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双宁警惕通胀外汇储备以及金融三大风险
唐双宁:警惕通胀、外汇储备以及金融三大风险
唐双宁:警惕通胀、外汇储备以及金融三大风险 更新时间:2011-4-25 11:40:59 谨防三把“金融达摩克里斯剑”
――唐双宁在第七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的演讲
2011.4.23
“达摩克里斯之剑”一词,我最早是上世纪70年代听到。当时李先念副总理主持以周总理名义举行的欢迎外宾宴会的讲话中提到这个词。当时我搞不懂什么叫达摩克利斯之剑,查阅后才知是古希腊神话中倒悬在人头上的利剑。当前,我们头上好像也倒悬着三把“金融达摩克利斯剑”:一把是通胀、一把是外储、一把是金融风险。
第一把:通胀
去年以来,CPI逐季上升,从2.2%上升到今年第一季度5%,3月份更高达5.4%。而且人们实际感受比这还要高,而且要素市场、房地产价格都在涨.通胀已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我在2月中旬一次内部会议上说过,凭直觉我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因为我们不仅要分析静态数字,还要分析动态的活的因素;不仅要分析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国际因素。对严重的通胀现在应该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要“打提前量”,货币政策要适当调整。我提出两种选择,一是名存实调,“稳健货币政策”的名义暂不变,实际收紧;二是立即调为“适度从紧”。倾向第一种。调整货币政策肯定会有反对意见,但通胀成为主要矛盾,就只能“两弊相权取其轻”,当断则断。货币政策从历史看,松后必紧,紧后必松;小松小紧,小紧小松;大松大紧,大紧大松,这就是波浪式运动规律在宏观经济中的体现。中国说是“适度宽松”,执行起来难以有“度”。因此,今后稳健、适度从紧两种模式应是中国货币政策的常态选择。
另外,弗里德曼讲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我看不那么简单。首先通胀是货币现象,但它不仅是货币总量现象,也是货币结构现象,也是货币力度现象。“一粒石子放在头上和砸在头上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二通胀不仅是货币现象,还是经济现象。物价上涨除了货币问题外,还有投资拉动、成本推动、外部输入等因素的影响。第三通胀不仅是经济现象,还是社会现象。我国总体讲物资并不短缺,但由于心理作用也会造成涨价,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盐王爷……”它又是一个社会心理现象。第四通胀不仅是社会现象,还是一个自然现象。日本地震造成核辐射引发中国碘盐涨价,不就与“自然”有关吗?我说这些的意思是,解决通胀光靠货币政策不行,要打“团体赛”,还要打心理战。
第二把:外汇储备
关于外汇储备,我从2007年开始曾有一些观点。一个观点是根据经验判断中国外汇储备人均600美元左右为宜,另一个是外汇储备要五路分流。几年过去了,现在又突破3万亿美元,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应控制在8000至1.3万亿美元的上下限。这里算几笔帐:第一,偿付外债。我国外债余额大概是5000多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3700亿美元。即使对外债保持100%的偿债准备,5000亿美元足矣。第二,应对进口。按惯例一般保持相当于3个月进口额的储备。考虑到政策调整或突发事件等因素,再宽算3个月进口额,则约需6600亿美元。第三,支付外资收益。外商投资1万多亿美元,利润按10%汇出境外,则约需1000亿美元。所以保持8000-1.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足矣。为此,还是建议五路分流。一是补充国有资本,借鉴国有银行改革的经验,以一定量外储注入一些关键行业和企业。二是购买战略资源,以一定量外储购买战略性资源。三是扩大海外投资,以一定量外储增加在国际组织的份额或用于海外商业性投资。四是发行外国债券,以一定量外储发外国债券,既可外流美元,也能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五是鼓励民间持汇。还可再加一条,建议国家财政以外汇转移支付方式解决国内住房、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欠账问题,或可称为“民生外汇方案”。上述也只是治标,同时更要从治本角度考虑外汇储备的生成机制和管理体制问题。
第三把:金融风险
其他金融风险我就不多说了。18万亿的信贷投放、日渐上升的通胀、频繁加大的宏观调控力度,存在引发银行信用风险的可能。我常说金融工作存在“潮水效应”,宏观有变首先受冲击的是中小银行。现在蛋糕就这么大,已经基本切完,而银行对存款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除传统风险外,在“恶性竞争风险”之下,具体链条是“财务违规风险→行贿受贿风险→银行声誉风险→银行信用风险”。而且如果宏观有变,还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的银行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战略趋同、产品趋同、机构趋同、服务趋同、收入结构趋同、治理结构趋同、创新趋同、机制趋同、文化趋同,都要“做大做强”,都搞零售转型,都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没有特色,是经不起大的风险折腾的。
我们早就提出过银行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①内部控制;②行业自律;③政府监管;④社会监督;⑤存款保险。这些有的还没建立,有的需要加固,到了该建立和加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