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之眼,一扇窗子的艺术景观
窗,这个从墙体中凿开的洞口,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构造之一,虽不是主位,却承载着极为重要的建筑功能和造型装饰作用。窗乃园林之眼,园中的苍山流水、琼花古木,一入窗中,便自成画幅。佳景借窗框飘然而至,雅趣于墙内外流动不止,空间中产生了一种隔而不阻的美妙气息,是窗户的通透,也是心性的通快。
“窗户最重要的作用是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它以一种开放的心怀,接纳着所有外界投射过来自然景观。”
—— 钱钟书《窗》
明人计成在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冶》中,提到:“峭壁山者,靠壁理也。籍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业。理者向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之畅然适意。
而作为景致连而不通,分而不断的精妙设计,漏窗当之无愧。漏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花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为了便于观看窗外景色,漏窗高度多与人眼视线相平,下框离地面一般约在1.3米左右。也有专为采光、通风和装饰用的漏窗,离地面较高。
漏窗也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种建筑艺术处理工艺,通常作为园墙上的装饰小品,多在走廊上成排出现。《园冶》一书中把它称为“漏砖墙”或“漏明墙”,“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漏窗用于园林,不仅可以使墙面上产生虚实的变化,而且由于它隔了一层窗花,可使两侧相邻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并具有“避外隐内”的意味。
由于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窗,景似隔非隔,似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园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墙上,以避免泄景。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部观赏功能,则常在围墙的一侧作成漏窗模样,实际上并不透空,另一侧仍然是普通墙面。
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曾论:“美的对象之第一步需要间隔。图画的框、雕像的石座、堂宇的栏干台阶、剧台的帘幕、从窗眼窥青山一角、登高俯瞰黑夜幕罩的灯火街市,这些美的境界都是由各种间隔作用造成”。正是这种“间隔”,戏剧化地生成了一种美感形式,将平常事物变得可观。
漏窗虽小,但其开设的不只是一个景观,更开启了园林中欣赏景致的方式,通过它,万物可交流互通,气息并融,就连在窗中观景的人,也是一道雅致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