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婧上海证券报周期复辟或接近尾声市场风格再临转换
吴晓婧上海证券报:周期复辟或接近尾声市场风格再临转换
吴晓婧上海证券报:周期复辟或接近尾声市场风格再临转换 更新时间:2011-5-9 13:46:05 白银的暴跌拉开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连锁反应的序曲。
对宏观经济的预判在短短的一周内发生剧变。市场对新经济周期的预期烟消云散,相反,担忧经济下滑的论调再度提升。
预期骤然生变,有基金经理直言,“周期复辟”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的投资必须是防御为首。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前期大幅下跌的医药、消费等板块的投资机会渐近。
大宗商品“高烧渐退”
“当我们还在纠结中国经济是否处在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期时,国际油价一天就暴跌8%。”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白银的暴跌拉开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连锁反应的序曲。截至上周五,按从高点回落计算,伦铜下跌超过10%,伦锌下跌超过18%,棉花下跌超过30%,白糖下跌接近30%。”
“用‘暴跌’一词来形容大宗商品的走势或许更加贴切。”上述基金经理表示,“大宗商品可能创下两年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以中国为代表的市场紧缩预期增强、商品触及历史高位后抛压增大、美元长期弱势后酝酿反弹,都给大宗商品提供了“逆转”的可能,那么,“拐点”真的临近了吗?
“目前而言,判断拐点是否临近还有一定难度。但是,新兴市场通胀高企,成熟市场通胀隐忧渐现,全球量化宽松应该接近尾声了,这对于大宗商品的走势必然会形成抑制。”一位QFII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大宗商品的持续大跌,对股市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上周四,美股标普500指数下跌接近1%,为连续第四天收低。周五,亚太股市也大多下跌,韩国及日本股市均大跌1.5%。
不过,分析人士也注意到,大宗商品的大跌对股市也并非全是坏事。以上周五的港股为例,尽管大盘继续下挫,但交通运输板块类个股则全面跑赢大盘,航空股全面上涨。经济学家认为,大宗商品价格的“退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健增长。
“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显著调整看,欧美央行管理通胀预期的措施已开始生效。”大成基金认为,“全球通胀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全球央行超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延期。为应对通胀,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国先后收紧货币政策。欧美央行尽管尚未采取实际行动,但一些官员的言论显示,高通胀已经引起这两大央行的重视。”
不过,大成基金认为,通胀压力的舒缓将是个漫长的过程。近期美国就业数据的恶化可能令美联储迟迟不能下决心退出量化宽松。欧洲央行也因债务危机对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心存忧虑。如果流动性的主要源头——欧美央行不停止放水,其他国家为抑制通胀所做的努力可能很难见效。而且,要回收之前量化宽松政策所释放的庞大流动性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经济增长之忧再起
随着大宗商品的深度调整,一时间,市场对新经济周期的预期烟消云散,相反,担忧经济下滑的论调再度提升。
在大成基金看来,国际油价的下跌对中国的影响不容忽视。市场普遍预期,国内成品油价格近期可能再度上调,油价的大跌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压力,进而舒缓了国内的通胀压力。“未来,市场关注的焦点可能会从通胀转向海内外的经济增长。”
在诺德的一位基金经理看来,“自从去年年底通胀大幅飙升开始,投资者对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经济周期的位置一直处在紊乱与纠结之中。我们概言之,周期幻象。”
事实上,市场对经济周期的分歧和纠结之处是在于,通胀已经进入历史高位,但是GDP增速似乎并不高。于是乎,乐观者认为是新一轮周期开始,悲观者认为经济已进入过热。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我们倾向于认为高通胀背景下难起新一轮经济周期。任何一轮新经济周期都是建立在通胀低位的基础之上,当前通胀水平已经接近03-04年以及07-08年的高点附近,当前更像是传统周期的繁荣中后期,而不是新一轮周期起点。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也充分说明当前中下游行业已经难以承受上游资源品的价格上涨。”
还有基金经理认为,“现在的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轮经济滞胀。”70、8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滞胀,本质原因是由于中东战争导致的石油供给明显收缩,油价暴涨。而如今,中国的水泥价格、部分化工价格以及钢铁价格的上涨,也是由于政府调控导致供给明显收缩,因此当前经济停滞增长与高通胀并存,滞胀就这么产生了。
投资策略回归防御
谈及经济增长忧虑下的投资策略,上述QFII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周期复辟已经接近尾声了。前期已经将周期性行业的仓位逐步降下来了,在保持较低仓位的同时,增加了消费品的配置作为防御的手段。”
从上周市场表现来看,上周A股市场继续下跌,金融服务、交运设备、采掘和有色金属等周期性行业跌幅较大。但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非周期性行业表现相对较好。
诺德的一位基金经理也表示,“从目前的周期板块的轮动角度看,经济周期似乎不值得太过乐观。周期板块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机械装备为首的销量敏感型的稳定成长类周期股,第二类是煤炭有色金融地产等为主的价格敏感型的强周期股,第三类是黑色金属、化工、交通运输、公用事业为主的上挤下压型的传统周期股。一般而言,第一类是中长期的战略性投资品种,第二类是强趋势性的投资品种,第三类无人问津。”
今年以来,年初第一类周期股强势上涨,铁路设备、工程机械、海工煤机等;3月中下旬开始,第二类周期股接过接力棒,银行、地产、焦煤等大幅反弹;近期,原先无人问津的第三类周期股也开始蠢蠢欲动。在其看来,这显示当前的周期轮动进入后半程。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验证,现在并非新经济周期起点。
如果说“周期复辟”已经接近尾声,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前期大幅下跌的医药、消费等板块的投资机会渐近。
在铭远投资看来,5月份对于经济层面的若干担心可能又会扰动市场情绪,这时,市场容易出现资金风格的转换。资金会从周期类股中流出,流向防御型行业,前期跌幅较大的医药、消费以及调整较为充分的设备类股等等。
随着周期类及非周期类股票估值差距的逐步缩小,部分基金经理们开始更加重视消费类股票的机会。“消费增速的普遍回升有利于消费股的表现。”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透露,“近期机构加大了对医药、酒类等消费品的调研力度。”
事实上, 从去年11月中期到现在,消费股已经调整了将近5个月。广发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认为,从时间跨度和调整幅度,消费股都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程度,价格已经合理,2季度末,需要重新审视消费股的投资价值,只是需要找到时间效率更高的方式介入。
从消费的周期波动规律看,中信建投认为,去年3 月达到高点,10 月份之后显著下滑,消费周期拐点可能出现在今年的6-10 月份之间。由于医药和通信器材表现出相对较好的稳定性,因此是左侧投资的首选。而随着通胀的缓解,必需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也将渐次复苏。
不过,国金证券认为,机构投资者对消费、成长仍旧相对超配的状态仍对其形成一定制约,但其中业绩明确、低估值个股也存在自下而上的投资机会,同时,周期股估值依旧处于合理水平,其中银行股的增长确定性、估值优势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