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更新时间:2010-1-23 1:11:37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 “这是中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而专门制订的战略规划。”22日,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相关舆论认为,产业转移在中国的东部和中西部之间已成趋势,成立示范区可以将自发的、完全市场化的产业转移辅以政府引导,使其更加科学、有序。
中国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该规划标志着中国批准设立了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务院新闻办22日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
根据《规划》内容,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主要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
“国务院批复明确指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王三运说,“这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表示,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和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紧紧联系的。
他指出,此战略既推动了国家增长格局的重要转变,改变了长期以来东部增长速度超过中西部的格局,同时也成为抵御金融危机、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中流砥柱,如天津滨海新区、北部湾地区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全国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一些专家表示,中国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转型阶段,面临着生产成本、生态环境、国家产业布局调整等多重压力,它们在大力承接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也主动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环节、资源能源依赖型产业上游环节向内地转移。
“这次示范区政策支持最大的特色,是围绕产业承接和转移这个主题来进行。”范恒山表示,比如说在投资政策上,国家有关部门将会同安徽省来编制示范区的产业目录,对示范区相关的产业发展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投资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方面的支持;在金融政策上,将动员和推动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还会创造条件,对示范区一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他们的上市、发债方面给予优惠。
据安徽省经济研究院的分析数据,皖江城市带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5818亿元,9个皖江城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达2306亿元,占全省的71.7%,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资金占55%以上。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院长胡再生认为,皖江城市带这一区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可以说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泛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王三运说:“近些年来,东部沿海的产业之所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沿海地区的要素成本提高,而这方面在中西部地区又是我们的很大优势。”
来自安徽省劳动部门的数字显示,目前安徽全省外出劳动力突破1000万人,而返乡创业农民工就达70余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7%。
据介绍,仅2009年上半年全省返乡创业农民工就达到5.26万人,创办经济实体1.47万个,带动了27万余人留在本地就业。安徽省还将在2009、2010两年内建成300个农民工创业园,每年扶持10万农民工自主创业。
统计还显示,长三角的投资已经占到安徽外来投资的60%左右。2009年安徽承接长三角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8800多个,投资总额过9000亿元。
对于产业转移承接的最直接优势,安徽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则给出了一个确切数字:“到安徽进行产业投资,和在沿海地区投资相比,将节约成本30%左右。”
“实际上,这个示范区的特点已经从规划的命名上点出了三个关键词:承接、转移、示范。这三个关键词的主题是承接,核心是转移,目标是示范,”王三运说,“从承接来讲,承接的载体在安徽;从转移来讲,主体在外部或者在东部、沿海,在安徽以外的其他地方;从示范来讲,它的合力在大家,在多个方面。”
王三运同时表示,将把住环境评估关和低水平重复关,绝不让污染企业和低水平重复的项目进入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