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指数投资细分化

Wang 0

指数投资“细分化”

指数投资“细分化” 更新时间:2010-11-20 7:54:58   、

“预计2010年通过ETF投资的资产价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这是最新一期美国《巴伦周刊》封面文章《广受欢迎的ETF》中的预测。在美国,每天交易所交易基金成交金额约620亿美元,占美国证券交易总额的25%。

反观国内,指数化产品和交易所基金的发展速度也日新月异。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指数型基金已接近80只,合计资产净值超过2800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近10倍。其中指数基金有53只,资产净值约2400亿元;ETF有15只,联接基金有11只,总共资产净值约800亿元。

在占全部基金数量的比例上,指数型产品约为12%。资产净值上交易所基金占比约为13%。这也是国内市场投资者值得骄傲的数字。然而,即便发展速度如此飞快,但无论从总规模还是交易量上,国内的指数化发展程度还难以与美国匹敌。

一方面,指数基金在整个国内基金资产的比重,还有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指数基金的发展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只有资本市场的“蓄水池”有能力容纳国内国外的无穷资金流动,在丰富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指数化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和创新空间。

上述数据与分析,也许并不如指数基金在每轮上涨行情中的突出表现那样,跟投资者直接相关。每逢市场调整,基金公司会劝你“暴跌后不妨买些指数基金”。而市场向好时,他们也一样会宣传“投资指数基金见证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某种程度上,这两个看似相悖的观点,都有其道理。

事实上,正是指数基金的大发展,品种不断细分,才间接加重了投资者的选择困惑。这也正是不少指数基金投资当前遇到的困惑。在沪深300指数基金占主流的时代,较少的选择机会,让基金持有人能更安心持有指数产品。

随着主题指数基金、策略指数基金、主题ETF和策略ETF等新型产品纷纷登场,为持有人带来了更丰富的选择空间。这对投资者的最大利好是,随着ETF的标的覆盖到越来越细分的指数上,拥有了更多更精准的投资工具,而它们成本低廉,拥有更高效率。

然而,越细分的指数基金,波动幅度会越大,对于普通投资人而言,驾驭它需要的能力就更高。所以,指数化投资最忌盲目跟风,需要对宏观经济和指数特点有深厚的把控功力。

这样的争论,从先锋基金约翰・伯格,这位指数基金的极端推崇者身上也能看到。伯格现在已年过八旬,却仍然奋斗在扩大指数基金影响力的事业中,这本身就是指数投资魅力的最好证明。他为国内投资者所熟知的是,指数基金是普通投资者的必备工具,能在长期超越指数收益的主动型基金并不多。

显然,国内投资人都忽略了伯格的另一个极端理论,即“通过覆盖整个市场的全市场指数基金来持有全部公司的股份,将是最完美的避险策略。”

笔者想提醒一下,伯格的观点,跟那些推荐你购买某款指数基金的专家,也许并不相同。因为专家建议给你的,更多是细分方向的指数品种,大到大盘股指数、小盘股指数,小到消费和资源方向。也许在他们推荐时,这个指数产品正在上涨,如消费指数下半年已上涨约50%。但从指数本身的特点上,机会在慢慢消失。所以如果不能认清各指数的特点,跟踪细分指数的指数基金,比跟踪整个市场的指数基金风险更大。

但反过来思考,如果能对市场和指数的主题、策略和风格等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ETF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交易所开发的每一只指数,以及基金公司跟踪标的指数的产品,都将一系列优秀公司囊括进了一个组合,从而把该类投资策略进行指数化。因而,指数化产品值得每一位普通投资者投入更多精力。

股市熔断事件是什么

股市258定律

5g人工智能在哪里发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