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程

【推荐】Keep低调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IPO的窗口打开了吗近期刚上市的公司

Sam 0

7月12日,Keep在港交所低调的上市了。

这大约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比较低调的一次IPO了,除了几个管理层和投资人,再没有邀请观礼嘉宾。但这也是近两年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在IPO上表现的最好的一次了。

一年前的6月,快狗打车登陆港交所,当天就收跌超22%,如今市值更已跌去90%。今年4月,北森控股在港交所挂牌,当天收跌12%,如今市值也已跌去60%。相比之下,此次Keep表现稳定,上市三天后,基本没有破发。

“这次Keep融资额度低,但目前看股价还是稳住了,表现算不错了。”一位正在等待IPO的某公司创始人说。据悉,Keep公开招股获3.08倍超额认购,在今年的港股新股中表现亮眼。不过,他觉得,单凭Keep的这次表现看,IPO的窗口期可能还要等一等。但是,政策利好的持续释放,让他觉得,今年比前两年更有希望。

01、等待窗口期

“2021年后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上市?这个意义还是很大的,恭喜我们的邻居。”Keep宣布IPO后,唱吧创始人陈华在朋友圈里写道。

实际,Keep并非是近两年来第一家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今年上半年,在内地和香港交易所IPO的互联网相关公司包括粉笔、北森控股、百果园、望尘科技控股等,但是募资金额都相对较小,均在1亿元左右,对于市场的参考价值不大。

此次,Keep虽然在募资金额依然没有大的突破,但3亿港元的金额已经远高于今年其他IPO的公司了,更重要的,看起来,股价稳住了。

实际上,人们都希望等到一个更明确的信号出现——更大的公司,更高的募资金额。因为Keep身后,还有一个个长长的,等待IPO的公司名单。

其中也包括了唱吧,以及趣丸集团、Soul、货拉拉、途虎养车、嘀嗒出行、喜马拉雅等创业多年的中型互联网公司。而更巨型的支付宝、阿里云、菜鸟、抖音等公司,也暗戳戳的等着把IPO提上日程。

02、一波三折

这些排队等着上市的公司,大部分已经多次递表,试图冲击IPO,但均一波三折。

成立于2012年的唱吧,一度是国民现象级的应用,在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的2014年用户数就达到了1.5亿,并获得了红杉资本、祥峰资本等的青睐。2015年,唱吧原本计划赴美上市,但当时暴风科技拆VIE回国上市31天喜提30个涨停的经历,让唱吧动了心,开始拆VIE架构,转投A股。

但是,等到唱吧VIE架构拆完,暴风科技的泡沫已经破裂,IPO的窗口又关上了。直到2021年底,唱吧才再次传出IPO的消息。而经过十几年的创业磨练,陈华心态也已经变得平和,不再急于一时,表示,“再等等”。

TT语音母公司趣丸集团,显然不想再等了。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语音公司,早年间曾计划赴美上市,但2021年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转投港股,并在同年 10 月年首次披露招股书。然而,TT 语音随后遭遇了应用商店下架数月的危机,也给第一次 IPO 闯关之旅蒙上了阴影。直到今年6月,港交所披露称趣丸集团再次递表,高盛与中金为其联席保荐人。

Soul、喜马拉雅等公司,也已经多次更新招股书。由于将上市的目光转移到香港的国内公司数量增多,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很多公司的上市审核进度。据了解,部分项目审核流程已经延长到8-9个月,甚至更长。这也导致公司进行二次递交并成功上市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排队等待的日子,需要面对各种压力。特别是对于这些经过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的创业长跑的公司而言,一边是投资人想要退出的压力;另一边,同一件事情做了七八年之后,如果没有新变化,团队的心气就会变得消极起来,这个时候,公司也亟需进入一个新阶段。

03、机构的难题

“今年大家都忙着退出,搞DPI。”一位早期基金的投资人吐槽说,项目再不上市,就要给LP写检讨了。

在众多等待IPO的公司里,他们的早期投资人已经陪着长跑了数年,甚至接近十年。风险投资的投资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哪怕投资人再喊着“价值投资”,也会有退出的需求。

但是,眼下,港股IPO市场的冷清景象就摆在眼前。即便上市了,募不募得到钱,都是个未知数。

今年,已经上市的企业里,大多选择“袖珍”IPO,降低首次公开发行比例较低。数据显示,Keep的公开发行比例只有2%。降低募资额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稳定股价,避免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但是,Wind数据显示,今年登陆港股的29只新股里,依旧有16只在上市首日破发。

此情此景,“按兵不动”,或许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随着基金已经进入退出后期,LP们也有想要回笼资金的需求。这个时候,上不上市,对于投资机构而言,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04、等待流动性

Keep上市后,与稍显兴奋的创业者和媒体圈相比,资本圈相对冷静,甚至包含Keep本身的项目投资人。

本质上,在当前的情况下,投资人依旧无法从IPO中获利退出。而Keep的投资人也没有立刻退出的打算。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发表评论说,“相信中国健身市场仍具有庞大的未开发潜能,将继续与Keep携手,给予全力支持和陪伴。”

大批等待中的公司能否如愿敲锣上市,早期投资者能否顺利退出,关键在于市场有没有充足的流动性。

但从数据上来看,今年上半年流动性还未修复。清科创业旗下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共有97家中企上市,数量与2022年第一季度的98家,基本持平。但缺乏大型交易,一季度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723.49亿元,同比下降61.0%。而且,这近百只IPO里,只有55家上市中企曾获得VC/PE支持,同比下降20.3%。港股方面,一季度港股市场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50.12亿元,同比下降44.8%。

“我们正在等,等到市场上有钱进来。”一家十角兽级的企业负责人说,公司已经在四处接触可能成为其基石投资者的机构。

05、暖风从暗处来

不过,积极的一面,已经展现。

国内经济正在有序复苏中,政策暖风频吹,政府定调“平台经济大有可为” ,而且,美元加息接近尾声,综合各种因素,刚刚过的一周,券商开始集体看多。

中信证券预计,PPI在三季度触底回升;国泰君安认为,市场进入乐观者定价阶段。海通策略则认为,借鉴历史看市场,当前市场调整时空已接近历史可比时期,积极因素或在酝酿中。

一个比Kepp更积极的信号,是巨型传奇。这个周杰伦概念股,原本计划于6月13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但在临IPO前几天,却突然变卦——综合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各项因素,决定延迟上市。

一个月后的7月13日,巨星传奇已经敲响了港交所的铜锣,并且在上市首日涨幅一度达48.24%,最终收涨29.41%。

上市两天后,Keep和巨星传奇的股价,依旧相对稳定。这对于那些等待IPO的创始人来说,无疑是令人期待的。

06、与时机无关,与IPO也无关

人们在等待窗口期的到来。但是,回顾历史,没有一个IPO的窗口期是完美的。

2018年,曾被认为是一个IPO的窗口期。那一年,包括美团点评、拼多多、小米、映客在内,有64家互联网企业相继上市。但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科技新股上市后的破发比例为80%,其中包括美团上市后三个月跌去了40%。

很多新股虽无“首日暴涨”的好运,却展现出了“逆天改命”的实力。如今,尽管经过2年的持续回调,美团的股价也是上市发行价的2倍。

另一个例子是唯品会。2012年,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资本市场相对低迷,唯品会上市后就遭遇破发且连续新低,被调侃为“流血上市”。但随着业绩的不断增长,和持续的盈利,股价又开始连续的上涨,被称为“妖股”。如今,在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抖音快手等巨头环绕的电商领域,依旧可以安稳度日。

反观那些上市就迎来大涨的公司,也未必是有美好的未来。比如,曾经创下了37个涨停板的暴风科技,59个涨停的乐视网,已泯然众人矣。

因此,募资额度低,破发,不是灾难。港交所前行政总裁李小加曾说过,不少投资者常有一种误解,认为破发的都是坏公司,好公司股票是不会破发的。其实,新股是否破发与上市公司的质地优劣并无必然关系,破发的参照系只是IPO时的发行价,只是投资者不断根据市场冷暖、估值高低调整预期的一种自然反应。

大环境的波动和不确定性,确实打乱了不少企业的独立IPO计划。但是,从长远来看,公司的发展,与是否IPO,IPO后是否破发,并无太大的关系。它只关乎,公司能否找到增长业务,实现自我造血。

正所谓,“手中有粮,心就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ogp-cnc光学影像测量仪

影像仪公司

上海仪器测量

上海影像仪官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