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清华古月女儿巾帼不让须眉
历史上的清华 | 古月女儿:巾帼不让须眉
历史上的清华 | 古月女儿:巾帼不让须眉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MEM中国网讯】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正在向世界顶尖大学的道路上昂首迈进。
一百余年来,清华由游美学务处,清华学堂,清华学校,至清华大学,由南迁到复员,经历帝制,军阀、国民党等各时期的统治,到成为人民的清华大学,或静水流深,或波澜曲折,或凯歌高进,每个发展阶段都有鲜明的特色。清华大学的变迁与发展过程,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术和高等教育走向独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一百余年来,清华大学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开创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形成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人才,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年度,将以“历史上的清华”为主题,撷取若干历史片段,在时间这根经线上串出一个有关清华人、清华事的校史项链。在清华校史这座宝山,探骊得珠,感受清华绚烂多姿有深沉厚重的清华文化。
― ―清华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
古月女儿:巾帼不让须眉
1928年,清华园迎来了第一批女学生。
在此之前的1914年,清华就开始招收女生,只不过那个时候,这些女学生是直接考取出国的庚款留美学生,被称作“专科女生”。从1914年起,大致每隔一年招收一批“专科女生”,到1928年,共招收了留美女生53名。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民国初期杰出女青年的代表,留美归国后成为了当时女性知识分子中的先锋。
1928年,亦即民国17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为校长。这个时候,清华学生会已然成立了校务改进委员会。罗家伦尚未到任,学生代表即在老师的支持下前往南京,与罗家伦讨论校务。
(罗家伦)
当时去的这批学生向校长罗家伦提出了数点要求,其中一点即开放女禁,“即年起招收女生”。罗家伦应承下了这项要求。1928年9月18日,罗家伦就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发表题为“学术独立与新清华”的就职演说。在这次演讲中,他提出了自己对清华的发展设计:“我们的发展,应先以文理为中心,再把文理的成就,滋长其他的部门。”在就职演说中,他还说:“我想不出理由,清华的师资设备,不能嘉惠于女生。我更不愿意看见清华的大门,劈面对女生关了!”由于当年9月的招生考试依然结束,罗家伦决定,在十月份举办第二次招生考试。清华园第一次迎来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学生,多年来男女同校的呼声实现了。
(1928年招收的第一批女生)
1928年入校的学生被称为“第四级”。为第四级专门创作的《四级级歌》里这样唱到――
“春来大地兮遍紫黄,共坐春风兮男女一堂,男女一堂兮吾级始创,始创,始创,吾级之光。”由此可见,男女同校在当时的清华园内颇受推崇,议为创举。
当时,清华校内还未建有女生宿舍,于是女生暂居于古月堂。古月堂和工字厅毗邻,旧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占地约670平方米。梁启超、朱自清等大师都曾在这里居住。1932年,女生专用宿舍建成,全校女生迁入静斋,这其中还包括了一部分女教师。
实际上,清华开放女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要求男女平权、教育平等的思想。清华园中自有古月儿女,便巾帼辈出,她们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付出了毕生心力,当真便是“巾帼不让须眉”。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漫话》中记载了当时《四级级刊》中这样一段话:“若夫古月女儿,怡春小娃,飘香曳裾之资,掩袖回眸之艳,北地胭脂,南都粉黛,男女一堂,吾级始创;自是水木多情,山河变色,春风秋叶,柳岸花阴,是诚难言也矣。”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里,这一批女性成为了奋起报国最前沿的那批人。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何泽慧(亦是钱三强先生之妻),大学毕业后入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了博士学位。出于抗日报国之热忱,她选择了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她又先后担任了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在国内原子能和中子物理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
何泽慧女士,仅是清华众多巾帼英雄中的一位。清华大学自从招收女生以来,培养出了众多国家栋梁。她们当中,有像何泽慧一样的中科院院士,在祖国科学事业中以步作舟;也有像宗璞先生一样的文学大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亮的印记。一大批学者、研究人员、爱国进步人士和知识分子从清华园里走出来。在她们身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从未消磨。
从男女平权的思想萌发,到清华真正实现男女同校的理想,这期间走过的路不可谓不艰辛。到今天,女性和男性同上一堂课、同走一条路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小事,女性亦在众多地方成为中流砥柱。殊不知,一个世纪前的今天,男女同校、开放女禁仍是意见可望而不可得的事情。而当年那个9月18日,今天看起来仍旧充满大刀阔斧、与时俱进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