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资巨头刺激友谊股份合并百联
受外资巨头刺激 友谊股份合并百联
受外资巨头刺激 友谊股份合并百联 更新时间:2010-12-27 8:04:36 本报记者 张汉澍 上海报道
2010年12月21日,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换股吸收合并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债权人公告》,称拟以新增A股股份换股吸收合并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百联股份将注销法人资格,其全部资产、负债、权益、业务和人员等,均将由吸收合并后的友谊股份继承。
百联股份董秘董小春在次日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重组方案已经通过了股东大会的审议,目前已上报证监会审批。
据了解,此次交易的双方均为百联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两家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均为翘楚,截至9月末的数据显示:在总资产方面友谊股份以206.14亿元在46家百货零售业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而在主营收入方面,友谊股份以232.71亿元位列第一。
关于重组的原因,百联集团给出的解释是:解决集团旗下的同业竞争问题;同时意欲打造零售业界的航母。
但几位市场分析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友谊股份与百联股份在零售主业方面各有侧重,前者偏向于超市渠道,而后者偏重百货渠道,根本谈不上什么同业竞争的问题。况且本身就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两家公司在重组后“打造航母”的意义究竟有多大?上升空间又能有多少?百联集团究竟想要什么?
整合效应?
国泰君安商业零售研究员刘冰分析,新友谊的总市值将达到396亿元规模,预计2010至2011年的总销售额将超过400亿元。除了在规模上扩大外,有观点认为此举有利于新友谊发挥协同效应。
但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解永军对本报记者说:“我不认为重组后的新友谊在采购成本方面会有多大的提升,因为两者的主业并不同,友谊股份以超市为主,而百联股份在超市方面的规模很小,因此几乎不会产生规模上的叠加效应。而百货方面则正好相反,即使扩大规模,很难说就能提高租金。”
“采购上的议价能力更多体现在制造业企业重组后的变化,相对零售业,制造业对上游原料供应的影响度更高。”解永军在商业零售行业有着多年的项目经验,曾参与重庆百货与重庆商社的并购重组。
解永军认为,重组后的新友谊在总公司的管理层面成本将会降低。但问题也由此而来,“由于国资企业体制的特点,多余劳动力如何安置将会成为重组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当年重庆百货和重庆商社的重组也有这样的问题,内部关系的理顺往往比对外业务理顺需要更长的时间。”
同业竞争?
“重组的原因主要是避免同业竞争的需要。”12月22日,友谊股份证券代表屠晓民向本报记者重申。
屠晓民告诉记者,2003年,在一轮上海国资调整中,百联集团应运而生。百联集团由原上海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合并重组而成,现拥有百联股份、物贸股份、联华超市、友谊股份和第一医药等5家上市公司。
“当时的百联和友谊旗下资产中就已经存在百货公司和连锁超市,尽管在区域、定位上有所差别,但竞争始终存在。在2003年合并之初,我们内部就签署了一份不扩大竞争的协议,而现在可以通过重组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屠晓民说。
但是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个解释并不充分,理由是二者尽管有交叉业务,但是所占比例极小,几乎不足以影响到对方的业绩发展。
对此记者查看了两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财报后发现,以2009年为例,百联股份的主营业务包括:商业百货、办公楼出租、旅游餐饮、超市和广告收入。其中百货零售全年销售额为95.03亿元,占主营收入的92.50%,而超市全年销售额为0.21亿元,在主营收入中仅占0.20%。
同样,友谊股份主营业务包括:连锁超市、连锁建材、百货和房屋出租。其中超市2009年营业额达到267.45亿元,占主营收入的91.63%,而百货全年收入为8.56亿元,主营收入占比仅2.93%。
记者了解到,目前百联股份旗下拥有多家百货公司;而友谊股份旗下只有虹桥友谊商城、南方购物中心、西郊购物中心等几家寥寥可数的百货商城。
在超市方面,格局恰好相反。友谊股份旗下拥有华联、联华、快客便利等多家连锁超市,百联股份则相去甚远。
“百联股份的百货业务是友谊股份的10倍规模,而友谊股份的超市业务是百联股份的1000倍规模,这么大的差距能有多大的同业竞争?”上述分析人士质疑。
外部压力?
渤海证券一位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重组的动机可能来自于日益凶猛的外资零售巨头的竞争。
上海百货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浏河告诉本报记者,2009年,上海地区百货零售总额约为705亿元,外资所占份额达到30%以上,预计外资所占市场份额在未来将会进一步增大。“外资零售商们对上海情有独钟,美国第五大道、日本伊势丹、泰国中央零售等国际零售巨头都开始将目光聚焦上海,同时大量国际一二线品牌也加大在上海地区的市场占有。”
而在对国际一二线品牌的吸引力方面,百联的优势似乎并不明显。记者了解到,日本知名化妆品牌SONOKO正在布局上海市场,在专柜的选择方面,上海的百货商场根据相关指标被分为三类,而百联旗下只有百联世贸国际广场被纳入到第二类层面,而该品牌最终选择在第一类的久光百货开设专柜。
“上海市场来自外资零售商的竞争十分激烈。在顶级百货商场方面几乎被外资全部垄断,素有南京西路‘金三角’之称的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梅陇镇广场全为外资控股。而在第二档百货公司层面,马来西亚百盛购物中心在上海已有3家门店,极具竞争力。而在第三档,香港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巴黎春天百货在上海已开设到第9家。”SONOKO市场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自然,在与外资巨头们的激烈竞争中,百联不可能无动于衷。
与此同时,友谊股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沃尔玛、家乐福、欧尚等海外大型超市和一些全球知名便利店的竞争下,友谊股份也难说没有压力。
对此,百联集团副总裁、百联股份董事徐波一番表态显得更为贴切:“商业零售行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市场挑战。随着外资零售商进驻区域,市场竞争加剧,区域优势企业必须加快扩张步伐。外资企业以大型超市为主,规模扩展明显加快,面对出现的机遇和挑战,百联集团迫切需要整合占据市场的竞争优势。”
重组后的未来会如何?解永军认为: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是一种专业化的集成,多业态的发展未必适合市场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