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不能仅仅为了国际化
国际板不能仅仅为了国际化
国际板不能仅仅为了国际化 更新时间:2010-3-11 0:20:07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际板成为最热的证券类话题之一。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期盼国际板早日推出,认为其推出的条件和时机已趋成熟。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国际板话题显得既敏感又沉重。 推出国际板可提高国内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使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多一个亮点。在上海已出台的“两个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积极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建设,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推进红筹企业在上海证券市场发行A股。”与此同时,国务院有关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显然,国际板的推出,是形成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 受到人民币升值及国内证券市场发展等多种因素的推动,外资企业赴A股市场上市的意愿十分强烈。 全国政协委员、汇丰银行亚太区主席郑海泉近日表示,汇丰控股有望成为首个登陆A股国际板的上市公司。可对汇丰来说,要想争得A股国际板上市首单,不是一件容易事。东亚银行高管近年来多次表示,要积极争取成为首家在A股市场上市的外资银行。东亚银行还为此强调,其在人民币债券、信托产品、借记卡、信用卡、异地支行、本地化网银等方面均取得外资银行的首张牌照。 然而,有需求不等于尽快推出,技术准备到位同样不等于尽快推出。否则,创业板、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推出,也就不会历经波折。面对如此敏感的话题,官方肯定不会给出时间表。权衡国际板的推出时机与利弊,不能单纯考虑外企上市的需求,更离不开A股投资者的接受程度,必须以确保证券市场平稳发展为前提。 创业板的成功推出,让人感觉A股市场的发展步伐可迈得更快些。多年来,不少人担心创业板对主板构成资金分流等冲击,而创业板自从去年10月底开板以来,主板的成交与人气都变化不大。未来几个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也将亮相。若股指期货同样没有对A股市场构成负面影响,估计会有人认为国际板也可以尽早亮相。可问题是,很多影响的表现不是立竿见影,就如同汽车超载的危害不会马上显现。 对于国际板的推出,决策层需要考虑市场的承受力。国际板涉及到外企发行融资,且不会像创业板发行那样“迷你”,而当前A股市场的扩容已经有些“超载”。汇丰银行与东亚银行积极争抢国际板首单,可要知道国内银行再融资已让A股“气喘吁吁”。就在本届“两会”上,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指出,上市银行补充资本金的第二选择才是向老股东配股,大金融机构再融资“不要撞车”。 有人认为,登陆国际板的是外企,不该让外企与国内企业争抢融资机会。虽然没必要这样“内外有别”,但要避免创业板、股指期货、国际板等创新突破过于密集,A股投资者因此而“消化不良”。国际板的推出,不是仅仅为了给交易所的国际化加分,而首先要让投资者得益,分享到市场发展的成果。 上海力争在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板的推出肯定是一个重头戏。就今年前景微妙的A股市场来说,这场重头戏的开演不妨缓一缓。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