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建达标无忧中小银行普遍缺血
中工建达标无忧 中小银行普遍“缺血”
中工建达标无忧 中小银行普遍“缺血” 更新时间:2011-5-10 11:05:43 本报记者 吴婷婷 备受市场关注的新四大监管工具终于落地,实施力度和时间都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宽松,尽管如此,在银行资本消耗速度不减和未来风险计量趋严的背景下,为满足新监管标准,商业银行仍面临大量外部融资需求。 5月3日,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对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新监管标准做出了具体要求,并根据各机构情况差异制定了有区别的过渡期安排。业内普遍认为,新四大监管工具中,资本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的影响较为显著。 上市银行未雨绸缪 具体来看,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而国内银行现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为大型银行11.5%、中小银行10%,这意味着对可能被归为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中小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将提高0.5个百分点。新监管标准将于2012年初开始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分别需要在2013年底和2016年前达标。 截至2010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为12.2%,大多数银行达到监管标准。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国内经济增长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并没有减轻,银行的资本消耗仍很大。上市银行一季报显示,各银行披露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较去年年末水平有所下降。 “考虑到未来监管对风险的计量将更加严格,未来趋势并不容乐观。”一家股份制银行风控部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目前,虽然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定义还没有最终敲定,但五大行入选应无悬念。根据新监管标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不得低于11.5%,与现行大行执行的标准一致。 “在五大银行中,工行、中行和建行的资本金充足率可以满足监管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超额资本要求;农行和交行如果要在2013年底达标可能会需要进行外部融资”,上述人士表示。 与目前执行标准相比,新监管标准提高了对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0.5个百分点。中银国际认为,在新监管标准下,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仍面临再融资压力,但短期内不会触发全行业性的大规模再融资需求。 实际上,部分在新监管标准下面临再融资压力的上市银行已经未雨绸缪。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北京银行、招行、民生等接连抛出再融资方案。加上光大银行H股首次发行,合计融资规模约为1508亿元。 2010年,上市银行主要通过股权和可转债融资,而今年以来,次级债和金融债则倍受银行青睐。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和人民币债券,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商业银行的资本压力。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浦发、华夏、兴业、农行等陆续推出发行次级债方案。未来5家银行1-3年中预计发行次级债规模约为1310亿元。据了解,在核心资本充足的前提下,补充附属资本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支撑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提高资本回报率。相对于其他附属资本补充工具来说,发行次级债券审批难度小、发行程序简单、发行周期短。 另外,由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海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强劲。今年以来,赴港发行金融债券或人民币债券也成为上市银行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据了解,金融债可以作为商业银行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改变存款占绝对多数的被动负债局面,提高短期流动性。根据今年多家银行公布的方案,目前人民币债券和金融债券发行规模预计为1700亿元。 以近日公布发行金融债券方案的兴业银行为例,根据公司内部测算,在未来几年总资产、贷款及风险资产的增长率约20%、无外部资本补充的情况下,该行2011年末资本充足率将逼近甚至低于10%,2012年资本充足率将显著低于10%,将无法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兴业银行拟于2011-2012年公开发行不超过500亿元金融债券,据此测算,该行今年一次或分次发行150亿元次级债券,2011年末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1%左右,符合监管标准。 中金研究报告认为,监管新标准不会带来大规模股权融资需求。测算表明,如果按照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5%和9.5%的标准,并考虑融资平台贷款对风险资产的额外占用后,未来2年合计上市银行合计再融资规模约为1971亿,但是A股流通股股东和H股流通股股东分别仅需负担约167亿和948亿元左右,低于2010年783亿和1417亿的规模。 拨备率执行标准存争议 在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方面,《意见》要求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原则上按两者孰高的方法确定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并根据经济周期等因素进行动态监管。银监会对受影响较大的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了差异化过渡期安排,根据盈利能力和拨备补提的多寡,将过渡期分别设定在2016年底前和2018年底前。 上市银行一季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仅有华夏银行、农行和建行3家拨贷比达到指引规定2.5%的标准。浦发、兴业和交通银行等6家银行的拨贷比甚至低于2%。 某上市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5%的拨贷比要求一刀切的做法不能反映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水平,对管理水平好的银行不公平。该行负责人称,一些中小银行已经就此问题与银监会进行沟通。对于拨贷比这种一刀切的标准,银监会在《意见》中也表示:“根据单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质量和盈利能力,适度调整贷款损失准备要求”。 中信证券认为,仅考虑拨贷比因素,已经接近或达标的工行、建行、农行和华夏银行信用成本上升压力不大。而中小银行拨贷比差异较大,以动态测算,若在2017年前平均计提而达标,每年需多计提的部分占2010年净利润比例在2%—10%。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