍得烧”贵池让秸秆离了田农民赚了钱

XiaoMing 0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当前,正值油菜籽收获尾季,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的田间地头,村民们将晒干的油菜秸秆轻轻一打,黑油油的菜籽脱壳而出,散落在地上,再等些时日,大街小巷又将充满菜籽油的浓香。但油菜杆质地较硬且植株大,剩下的油菜秸秆如何消化过去一直是村民们的“闹心事”。

但如今,贵池区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模式,不断拓展秸秆利用渠道,“秸”尽其用,搭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体系,秸秆逐渐从昔日的“烦心草”变成了如今的“香饽饽”。

近日,笔者在乌沙镇双塘村看到,村民们将一摞摞油菜秸秆捆好整齐地放置在田地里。在双塘村夏收后的田野里,村民王斯红正在收拾最后一部分秸秆,他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很多年以前这些秸秆都在地里直接烧掉,后来村里加大禁烧宣传不敢烧了,现在是不舍得烧了,都打包好等着村里来收呢!”据了解,乌沙镇通过镇企合作,池州众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乌沙镇设置了油菜秸秆回收点,按照每吨约300元的价格,由村里对农户的油菜秸秆打捆收集,然后再统一运往公司。“秸秆打包离田进厂‘一条龙’服务,实实在在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乌沙镇党委书记李芳胜说道。

秸秆打包机轰鸣着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将压实、打捆后的秸秆错落排放在田间,成了农田里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这些排放有序的秸秆可是池州众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汪玉海眼中的“宝贝”。笔者来到位于秋江街道的池州众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辆辆满载打捆好的秸秆的运输车正在开进大门,卸下来的秸秆包堆得像小山一样等待进入生产车间。在该公司的厂房里,机器隆隆作响,回收来的油菜秸秆被粉碎后再经过干燥、冷却、硬化......几道程序下来,秸秆变成了一根根褐色圆柱状的生物燃料,这种燃料灰分低、体积小、密度大且燃烧效果好,是环保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每到收秸秆的时候我们都会派车辆去村里回收,目前主要收的就是油菜秸秆,预计今年回收油菜秸秆约3000吨,都是做颗粒燃料固化成型的处理。”汪玉海对笔者介绍道,该公司主要对秸秆进行能源化和饲料化利用,年产值约2000多万元。

在该公司的院内,整齐停放着的四轮拖拉机的拖斗全部改成了长型平板车。面对笔者的疑惑,汪玉海骄傲地介绍道:“这是我们‘发明’的平板运输拖拉机!”贵池区属于皖南丘陵地区,田地高低不平,受地形制约,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秸秆收集运输难度大。“尤其是将分散在各家各户的秸秆集中送到收储点,靠人拉肩扛是不行的,要想方便秸秆收购必须要解决这个难题。”汪玉海说道,“改造”后的四轮拖拉机有效解决了贵池区田地小、道路狭窄、农户分散等的不利于秸秆收储的难题,大大提高了秸秆回收的工作效率。

据了解,贵池区自2017年起启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主要以“五料化”为主,即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目前,全区共有10家秸秆综合利用“五化”企业,已建成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9处,村级农作物秸秆收贮点73 个。“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贵池的秸秆综合利用已经逐步成熟,秸秆的利用渠道不断拓展,‘1+X’收储体系逐渐完善,产业化利用体系也基本搭建起来。去年,贵池区秸秆收集量35.20万吨,综合利用量32.43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何顺民对笔者说道,经过“五化”利用小小的秸秆被赋予了新的身份,从前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废弃物”,如今有了大用处,村民们也不再有“秸秆咋处理”的苦恼。

今年,贵池区被列为安徽省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区),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1000万元,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秸秆产业化利用市场主体新实施相关项目,扶持秸秆产业化利用关键环节及重点企业,打造一批适合贵池区发展的典型企业,进一步提炼皖南山区模式。“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政策支持,坚持示范带动与分类推进相结合,促进贵池区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从源头上实现秸秆‘以用促禁’。”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隔音门窗

铝合金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