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品控不走心饥饿营销滋生灰色利益链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大

summer 0

“品控”不走心饥饿营销滋生“灰色”利益链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大?

近日,泡泡玛特股价大跌被顶上热搜,其股价大跌是因为一起“二次销售”事件被曝光引发的。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爆料称,自己在济南万象城泡泡玛特购买了3个盲盒,回家后发现封口处都有黄色胶水,其中一只盒子里面的卡片还有折痕,疑似拆封后二次销售。

后续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官方回复称,经过监控确认,12月14日,泡泡玛特济南万象城店有5名店员自行拆开11个盲盒,随后买走了想要的。目前已与涉事的5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涉及的商品全部收回。

此事之所以会引发泡泡玛特股价巨震,原因在于盲盒最核心的用户体验本身就是拆箱,而已拆盒的产品被二次销售意味着剥夺了用户的购买乐趣,由此引发双方的信任危机。此事件影响到的正是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

12月28日,泡泡玛特股价应声下跌,最低下探至72.05港元/股,相较其前一日收盘价86.2港元/股下跌16.4%,最终,当日报收77.65港元/股,跌幅为9.92%。

附图:泡泡玛特发行以来股价走势图

饥饿营销滋生“灰色”利益链

利益驱动之下,难免滋生各种乱象,泡泡玛特饥饿营销的核心商业模式,很容易成为“灰色”利益链依附的温床。

据悉,泡泡玛特一个系列的产品通常包含12个“普通款”、1个“隐藏款”或“稀缺隐藏款”,隐藏款在一箱里必定存在一个,即抽中的概率为1/144,而稀缺隐藏款抽中的概率更低,为1/720,这意味着要想获得隐藏款及稀缺隐藏款,成功进阶为“非酋”,要么是运气绝佳,要么就是不差钱“端箱”,而如今这种拆盒后二次销售的方式相当于是“走捷径”,显然破坏了盲盒的游戏规则。

“走捷径”的方式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因为隐藏款及稀缺隐藏款极其难求,因此价格在市场上被爆炒,《红周刊》记者此前刊发的《盲盒“乱象”丛生,“上瘾”、“弃坑”一念间,千亿市值的泡泡玛特能走多远?》一文中曾介绍过,“像DIMOO迷途动物系列中的隐藏款-锦鲤、Labubu怪物嘉年华系列的隐藏款-美人鱼,原价均仅为59元,在市场上遭到爆炒后的价格已经分别飙升至1588元和1747元,分别翻了26倍和29倍。”这恐怕就是泡泡玛特的店员私自拆盒二次售卖的诱因。

除了店员外,黄牛也在肆意横行,更严重的是,二者还结为利益共同体,资深买家J某曾爆料称,“黄牛与店员之间还会相互勾结,因为黄牛购买量大,店员为了冲业绩,往往会给黄牛留货。”这意味着泡泡玛特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还隔着店员、黄牛两座“大山”。

盲盒本身带有赌博性质,新华社近日发文称,“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倘若后续监管部门出台政策加强监管,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又是否能经得起考验呢?这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品控“不走心”,用户体验越来越差

凭借众多的拥趸者,泡泡玛特上市后风光无限,然而《红周刊》记者发现,其在品控方面确越来越“不走心”,而这透支的却是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多位买家向记者表示,“不知道是不是泡泡玛特上市的原因,品控大不如前了。”对此,记者在“泡泡玛特微博超话”下搜索“瑕疵”、“品控”等关键字,发现其中有诸多泡泡玛特的品控方面的“黑料”。

其中,多位网友表示,泡泡玛特的娃娃开封后有明显的污渍,很脏,导致娃友无奈换货,而本来开开心心抽娃,但却因瑕疵品使得购买体验大受影响。

还有的网友表示,泡泡玛特的产品存在诸多瑕疵,但是联系泡泡玛特相关售后,并未得到及时处理。更甚的是,有些瑕疵品返厂后,拿回来还是瑕疵品,需要多次返厂,这着实是对消费者耐心的考验。

此外,一位微博拥有上万粉丝的资深买家向《红周刊》记者表示,其购买的一盒泡泡玛特中,因存在瑕疵、断裂等问题,返厂了5个。其本次购物的返厂率已超过40%。

泡泡玛特本身搞饥饿营销,加之黄牛“搅局”,使得娃友买到称心如意的娃本已着实不易,而瑕疵品的出现,很可能需要多次退换货,娃友们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期。

其实,在品控方面,早在去年7月份,泡泡玛特就因被曝出“甲醛超标”,而引发轩然大波。

事情的起因是一网友在家中用自购的甲醛检测仪进行测试,展示盒中显示甲醛浓度高达0.66mg/m,超出了安全标准6倍之多。后续,泡泡玛特对此发布官方声明,称所有产品上市前均通过国家检测。

然而,《红周刊》记者注意到,目前依然有消费者反映,泡泡玛特的产品气味大,可见,不论其产品是否甲醛超标,此问题也已经影响到了用户体验。

老爹早餐店游戏攻略

收益高果树

股市在贸易战前后反应

fgo虚拟货币

基金赎回

芒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