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上银基金尴尬:权益类占比仅2%,基金经理频离职两大外援回报为负-基金银丰

Tom 0

文/刘振涛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142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公司47家,内资基金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券商或者券商资产管理子公司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

142家公募管理公司中,“银行系”公募公司共计有15家,其中,就包括2013年成立的“银行系”公募上银基金。

截至2022年末,上银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为1319.7亿元,在15家“银行系”基金中排名靠后。

虽然上银基金公募管理规模已突破千亿,但是从规模结构来看,存在着严重的“偏科”现象,权益类产品规模不足40亿元。为了发展提升权益类产品,上银基金也多次引进主动权益人才,但是从目前来看,引进的两员大将业绩表现一般,管理回报全是负收益。

可以说,目前的上银基金是“银行系”公募中的差等生。

权益类产品成短板,规模不足40亿

上银基金成立于2013年8月30日,距今成立7年半左右,公司控股大股东为上海银行。目前,上银基金旗下共计有基金经理15人,平均任职年限为1年又220天,从数量和任职年限上,上银基金都不及行业平均值。

从公募管理规模上来看,wind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上银基金公募总管理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末,上银基金管理规模达1319.70亿元。

虽然,上银基金的公募总管理规模突破了1300亿元,但是,仔细观察其产品结构发现,上银基金存在着严重的“偏科”现象,权益类产品(股票型和混合型)是其短板。

“银行系”公募公司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固收类产品(债券型和货币型)在公司总规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比如,公募管理规模达7700多亿的建信基金,其权益类产品规模仅698.05亿元,不到公司总管理规模的十分之一,固收类产品达7000多亿。

与建信基金相比,上银基金的“偏科”更加严重!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上银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规模仅2.04亿元,混合基金规模仅30.58亿元,权益类产品规模合计32.62亿元,不足40亿元。

而公司债券型规模为886.78亿元,货币型基金规模达400.31亿元,固收类产品规模合计达1287.09亿元,占总规模比达97.5%。也就是说,上银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仅2.5%左右。

具体权益类产品可以看到,目前,上银基金股票型基金产品仅2只(A/C份额合并计算),1只普通型股票基金,1只主动指数型基金。

普通型股票基金上银内需增长股票是2020年8月24日成立的,距今成立2年半时间,规模不足1亿。截至2023年3月15日,该基金成立以来A份额累计下跌15.26%,C份额目前成立还不足1年。

混合型基金产品方面,上银基金目前有17只(多种份额合并计算),近1年基金净值跌幅超过20%的有2只产品。2只混合型基金产品的规模都不足1亿元,并且上银核心成长混合基金规模仅1000万左右。

综上来看,上银基金的权益类产品不仅规模小,而且业绩表现一般,权益类产品成为公司发展的短板。

人外来的两名大将业绩一般,任职业绩回报全为负

上银基金的权益类产品发展不顺利,规模较小的原因,除了自身“银行系”公募的特点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公司留不住人才,权益类基金人才匮乏。

Wind数据显示,2015年,上银基金有3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2名是权益类基金经理。慕浩在2015年1月27日开始担任基金经理,任职不到半年时间,就从上银基金离职了。另外一位高云志也仅仅担任了1年又19天,就从上银基金离职了。

2018年,上银基金基金经理、投资研究部副总监兼研究总监常璐离职,随后跳槽至太平基金,他在上银基金担任基金经理不到4个月时间;2020年,上银基金基金经理程子旭、王可心2人离职,其担任基金经理时间还不足1年。

2022年基金经理陈旭、徐静远2人离职。徐静远在上银基金担任经理只2年多时间,陈旭是从万家基金跳槽到上银基金的,担任基金经理仅仅1年多就离职了。

从2015年到2022年的8年时间,上银基金旗下的权益类基金经理先后7人离职,使得原本就不具优势的上银基金,在权益类产品上发展更加困难。

为了弥补人才的空缺,上银基金也在四处挖人,从同行中引进人才。2020年,申万菱信基金的卢杨加盟上银基金,现任职基金经理,权益投研部总监、投资总监兼研究总监。2021年,在海富通基金任职基金经理4年之久的施敏佳加入上银基金。

两名外援加入,给上银基金权益类产品发展增添了希望。不过二人目前在上银基金的管理业绩表现十分一般。

数据显示,卢杨在上银基金担任基金经理2年多时间,管理过5只基金(多种份额合并计算),目前在管基金3只,管理规模为9.1亿元。他所管理的基金包括曾经管理过的基金,目前任职回报都是负的。其中,管理上银鑫稳健回报6个月持有C份额1年多时间,任职回报是-19.28%;管理上银鑫恒混合C份额1年又58天,任职回报是-25.70%。

再来看施敏佳,他在海富通任职时,曾取得148.13%的最佳业绩回报。而在上银基金任职后,管理的基金业绩十分拉跨,全部都是负收益。尤其是其管理上银科技驱动双周定期可赎回混合A 1年又273天,该基金业绩跌幅达45.76%。可谓水土不服?

在基金社区有基民吐槽,“你们基金公司自己看看这只基金,好意思吗?一年跌了40%,这是什么基金经理啊?卖的时候吹上了天,现在呢?以后不跟你们上银的人接触了。“

面对人才的短缺,上银基金也在加大招聘力度。

我们曾注意到,2022年底以来,上银基金在各个招聘网站上发布了大量的招聘公告,从基金经理、研究员、交易员到销售人员十余个岗位。现在我们看到的招聘公告中招聘岗位和人数几乎没有啥变化。可见人员紧缺已经成为了上银基金难以解决的痛点。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12月10日,上银基金公告称,上银丰和一年持有期混合截至募集期满,不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发行失败。

据了解,该基金由上银基金投资副总监赵治烨亲自挂帅,三次延长募集期限,从2022年10月17日开始延长至2022年12月23日。

在第三次延期公告发布之后不久,上银丰和一年持有期混合在2022年12月9日提前宣告了募集结束,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只基金已经募集成功之时,短短一天之后上银基金竟然直接宣布募集失败。

背后原因,或是原本已经谈好地帮忙资金,突然变卦不玩了,最终基金发行失败了,三次延期都没有募集到2亿元。

如今,公募市场竞争加剧,市场资源都在向头部公司靠拢,作为没有竞争优势的中小基金公司,发展相对困难。

而上银基金“偏科“严重,权益类产品是短板,仅靠固收产品一条线,这样的上银基金可以说透露着勉强支撑的气息。

欧大师门窗厂家

欧大师铝合金门窗

高档别墅门窗

欧大师隔音门窗加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