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投资学年会第八届中国投资学年会
其实第三届中国投资学年会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第八届中国投资学年会,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第三届中国投资学年会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明年经济会怎么样?A股牛市一般几年一个周期?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历年的牛市情况?疫情后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如何能联系到真实的投资机构?明年经济会怎么样?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步入2020年岁未,即将迎来全新的2021年,进入尾声的2020年充满着很多变数,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疫情至今尚未缓解,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估,2020年全球经济成长率将达到-4.4%,IMF还下调了2021年全球GDP增长预期0.2个百分点,预计明年将增长5.2%,意味着全球经济复苏的道路将比想象中更加困难。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一片惨淡的同时,反观中国,由于疫情控制成功,率先恢复经济增长,与全球相比宛如平行世界,然而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经济前景乐观的2021年,仍有几道生存关卡不能悼以轻心。
2020年中国是唯一在新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中持续强劲反弹的主要经济体,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推动经济强劲反弹的动力,不难发现出口和投资是主要引擎。前11个月,中国出口2.31万亿美元,增长2.5%,11月出口同比增长21.1%,创下2018年2月以来最高增速,疫情和封锁造成国际上对防护装备和电子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等的巨大需求,支撑了中国的出口繁荣。2010年到2020年中国GDP翻翻,但债务增加了三倍,达到280%,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特征十分明显,今年11月M2同比增长10.2%,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存款的增长多为派生性存款,截至三季度未,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0.07万亿,同比增长13.5%,也就是说每元GDP的增长大约需要70元债务拉动。可喜的是企业贷款增长较快,比年初增加16.9万亿,同比多增3.1万亿,尽管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仍占相当比重,A股市值从50万亿增加到70万亿,但脱实就虚现像有所缓解。
当债务率达到较高水平时,需要将国内需求从投资转向消费来减少对债务的依赖,这要求居民的家庭收入从现在42%提高到至少70%,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从政府和资本精英向家庭部门大幅转移财富的具体制度安排,如果单纯靠对家庭的大规模收入再分配来促进消费,那么内循环最终难以顺畅。今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至今同比仍然是负值,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5%,近期市场食品价格和国际原物料价格都呈普遍上涨趋势,在这种情况下CPI和PPI还在下降,叠加工业企业库存周转天数和应收帐款增加,充分说明通缩的程度正在加深。当前,表面上看居民消费正在恢复,但从消费信贷增加的情况来看,居民消费的来源愈来愈依赖负债的增加。消费贷款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012年的11.8%,上升到2018年的34%,消费贷款(不含房贷)占社会消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2年4.4%上升到2019年的36%。在过去5年间居民部门债务增加了4倍,占GDP的比重达到62%。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2021年对中国经济而言,要实现6%以上的增长,关键在于能否保持旺盛的外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学者大多认为明年经济增长会呈现前高后低的状况,理由是,其一,由于有效疫苗的出现,主要经济体大致在明年7月恢复正常,从明年3月起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会有所收敛,7月份以后逐步下降。其二,明年美联储货币宽松政策不可能退出,因为通胀率2%和失业率4%两个政策目标实现起来很困难,因此美元可能进一步走弱,至少在7月份以前人民币仍有升值压力。宽范的美元流动性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这就给外贸企业带来双重压力,出现有订单无利润甚至亏损的情况。其三,美国当选总统拜登表示既不会马上取消关税,又无意贸易谈判,美国如何与盟友一道对中国开出贸易条件以及与其盟友如何制定统一对华贸易策略都是未知数。其四,2020年强刺激的政策后遗症到2021年可能会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加杠杆和延期还贷的后遗症,经济增长后货币流通加速带来的通胀压力等等,都会影响到明年的货币政策。
在辞旧迎新之际,"不确定性"成了媒体的高频词,这个世界会好吗?叩问成了每个人最大的疑问。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坚信2021年会比2020年更好,至少新冠疫情困挠不会在2020年让我们倍受折磨,双循环作为长期战略正式提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中的堵点会逐步消解,经济运行会越来越健康。财政和货币政策将逐步正常化,中国经济的复苏将越来越平衡。RECP为亚太区域经贸合作迎来更多机遇。眺望2021,如果要给新的一年一个预期,那我选择2021中国GDP增长将在8%以上。
A股牛市一般几年一个周期?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历年的牛市情况?自1996年开始,A股至今有五段轰轰烈烈的牛市,分别是1996-1997年,1999-2001年,2005-2007年,2008年-2009年,2014-2015年。这几轮行情指数都在不到三年内上证指数至少翻一番。
而这5段行情中,真正能改变投资者命运,实现资产翻倍,实现财务自由的却只有三次机会:第一次是,519行情指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3日接近两年的行情,上证指数最高涨到2245点,较最低点涨幅超过一倍。当年买了科技股的投资者,应该都赚得盆满钵满。
第二次,从2005年6月见度998点涨至2007年股市见顶6124点。股市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上涨超过6倍,确实让人惊叹。不过股市有这样的涨幅,完全有之前的超级大熊市所形成的。正是有了2001年6月跌至2005年6月的4年超级大熊市,股指从2245点,跌至998点,才有当年的那一轮大牛市行情。
第三,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股市从1849上涨至5178点。此轮行情的最大特色是杠杆资金入市。至今很多人都对此记忆犹新,不仅是融资融券,还有场外配资。而全民加杠杆炒股票的结果是,监管层开始叫停场外配资,于是杠杆牛市就停止了疯狂上涨的脚步。很多投资者因被强行平仓或爆仓而损失惨重。
纵观在A股市场中的这几轮牛市,投资者若想好好把握住行情必须要掌握好几个关键点:首先,不要讨厌熊市下跌,因为股市越熊,未来牛市行情就越大。试问哪一次的投资机会和价值不是在长期的恐慌和绝望的悲观情绪中出现的?所以一定要记住“机会永远都是跌出来的,风险永远都是涨出来的!
再者,中国股市总体来说是牛短熊长,一般牛市只有一二年,而熊市却要很多年。而且在抄底超级熊市时,准确地踩点买入非常难,但如果采取逢低、分批买入的方法,就可以克服了只选择一个时间点进行买进的缺陷,也可以均衡降低成本,使自己在投资中立于更主动的位置。
当然,牛市逃顶也不易,弄不好要么提前退出,错失赚钱的关键时刻,要么再坐一次过山车,本来的胜利果实又还给了市场。所以,超级牛市也要有获利了结的时候,那肯定是在市场极度疯狂,没有人敢看空后市,连自己都不相信市场会转向之时,就必须要清仓出局,保存胜利果实很重要。
最后,不管是在任何牛市或熊市中,尽可能的减少操作次数,尽量避免犯错误。在熊市中,你频繁操作,会加大自己的亏损面。而在牛市上涨过程中,很多人希望期间也能博取价差,把牛市行情每个波段的钱都赚了,但结果是被提前清除出局,与本轮牛市无缘了。事实上,频繁操作不管成功多少次,只要有一次犯了错,就会构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股市中操作次数越多,亏损也会越严重。
疫情后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2020年初的这场大瘟疫必将会载入史册,等到若干年后我们回头看时,会发现疫情改变了历史的轨迹。而要说到疫情后会产生的投资机会,不得不提到5G,我甚至认为,5G是这次疫情最大的受益者。
5G应用最大的两个难题“缺钱”和“行业应用难落地”都会被疫情改变2019年虽然是5G商用的元年,但是5G本身的推广却不大容易,非常多的问题制约着5G的快速发展。
5G推广最大的难点是“缺钱”
5G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昂贵的移动通信制式。5G基站的覆盖面比较小,单个基站的覆盖面只有4G基站的1/9,同时功耗是4G基站的4倍。也就是说,覆盖同样面积的信号,5G需要更多的基站数量和功耗。同时,在寸土寸金的一二线城市,运营商选址需要缴纳巨额的协调费用,而超大功耗带来的则是电力成本的开支大幅增加。2018年,中移动基站的电费就已经高达240亿,而盈利却只有1178亿,这还是在没有5G只有4G和2G情况下的电费开支,如果提高5G覆盖率,电力成本对盈利的侵蚀就更加巨大了。
而我国的三大运营商虽然是企业,但都不市场化,需要接受国家层面的直接领导。中国为了完成普惠型的移动通信服务,牺牲了通信业。在不断提高覆盖率的同时还要求“提速降费”,这就导致三大运营商的资本开支提高的同时利润反而降低了,另外,随着互联网行业出现了大量像微信通话类型的应用,通信业的收入也进一步被挤压。
5G本身的投入就很巨大,再加上过去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主体通信业并没有从建设过程中赚到多少钱,再要投资上万亿人民币进行5G的建设推广,三大运营商根本承担不起。
5G商用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行业应用的落地
5G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网络速度上4G已经够用了,5G的优势体现不出来。而5G的大量应用中80%都跟行业应用相关。对于运营商来说,如果自身投入巨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修建,却没有足够多的行业应用落地,投入就无法产出。也就是说,5G真正开始大量商用,需要各行各样的共同努力,只有行业应用足够多以后,5G才能真正迎来大范围的推广。
如果按照常规的发展轨迹,运营商缺钱和行业应用落地需要缓慢推进,现在有了新冠疫情的推动,两者都会提速。
新冠病毒的防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远超非典,再加上飞机、高铁、高速公路织成的密集交通网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迁移频率和移动半径,一旦病毒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全国各地几乎都出台了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全国人民一起“坐了个月子”。“坐月子”期间,面对生活上的困难与不便,很多人不得不改变过去的一些习惯。同时,最严格的防控措施也让经济完全停滞了下来,政府和企业既需要为解决眼前的困难劳心劳力,也要为未来再次发生同类事情做足准备。
消费端——互联网向更多下沉市场渗透本次隔离不同以往,除了参与战疫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行业,几乎所有人都远离了工作。当绝大多数人都把时间留给“消遣"后,线上娱乐项目的需求超大幅度增加,过去各大手机app争抢的用户时间不再那么宝贵。
以《王者荣耀》为例,大年三十当天流水为20亿,比之前的单日最高流量——19年大年三十的13亿多了50%,而单月71亿的流水记录也极有可能在20年春节期间被打破。此外,甚至有近7000万人在网上观看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建设的直播视频,闲置时间之多可见一斑。
有了这些大量供应的”闲置时间“做支撑,给互联网向进一步的下沉市场渗透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被动隔离强迫客户完成了线下到线上的转化,助力互联网的进一步渗透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消费端的互联网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几乎每一个容易搬到线上的线下场景都已经完成了这样的迁移。而剩下的领域被获客成本过高、客户习惯难以改变等原因拖累无法快速完成线上线下的融合。
这其中买菜就是一个典型的场景。全民居家隔离后,餐饮的需求一下子就涌入到了“买菜”和外卖上,每天午夜通过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成为了很多人这段时间的日常操作。
另外一个典型则是在线教育。疫情推迟了开学时间,学校和家长只能将教学转移到线上。经过无数老师和家长的深度挖掘,原先用于企业办公的“钉钉”被赋予了网上教学的职能,其打卡、多人视频会议、连麦、指名发言、去娱乐化等诸多功能简直就是为在线教育量身定制的。苦熬10年,钉钉终于在疫情的推动下迎来了它历史性的转变,迎来了流量的春天。相信疫情结束后,用钉钉进行远程教育的习惯会被保留下来,并且会有更多适合在线教育的app被开发出来推动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新冠病毒靠一己之力完成了教育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
除了上述提到的两项,还会有很多特殊时期不得已而为之的解决办法被开发出来,使得一部分原先不愿意做这样尝试的人被互联网化。人一旦尝试了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后就不会再回到过去落后的方式上,所以互联网化是不可逆的。这些不得已为为之的办法,在解禁后或因为习惯养成或因为感受到效率提升等种种原因被保留下来。
企业端——生产力场景开始从线下向线上迁移员工的居家隔离也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企业主们也在尽量尝试通过远程居家办公尽量减少损失。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因为机器设备的物理限制无法转移到线上,只能通过远程居家办公的形式开展一些文员类的工作。而对于贸易、广告、互联网企业来说,居家办公依然能保持正常的开工状态。但是居家隔离导致的分散办公会显著影响工作的效率,也是被形势所逼,很多中小企业开始选择在线办公类SaaS和多人协作任务管理工具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过往这些工具都是被政府或者其他行政单位采购的,疫情也推动了这些企业端的生产力场景往线上迁移。
和消费端一样,很多60、70后的中小企业主对于互联网办公并不感冒,通过疫情被动体验后,线上生产力场景的效率被逐渐认可,即使隔离结束了,这部分线下工作内容也会被加速转移到线上。
供应端——为应对劳动力波动进行智能化改造人员流动被限制带来的另外一个副作用便是劳动力波动。当前的劳动力是全国性分布的,比如浙江的工厂,有些工人是湖北的,有些是江西的,还有些是河南的,各地的解禁时间不同,即使浙江的工厂复工也可能会因为招不到人而无法正式投产。
对于外卖来说又会是另外一种景象,居家隔离后,市场的外卖需求是很强烈的,大量的餐饮会转移到外卖上,而外卖小哥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到岗,没有足够的小哥就没有充足的运力去满足外卖的需求。
短期来看,只要等到疫情消退重新复工,劳动力的缺口就会被逐渐补上,长期来看,这次疫情会给企业家们很深刻的教训,如何减少劳动力波动对自身的影响会被提上议题。制造业企业会努力通过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来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智能机器人置换普通劳动力的速度会加快。而在物流配送领域,无人配送车的投放速度也会加快,在本次疫情中,为了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京东已经开始在武汉地区投放了部分无人配送车满足物流的需求。
行政端——政府需要将智慧城市落到实处疫情对于城市治理上不到位的暴露也是很明显的。
即使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的武汉,在面对新冠这么大规模的传染病时也会有医疗资源被挤兑的情况发生,一旦未来在条件更差的城市发生同类突发事件时,情况会更加糟糕。
中国现在是一个14亿人口,城市化率超过60%的超级巨国,在如何管理好衣食住行以及为潜在灾备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首次碰到的命题,政府需要重新思考下城市化的规模和治理能力匹配的问题。在提高治理能力方面,提了多年的智慧城市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抓手。
尽管宣传了很多年,智慧城市也建设了这么多年,但是从武汉这次的表现来看,地方政府的信息工作还是很落后的,连最起码的公开透明都做的非常不充分。要提高政府治理的公开透明和协调组织配套的能力,信息化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通过大数据对人口流动的目的地和滞留时间的监控就很重要,直接关系到传染源的防控,又比如通过物联网和就能知道各地捐赠的物资滞留在哪里,尽可能让物资转移到最需要的人手里。
有了智慧城市的信息化改造,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时,政府可以提早获得各类重要信息,为后面防控手段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新增需求提高了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带来了行业应用的落地互联网向下沉市场渗透会大大增加通信设施的负担。根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2月8日的最新数据,2020年春节假期(1月24到31日)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了271.6万TB,同比增长36.4%,除夕和初一两天的移动数据流量消费分别同比增长42.1%和40.8%,仅仅7天的隔离时间,网络流量的使用增长已经有了爆发式的增长。
居家隔离期间,承接这些流量的是光缆和家庭的wifi,等到居家隔离结束,很大一部分流量就会转移到移动通信设施上。尽管峰值流量会有所减少,但是总量相比疫情前有大幅上升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满足未来增加的通信需求。
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必然会推动行业应用的落地。以远程医疗为例,火神山配备了一批装有移动摄像头的医用推车,这些推车可进入病房近距离拍摄病患情况,后期也可以接入远程诊疗平台,远在北京的专家可以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了解病患情况,外部的病人家属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对病患进行实时探视。这种设备对网络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目前也只有5G能够支持这种4K/8K的高速传输与共享速度。
经济的重创需要大量投资来拉动,为5G的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疫情对经济的重创有目共睹,将近1个月时间的停滞可能会给GDP带来1-2万亿的损失,彻底打断了经济自2019年以来的弱企稳态势。全社会经济活动的停滞严重恶化了企业经营效益和预期,也降低了居民收入的增速,推高全社会的债务风险,这种情况下政府出台政策进行有利对冲已经势在必行。
对冲政策涵盖的范围很广,货币政策上加大货币投放降低全社会的融资成本,财政政策上政府会增加赤字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来给经济托底。可以想见,未来一年会继续有高铁、高速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马,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会成为一个新的选项。通过增加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5G的建设,既可以拉动经济也可以为信息化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而对于5G的推广应用来说,也就解决了资金上的问题。
新冠疫情,5G推广的催化剂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新冠疫情对于5G推广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既加快了工业应用的落地,又有可能会带来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5G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力度加强,必然会带来很多的行业投资机会。
喜欢请点赞,更多财经问答欢迎关注金融笔记的头条号!
如何能联系到真实的投资机构?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你好,我是码字答的达。
如何能联系到真实的投资机构,我觉得要先从自身入手,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做好项目预算,知道自己大约需要多少资金,对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和项目周期要综合考虑,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寻找合适的投资机构。深入了解投资机构的特点,如何运作,然后对照自身进行匹配。
那么如何联系投资机构呢?首先,我们可以从网上或者社交媒体,寻找适合我们的投资机构,并根据需要缩小范围。我们可以通过发邮件等方式投放商业计划书,看看能不能收到回复,看看有投资机构主动联系你;也可以充分利用人脉,有成功获得投资的朋友,或者有没有新闻媒体的朋友,利用他们的关系,迅速找到合适的投资机构;也可以参加当地的创新大会或者论坛,认识投资机构管理人员,可以获得面谈的机会。
对投资机构的真实性要仔细考察和分析,防止被骗。最好的办法就是面谈,可以通过谈话了解公司资质,投资领域的专业性和投资范围,看看他们的的基本运作是否正规,而且专业性也可以通过言谈举止反映出来。真正的投资机构是不会要求预付费和让你承担考察费的,如果上来就要钱,你就要小心了;其次要看看投资机构是否过度宣传收益,而对风险却决口不提;同时,过于热情的服务也是需要小心应对的,对你宣扬什么业务和项目都能投的,更要警惕。最后,假如找到合适的投资机构,要了解他们投资成功的案例,从中可以看出该机构的能力。同时,也要看他们是不是会对你的项目有长远规划,否则,就要警惕他们赚一笔就走人了。
总之,要找到真实并且合适的投资机构,需要多方面了解和考察,不要盲目。祝你投资成功。
第三届中国投资学年会和第八届中国投资学年会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