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业加薪涨幅跑不赢GDP增幅.
全行业加薪 涨幅跑不赢GDP增幅?
全行业加薪 涨幅跑不赢GDP增幅? 更新时间:2010-9-7 6:22:24 “GDP涨得跟胡子一样快,工资涨得跟眉毛一样慢。”每当国家统计局发布年度GDP数据以后,网上就会充满类似的调侃。
上班族们总在感慨:为什么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为什么工资的增长总是赶不上GDP的增长?到底是哪些行业的薪水涨幅过多致使自己的工资“被增长”?
医药、地产、化工持续涨薪最多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的确,不同行业不仅薪酬不一样,涨薪幅度也大不相同。美世公司的薪酬调研显示,近十年来,医药、地产和化工行业的整体薪酬、福利水平相对较高,年平均薪资增长幅度维持在8%~10%之间,而消费品、某些高科技行业等涨薪幅度则相对较低。
比如医药行业,从美世的数据来看,整体薪资、福利水平一直较高,同时维持每年8%~10%的调薪比例,即使是在各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2009年也同样如此。勃林格英格翰人力资源副总裁叶文玉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由于医药行业快速发展人才急缺,所以市场上也就物以稀为贵了。相较于其他新兴行业来说,传统的化工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更加系统和完善,就基本薪酬而言,除2009年遭遇经济危机外,化工行业的薪资增长水平较为稳定,通常在8%~9%间浮动。
尽管大多数高科技公司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业务保持着连续增长的趋势,但是它们中的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比较保守的调薪方案。2009年约50%的高科技企业采取了冻薪的方式,2010年虽然绝大多数高科技公司都有涨薪计划,然而基本工资的涨幅却十分有限,包括冻薪企业在内,平均薪资增长率仅为6.2%,这一数值在2009年仅为2.7%。做IT外包的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雷就告诉记者,虽然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公司当年没有调薪,但是也没有裁员,今年情况好转后,公司才有调薪计划。
除了保持薪资的竞争力外,大多数公司也会非常关注员工的福利水平。“公司甚至针对技术工程师用眼多的情况还报销员工及其配偶每年配制眼镜的费用。”Google大中华区人力资源经理张莉就告诉记者。上述调研还表明,相对其他行业而言,化工行业的跨国公司提供的福利待遇更加优厚,包括补充住房、补充养老以及教育资助等。
工资跑不过GDP增幅
尽管不同行业薪酬水平的增长幅度有多有少,但是《第一财经日报》联合美世公司调研并结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GDP数据发现,从2003年到2009年,全国GDP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工资的平均增长幅度。
“被增长”,就是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对统计平均工资增长和个人实际工资增长不相符的调侃。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调查司的数据表明,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是17175元,同比上涨8.8%,但是同年GDP上涨幅度为9.1%。而美世公司基于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调研发现,2009年,包括冻薪企业在内,三地的平均薪资增长率分别为5.3%、5.1%、4.9%。
正略钧策商业数据中心负责人于立文告诉记者,感觉“被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数据统计方面的原因。“从薪酬统计来看,用中位数更能体现实际感受,”比如把月收入为1500元的人与月收入10万元的人进行平均,这样的计算方式当然无法体现出真实的薪资感觉。
另一方面,是统计口径的原因,国家统计局的职工收入数据,更多的是统计国有企业的数据,而实际上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增幅比民营、外资企业的都要高。正略钧策的调研数据表明,2009年国有企业职工薪酬的增幅依旧最大,达到8.89%,外资企业的增幅最小,只有7.78%。和往年一样,不同性质企业之间薪酬增幅的次序没有发生变化。
一个与居民感受基本吻合的数据是,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中国GDP中资本收入比重提升比较大,而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很低,近年来更是呈现逐渐下降趋势。1995~2006年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59%下降到47%,资本收入的比重则上升了11.79个百分点。而1978年到2008年间,大部分经合组织国家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都在60%以上,高峰时甚至达到90%,很多国家现在也占70%多。
“数据反映的问题是,工资增长速度早已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郑东亮看来,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在不断降低,说明国民收入正在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尽管工资占GDP比重的下降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但十年来,中国这种劳动报酬在GDP中占比的下降幅度增大的现象尤为突出。
对于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相对较低的原因,郑东亮告诉记者,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不断降低成本,因此也尽量减少职工的工资性支出。但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GDP每年都以8%~10%的高速增长,因此工资增长与GDP的增长幅度就会相差较远。当然,维持劳动力低成本的方式已经被证明是不可持续发展了。
更多分享GDP增长“蛋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由于部分普通劳动者收入多年滞涨,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现在已升至0.49.
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长过慢是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认为,在企业层面,工资高低的决定因素很多。他总结了八个内在要素,如工作付出、责任大小、技术高低等;六个外在要素,如物价、劳动力供求等。如果这些要素发生变化,就意味着企业要相应地对工资进行调整。
发达国家是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对劳动者的工资进行调整。曾湘泉认为,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是事实,但我国还没有建立随经济增长和发展而增长的工资增长机制,因此,“我们的工资增长机制首先要制度化、规范化,并定期调整”。
一块国民收入蛋糕,若期待不断增加普通劳动者的收入的部分,国家和企业就不得不让利。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现在国外不仅是集体谈判工资,而且还采用了一种共享工资机制,也就是说,工人共享企业的利润。但中国的情况是有些企业每年利润增长20%,甚至30%~50%,但是员工工资却增长不到10%。
此外在国家税收设置上,也应更科学。杨宜勇建议采取综合征收方式,以一家人为单位计算征收。比如一个贫困家庭只有一个人工作,按照一个人3000块钱要纳税,但按三个人算,他将来就可以纳更少的税或者不纳税。
杨宜勇认为,应该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改变“分蛋糕”的方式,让居民吃到更多的GDP增长“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