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先行先试生态城

Eric 0

先行先试生态城

先行先试生态城 更新时间:2010-9-20 6:31:20   专访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宗国英

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前夕,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宗国英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书面采访。

第一财经日报:滨海新区享有“先行先试”四字,请问在发展生态城市方面,滨海新区是如何进行先行先试探索的?

宗国英:建设生态城市,既是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实现国家功能定位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们在发展生态城市方面,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是探索建立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依托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制定了包括22个控制性指标和4个引导性指标在内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以此规范和约束新区生态城市建设。争取到2020年,区域地表水体达到四类水质,水喉水达标率100%,绿色出行方式比率超过90%,百万美元GDP碳排放不超过150吨,再生能源利用率超过20%,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二是探索构筑以绿色产业为核心的高端产业体系。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计划,以高端项目带动产业开发,围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海洋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一批代表国家创新制高点的关键产品和技术。依托“十大战役”,以现代金融、航运物流、科技研发服务、总部经济、高端商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商贸会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比重争取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三是探索构建促进生态城市发展的支撑体系。我们通过建立技术、政策、市场和人才支撑,构建比较完整的生态城市建设支撑体系。技术支撑,重点是积极引进和培育研发机构,建设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研发平台和绿色科技产业化基地。政策支撑,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资助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企业。市场支撑,通过政府主导,建立绿色发展的市场运作机制、市场价格体系、产品交易平台和产品征信体系,引导社会资源流向绿色生产领域,推动排污权交易,率先建立促进清洁发展的CDM机制。人才支撑,重点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训体系,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以及“绿领”工人,为支撑生态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日报:滨海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如何处理产业环保和招商之间的平衡?对于以往的低端项目,新区政府持何种态度?

宗国英:简单来说,我们在加快开发开放的同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新上项目严把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落户新区。当然,在滨海新区的发展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仍然是重中之重。为寻求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我们把引资的重点放在高新化、高质化、高端化产业。比如,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新兴产业;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清洁用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软件、服务外包、文化创意、金融、总部经济、现代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绝不以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

我们对于现有低端项目,态度非常明确。一是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坚决实行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二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准则,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化工、冶金、纺织等传统产业,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将以住的低端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排放。另一方面,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要自觉遵循低碳、生态、环保的理念,体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日报:据悉,进入滨海新区的所有新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涉及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一律不允许进入,请问,是否有制度化的对于高耗能与高污染的认定标准?

宗国英:我已经说过,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在科学发展成为全国共识,区域发展承受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的背景下进行的,滨海新区不仅要发挥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更要争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因此,我们在引进新项目的过程中,实行了环保一票否决制,凡是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允许引进。

至于你谈到的制度化制约标准,我们主要通过落实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来规范。如,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绿色建筑比例、自然湿地净损失等指标均远高于我国及发达国家主要城市水平。通过这一完整的指标体系,形成一个倒逼机制,确保环评和耗能不达标的项目不可能落地。

对于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具体认定标准,我们目前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我们正在探索制定一个更严格的标准要求,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产业创造更大空间。

日报:目前,滨海新区以节能环保和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占新区总体GDP的多大比例?是否在此方面有进一步设想?

宗国英:目前,滨海新区以节能环保和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产业迅猛发展,占GDP的比重达到13%,我们规划到“十二五”末,这一指标达到20%以上。

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世界级的产业基地,打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培育代表新时期产业发展方向的物联网、云计算、海洋科技等新兴技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率先汇聚和领先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制造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现代金融、航运物流、商务会展、信息咨询、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工业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社会需求,着力发展电子商贸、休闲旅游、医疗保健、现代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

三是提升功能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产业功能区规划设计水平,对基础公用辅助设施、产品项目、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建设,确保上下游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确保吃干榨尽,达到零排放,力争每个产业功能区都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区。

日报:滨海新区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的总额度达到多少?如何对进入新区的绿色经济企业提供支持?

宗国英:为鼓励绿色产业发展,滨海新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各类支持绿色产业发展资金总额超过了12亿元,政策效应正在形成高端产业、绿色产业的聚集效应。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财税、金融、政府服务、人才等不同层面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包括对入区绿色经济企业优先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对绿色经济企业的生产用地给予一定资助,在购买办公用房、科技减免、科技资金配套方面给予相应财税政策支持等等。滨海新区成立以来,我们正在制定全区统一的政策体系,我们想用一年的时间,制定出一整套系统完善的政策体系,使滨海新区成为各类高端、高质、高新企业发展的政策高地。

日报:为何想到要在滨海新区举办“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通过该会议,新区想向世界展示什么?又希望为新区带来什么?

宗国英:举办首届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当前全球气候、资源、环境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反思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共识。

二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关键阶段。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不再走传统的城市发展道路,更好地解决城市与环境资源的协调问题。

三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也是探索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示范项目。通过举办生态城市论坛,汇集国内外最前沿、最先进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与政策、经验与技术,为滨海新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通过论坛的举办,一方面可以向国内外展示滨海新区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取得的实际成效;另一方面,是展示滨海新区的良好发展潜力、发展前景和城市魅力,让世界各地更多地认识滨海新区、了解滨海新区、投资滨海新区。

至于,我们希望论坛举办为新区带来什么?我想说的是,论坛开幕之日正值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奠基两周年。通过论坛围绕气候变化、绿色经济、扩大内需、新能源新技术、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形成更加清晰的思路和更加有效的创新举措,为滨海新区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融合,争创高端产业聚集区、自主创新领航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谐社会首善区提供支持。我们也相信,论坛会极大地拓宽滨海新区与世界的联系,提高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际化程度,提升天津市乃至环渤海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bitget交易app下载地址

app下载

bitget是什么交易所

bitget安全下载入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