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IPO|CPU第一股海光信息累计亏损5亿巨额募资91亿天津海光公司芯片
文|翠鸟资本
11月8日晚,高性能处理器生产商--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光信息”)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海光信息本次拟发行股份不超过5.06亿股,不低于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10%,募集资金91.48亿元。
本次海光信息募集资金将用于四大项目,包括新一代海光通用处理器研发项目、新一代海光协处理器研发项目、先进处理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项目。其中,前三大项目的建设周期均为3年,拟分别投入28.78亿元、18.56元、24.14亿元,20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21年6月末,海光信息的资产总额为93.51亿元。
对于该公司而言,连续亏损何时盈利问题,以及客户高度集中等问题是无法绕过去的。
增收不增利,连亏4年
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10月,注册资本20.24亿元,注册地天津华苑产业区,法定代表人沙超群。该公司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主要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无自建生产基地。
根据招股书,海光信息选用《上市规则》第 2.1.2 条第(二)款: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2018年-2020年、2021年1-6月(下称“报告期”)内,海光信息营收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但今年以来收入增幅明显放缓。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825.14万元、3.79亿元、10.22亿元、5.71亿元。就2019年和2020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海光信息表示,主要系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拓展了新客户,服务器厂商对国产CPU需求增加;同时,2020年,海光二号系列芯片实现规模化出货,促进了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
不过,海光信息终究是增收不增利,连续三年半持续亏损,累计亏损近5亿元。
利润数据表明,报告期内的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8290万元、-3914万元、-4171万元。今年上半年亏损幅度已超去年全年。就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海光信息解释为公司研发支出较大、股权激励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金额较大。
海光信息研发支出规模逐年上升,合计投入超40亿元。2020年,公司的研发支出合计超12.8亿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已投入8.6亿元。
要指出的是,研发支出合计规模包括研发费用和资本化研发支出两大项目。由于高端处理器特殊的产品成本结构,海光信息的资本化研发支出较高。若拆分来看,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6亿元、3亿元、7.21亿元、4.6亿元,也保持着同比高增速。
在分产品收入方面,海光信息以7000系列产品为主,占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88.45%、85.70%、76.91%和68.02%;7000系列CPU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服务器,5000系列CPU产品主要应用于中低端服务器,3000系列CPU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
此外,海光信息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3.84%、70.17%、67.67%和70.28%,过往三年呈现下降趋势。
招股书显示,海光信息采用Fabless模式经营,供应商包括IP授权厂商、EDA工具厂商、晶圆制造厂和封装测试厂等。报告期内,向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的金额分别为9.55亿元、7.16亿元、5.54亿元和6.03亿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7.36%、82.35%、68.42%和84.31%,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谁是第一大客户“公司A”?
从客户结构来看,海光信息存在营收来源相对单一的问题。
海光信息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合计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0%、99.12%、92.21%和91.72%,客户集中度较高。2018年,海光信息客户仅有一家。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大客户(公司A)占比逐年上升,2020年和今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55.83%、66.61%,海光信息存在对单一第一大客户(公司A)的重大依赖。
海光信息的主要客户为国内的服务器厂商,客户A形成的销售收入对海光信息的营收贡献举足轻重。关于客户A形成的高占比销售收入,海光信息在招股书中称:向公司A销售收入的范围包括向其同一控制下公司公司A、公司B、公司C。除此以外,招股书没有更多关于公司A的相关介绍。
中金公司的研报显示,2019年大股东中科曙光向海光信息采购的产品及服务规模达到1.57亿元。招股书显示,2019年,公司D和公司A两大客户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12亿元、1.19亿元。2020年,公司A向海光信息的采购额上升至5.7亿元。
中科曙光2020年财报显示,其当年度的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 3.59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 49.11%;其中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为0 ,占年度采购总额 0%。因此,从对比采购额和比例来看,中科曙光可能并不是“公司A”。
对单一客户的依赖性关系到海光信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若公司A是海光信息各大股东的关联方,海光信息可能面临如何向上交所解释报告期内相关交易持续高增的原因。
“实体清单”的风险
海光信息前期依靠领先的核心技术、专业的团队构成、优异的产品性能和生态以及优质的客户资源,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但与国际行业领先企业相比,仍在技术积累、资产规模、研发投入规模、高端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差距和风险。
就拿公司被列入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实体清单”这项风险来说,2019年6月24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将公司列入到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实体清单”中。根据《出口管制条例》的规定,公司采购、销售含有美国受限技术比例较高的“管制物品”将会受到限制。目前,公司所处的集成电路行业的上游相对比较集中,若贸易摩擦加剧,可能会影响上游厂商对公司的供应,对公司未来新产品研发进度、产品工艺更新、供应链保障等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公司还面临无实际控制人的风险,本次发行前,公司主要股东中科曙光、成都国资、海富天鼎合伙、蓝海轻舟合伙分别持有公司32.10%、19.53%、12.41%和6.99%的股份,股东各方均对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公司呈现无控股股东且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在上述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治理格局下,如公司股东之间出现分歧,可能导致公司决策效率降低、贻误业务发展机遇,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公司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风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8291万元。公司未来一定期间若无法实现盈利或盈利能力较低,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可能持续为负,将无法进行利润分配。发行股票上市后,短期内无法现金分红,将对股东的投资收益造成一定程度不利影响。
从CPU存量市场空间来看,目前CPU主要市场份额仍掌握在海外企业手中,主要被英特尔(INTC.O)、AMD(AMD.O)、英伟达(NVDA.O)3家巨头龙头占据,其中主要呈现英特尔和AMD两家独大的竞争局面。海光信息背靠中科曙光,处于前景可期的蓝海赛道,旗下部分CPU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种种利好下,海光信息的成长性不言而喻,但连续四年持续亏损的海光信息能否顺利上市,以及上市后如何表现,公司收入是否可以按计划增长?持续亏损是否会导致公司上市后面临退市的风险?这些问题对投资者而言,都需要谨慎对待。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