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共享经济能赚钱吗

Tom 0

共享经济能赚钱吗?

共享经济能赚钱吗? MBAChina 【MBAChina网讯】最近最火的莫过于大城市里新增的风景线 – 共享单车,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两家,一南一北,各自获得了不菲的投资和市场的关注。尤其是滴滴投资了ofo,腾讯投资了摩拜,让大家似乎又开始津津乐道所谓的共享经济。部分人憧憬着某家单车公司能够达到滴滴的规模,也有部分投资人认为姑且不论其是否是所谓真正的共享经济,这些公司能否盈利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那么投资人为什么会投资这些还未盈利的企业?比起传统互联网时代很多只有用户没有盈利的公司来说,这些有实体产品依托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固定投入和机会成本更高,共享单车之争真的就是烧钱大战吗?如何考虑政府监管问题?

为此我们也特别找到了摩拜单车的投资公司 – 熊猫资本的合伙人Peter Mao毛圣博,共同就共享经济,共享单车竞争进行了深度的讨论和思考。

共享从哪里来?

共享行为并不是全新的,而是从一开始就有的。甚至共享最开始和现代经济也没关系,它是一件十分自然十分普通的事情,按照毛圣博的说法,人类从最开始就共享着空气,大陆,海洋资源。 随着私有物权的发展和技术的推进,人类生产或者占有了一些多余的物资,财产,希望用来换取自己需要的物资,但也有一些财产因为有一定的有效期,或者交换不方便,货币不流通等原因,财产拥有者会选择分享给其他人使用,以获取精神层面的收获,或者未来交易的优先权。但请注意,这里的行为严格来说并不是共享,而是一方主动分享,分享的动机本身都是多样化的,并不一定是为了经济目的。不过当然某一个群体对某一类稀缺资源渴求时,必然会有部分群体通过有组织的收集,共享,来达到套利的机会。

再之后随着新的技术和发明,人类的产权范围扩大到了虚拟产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产权,专利。当这些虚拟资产不被人类共同使用时,它是没有太多使用价值的,譬如,电,互联网,于是有人会将发明或者专利免费授予所有人使用,并由相关的企业家利用技术研发成成熟的产品供所有人使用,但使用者需要向企业支付费用,以弥补或者奖励发明者和企业家的贡献。甚至还有很多项目,譬如开源软件,基因组研究,需要全人类的协作投入才能共享最终的成果。越来越多的实体以及知识产权成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设施。

共享形态 我们和毛圣博一起归纳了一下所谓泛共享经济的几种形态:

1、剩余分享 (点对点,C2C的情况居多)

特点, 非标准化服务,产能不可控,也很难预测,主动分享的一方拥有主动权。顺风车,拼车,邻居家多出来的饺子,自己家多出的房间当酒店租出去,都是属于这类形式。

难点在于配对和建立信用,所以一些大的平台快*长,譬如uber,airbnb。(不必拥有全部所有权,即可有机会使用)极少数人能享受。 2、按需分配On demand (点对群,B2C)

特点,现有剩余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有某些创业企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提供一整套全新的,质量、服务可控的解决方案。企业来制定规则管理平台和用户,并解决盈利问题。

譬如优客工厂,摩拜单车,ofo,公共出租车等企业目前的形态。只有有需求,就会有机会被满足。 3、基础设施,生态 (群对群,B2B或者B2B2C)

特点,免费或者低价提供技术,产品,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有机会协作参与到二次生产过程,并最终共同完成个性化的产品解决方案,供所有用户群使用。每个人可兼有使用者,所有者两个身份。而且参与者越多,单位资产的共享价值就越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效应。

譬如开源软件,基因组研究,互联网技术免费使用,微信、支付宝,Appstore等

共享的商业模式 这三个类别的共享经济所需要的企业类型也是不同的,盈利模式也是不同的。

第一类情况用户的痛点是信息不对称,所以配对和帮助建立信任的交易流程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不赚取差价,但是可以通过促成交易的方式来收取佣金。

第二类情况需要有组织自己评估技术产品研发的成本和风险,并通过小步试错的方式逐步提高供应量,吸引使用量,收费按照使用量来,提高运营效率是企业利润的来源。

第三类情况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技术,稀有资源或者政策形成壁垒,构建平台,让每个用户通过平台都能随时使用,并让用户拥有进行二次生产,甚至盈利的机会。而平台除了常规的平台收入之外,还可以以投资,版权授权等方式获得额外的收入。

从第一类到第三类,门槛越来越来高,共享的从物质资源,逐步提升到人力资源到资金、技术资源。 所以回过头来看摩拜和ofo之争并不是简单的资金之争,虽然他们同属于按需分配的商业模式阶段,如果你仔细研究过摩拜和ofo的产品模式,我个人认为目前两家公司的基因目前是不同的, 摩拜更像一个科技或者产品公司,而ofo更像一家运营公司,毛圣博也持同样观点,如果我们将共享经济的盈利进一步简化: 盈利=(单位共享收入 – 单位共享成本)*共享次数 我们就会发现, 摩拜的策略是通过前所未有的技术或者产品,提高单位共享收入(单价较高),降低单位共享成本(降低维护成本,使用年限),而ofo是通过维持有竞争力的单位共享收入(单价较低)来提升共享次数,最终期待实现盈利。

一个是有点像Uber,另一个有点像滴滴。你再回头看这两家公司的投资人和创始人,是不是很像? 那么,让我们展望一下未来,如何才能提升到第三个类别,即共享生态型,基础设施型企业? 个人认为如果要成为这类型的企业,主要看几块:

技术的革命性 (门槛壁垒)

不仅解决用户的使用问题,且能够作为用户的生产资源和工具 (产业链整合优化)

自带流量 (让协作流动起来)

这么看来,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是不是下一个巨大的机会?这或许是巨头们逐步投资滴滴,摩拜,ofo的原因。正如毛圣博所说,未来的业务载体未必是自行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但提供更优化的共享协作流程,以及一定的用户基础,为未来的平台升级提供了必要条件。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来自长江商学院MBA,本文原作者: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MBA China观点。

2、文中图片搜索自网络。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7277590。

更多财经资讯推荐:

金融前沿|人民币正式入篮SDR——新的开始,而非结束

【财经资讯】屌丝经济正在崩溃,中产消费将成为新主流

精彩推荐:

2017年管理类联考公益大模考

全国各院校2017MBA提前面试时间汇总

2017年各大院校MBA学费统计(更新中)

欲了解更多财经资讯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cjxw/

友情提示:欢迎广大考生加入2017管理类联考备考专家群 453676273 ,2017MBA备考精英群 546950070 ,2017管理类联考备考总群 239701642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MBAChina网微信公众号

bitget交易所电脑端

bitget官方安装包

bitget

bitget官网注册下载地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