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LIAN上迁安喜讯第一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郭氏基金会
迁安市
被评为第一批
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打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河北样板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77.8万,辖17个镇、4个街道,是全国百强、河北首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单位等9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迁安市委、市政府聚焦“全国有位、全省一流”的总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优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
突出“三个强化”,夯实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坚实基底。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
在全省率先编制城乡总体规划,把全市划分为四大片区,其中长城片区、田园片区、旅游片区均将文旅作为重点产业支撑。制定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建立文旅、资规、农业农村等有关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同、统筹推进。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
2019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用于乡村建设行动,支持乡村文化等产业发展。在全省率先设立了1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已率先支持山叶口景区唱水山居民宿项目600万元,加速景村一体发展。
三是强化多元参与。
充分发挥文化企业主力军作用,经过努力培育,目前我市有文化企业526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3家,2家国家级产业园区、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我市积极引导民企投资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其中燕山钢铁集团投资26亿元,打造集文化展示、科技研发、研学旅游、矿山修复于一体的“燕云湖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
二
推进“五个融合”,打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特色品牌。
围绕做好“非遗传承、文化旅游、生态修复、绿道建设、现代农业”
+
乡村振兴等五个方面的融合发展,发挥村庄自身优势,取长补短,探索形成了村庄变景区、矿山变公园、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职工“四变”模式。
乡村振兴
一是非遗传承+乡村振兴。
坚持把非遗助力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市打造“一村一品”非遗文化村30多个。其中,高引铺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集体控股、全民参股的“绣娘手工坊”,领路人高玉双入选国家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丁庄子村投资200万元用于非遗项目“手抻空心挂面”产业化建设;马古寺村郭宝皮影集展示、演出、销售、艺术体验为一体,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贯头山酒业设立2个非遗就业扶贫车间,培养白酒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才。
二是文化旅游+乡村振兴。
抢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深入对接唐山文旅集团,加快推进唐山长城博物馆、文化遗产步道等项目建设,让“长城文化”更具魅力。充分挖掘地质文化,山叶口成功创建国家地质公园并跻身4A级景区,山叶口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文明村等称号,成功评为“五个100”典型案例。同时,我们坚持以文化促旅游、促融合、促振兴,全力争创第四批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已通过省级评审。
三是生态修复+乡村振兴。
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矿山修复植入乡村振兴,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学习借鉴加拿大布查特花园经验,投资8.5亿元打造金岭矿山传奇公园,带动周边千余户增收;投资6000万元的利合耕养项目,利用废弃矿坑年产冷水鱼上百吨,填补省内空白。
四是绿道建设+乡村振兴。
依托138公里的“一横三纵”四条生态绿道,串联了7个A级景区和90%以上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沿线建成了农家乐100余家,采摘园、观光园、体验园等70余家,大力发展特色休闲乡村游。其中,白羊峪村晋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红峪口村、万宝沟村、徐流口村、尚庄子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五是现代农业+乡村振兴。
聚焦发展都市观光型农业,培育了亚滦湾、龙泽谷国际酒庄等一批精品休闲农业园,打造了欧C草莓、乐丫生态园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其中,亚滦湾现代农业园、乐丫生态农业“三生一体”项目被确定为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亚滦湾科普实践教育基地成功评为“五个100”实践基地。
三
抓好“三项工程”,增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一是设施提升工程。
累计投资30多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全市21个镇街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其中19个为一级站,居全省县级首位。完善镇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更新设置旅游标识指示牌151个,改造旅游厕所146座,建设观景平台12座。
二是素质培训工程。
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合作,对长城沿线旅游重点村开展村民素质培养。
三是宣传营销工程。
按照“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的思路,“醉美水城四季游”活动走进京津冀,乡村特有的桃花节、栗花节、美食节、采摘节等活动家喻户晓。
来源:LIAN上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